在練習畫零件圖的基礎上,可練習畫由零件組合的簡單裝置圖。如粗鹽提純實驗中的“過濾”裝置圖。以後加強這方麵的練習,繪實驗裝置圖的基本功就會比較紮實。
總而言之,實驗基本操作是化學教學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重視,應該以各種途徑,用各種方法盡可能讓學生掌握好。
附:化學實驗操作口訣做實驗,莫嫌煩,操作要領記心間。
酒精燈,點燃前,燈芯焦茄必須剪,添酒精,切忌滿,對燈點火最危險,用完後,帽滅焰,連扣兩次最安全,切不可,嘴吹燈,越吹越旺更易燃。
小試管,使用前,洗淨幹燥無水點,加液體,勿淌涎,虎口直接對標簽,蓋朝上,勿倒放,三分之一加液量。
三指握,二指拳,緊握試管最上沿。
肘不動,腕子旋,上下振蕩液易濺。
加固體,紙槽傳,送到試管最底邊。
欲加熱,先全麵,外焰再對加熱點,液瀑沸,往外竄,管口切勿對人麵。
滴定管,使用前,洗滌潔淨加酸堿,查密封,試開關,酸堿左右夾兩邊,看凹麵,視要平,溶液變色到終點。
配濃度,要熟練,五個過程不可減,先計算,後量取,溶洗定容防外濺。
移液管,食指按,少取精量最簡便。
稱固體,用天平,使用之前要平衡,左盤物,右盤碼,砝碼不要用手拿,襯上紙,或器皿,藥品不要放盤裏。
嗅氣味,用手扇,瓶口切勿對鼻尖。
分離法,有五種,過蒸析萃與結晶。
過濾時,要注意,一角二低三緊靠,沉澱物,須洗滌,三次之後要幹燥。
按規範,來操作,安全第一最重要。
重視化學實驗中的細微末節
化學實驗中的細微末節很容易被忽視,從而導致實驗效果不佳,甚至失敗,因此應當引起重視。
①塞入少量的棉花在製取乙炔時,由於碳化鈣和水反應激烈,並產生泡沫,為防止實驗中產生的泡沫湧入導氣管,故要在導氣管口附近塞入少量棉花。收集氨氣時,在試管口附近也要塞入少量棉花,以防止氨氣與空氣對流,這樣能縮短收集的時間。
②加入少量的瓷片或玻璃片製取乙烯或石油的分餾實驗,要加熱,加熱反應物時,常由於沸騰劇烈而發生爆沸。為了防止爆沸,要加入少量的瓷片或玻璃片。
③在集氣瓶的瓶底鋪一薄層細砂或注入少量水,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由於是放熱反應,為防止熔化物濺落到瓶底,而炸裂瓶底,故在實驗前要裝入少量水或鋪一薄層細砂。
④多餘氣體的吸收裝置做有害氣體的實驗完畢時,多餘的氣體應有吸收裝置。例如製取氯氣,多餘的氯氣應該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再比如製取氯化氫時,餘下的氯化氫可用水吸收。
由於二者的溶解速度差異很大,故前者,後者。
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拾遺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初中教材尚有諸多介紹。然而在具體的實驗中,還不免遇到一些新問題,為此擬作一補充,以解不明之惑。
夏季氣溫較高,用手掌貼緊燒瓶或試管壁進行氣密性檢查效果欠佳時,改用酒精燈火焰微熱燒瓶或試管,其他操作不變。
裝有長頸漏鬥裝置的氣密性檢查,應先由長頸漏鬥向發生器容器內注入少量清水,使漏鬥頸口處於水麵以下,然後再進行。
盛於試管的固體藥品為便於加熱,應一手持試管另一手輕輕拍打試管底部,即可使藥品傾斜地斜鋪於管底。
用試管夾夾持試管時,試管夾務必經試管底部向上移動(試管夾若經試管口向下移動,管內藥品則有可能受汙)。
振蕩溶液應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拿住試管中上部,經手腕運動使管內液體發生振蕩。
攪拌溶液所用玻璃棒的長度,以玻璃棒斜放在燒杯中,留在燒杯外的部分約為玻璃棒全長的1/3為宜,過長易使容器翻倒。
攪拌溶液應用拇、食、中三指捏住玻璃棒一端,用手腕力量溶液中以順時針方向作圓周運動,且避免棒與燒杯底、壁相碰。
過濾時所用漏鬥的角度有誤差(不正好是60°),則應先把濾紙展開放入漏鬥,再沿漏鬥內壁內旋或外旋濾紙,直至兩者角度完全吻合。
紙漏鬥貼合於漏鬥內壁前,可先將折疊好的濾紙的外上角剪去一小塊,則可有利兩者的密合。
過濾含有多量固體顆粒的液體時,應在液體中固體顆粒部分下沉後,先將上層清液倒入過濾器,待液體全部過濾完畢後再把杯底部的沉澱物全部轉移入過濾器,用水衝洗。這樣可避免濾紙空隙被堵,導致過濾受阻之誤。
描述化學實驗現象八忌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不僅要求教師和學生會做實驗,還要求能對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作準確的描述,這並非易事。描述實驗現象的語言要求相當嚴格,稍有不當,就會產生謬誤。安徽蚌埠市張公山中學連澤仁老師將初中化學教學中容易產生的錯誤按其特點歸納為“八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