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中學化學演示實驗的教學操作(5)(2 / 3)

(1)如鉀離子焰色反應的實驗,當時實驗室暫缺藍色鈷玻璃。我們用明膠片和透明藍色顏色水自製了一些濾光片,經實驗、效果很好,且取材容易,製作簡單。

(2)濃度對化學平衡影響的實驗,按課本操作方法在試管中進行實驗,顏色的改變很難使學生看清,采用幻燈投影的方法進行實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濕的有色植物花(2)品紅溶液(3)紫色石蕊溶液增補實驗、加強直觀性教材中有的內容沒有安排演示實驗。如果配以實驗,將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識。即增加實驗很有必要。像這類教材,我們就根據實驗條件的許可增補演示實驗。例如:

(1)硫的溶解性,課本中沒有實驗要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內容,我們增加了演示實驗。具體操作為,在三支裝有少量硫粉的試管中,分別加入等量的水、酒精、二硫化碳,振蕩後比較其溶解情況。通過觀察實驗,學生能非常直觀地獲知,硫不溶於水,微溶於酒精,易溶於二硫化碳。

(2)SO2的漂白性,課本中僅有SO2使品紅褪色符合實驗的要求。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SO2的性質,我們增補了兩項實驗。

(3)硫酸能與碳反應,課本中隻有內容敘述,但配以實驗是很必要的。我們采用裝置進行演示實驗,可檢驗出產物為SO2和CO2,收到很好的效果。

(1)濃H2SO4和木炭粉(2)KMnO4溶液(3)澄清石灰水貫徹啟發式,培養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演示實驗時,我們著重教給學生觀察實驗的方法(怎樣觀察?觀察什麼?),培養觀察實驗和從事實驗的良好習慣,並積極引導學生分析、綜合。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采用教師實驗,學生觀察,然後引導學生根據現象進行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再應用理論進行解釋。簡單為“實驗→現象→分析→結論→解釋”的過程。

例如: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演示時教師邊實驗,邊引導學生按上述過程觀察,最後得出下列板書所示的現象和結論。

FeCl3+3KSCNFe(SCN)3+3KCl棕色無色血紅色無色現象:增加[FeCl3],血紅色變深,[Fe(SCN)3]增加增加[KSCN],血紅色變深,[Fe(SCN)3]增加結論:增加反應物濃度,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動。

解釋:增加反應物濃度,υ正>υ逆。

推論:減少生成物濃度,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動;減少反應物濃度或增加生成物濃度,平衡向反應物方向移動。

教學實踐表明,這樣有助於提高演示實驗的效果,有利於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中學化學課堂演示實驗的幾點做法(五)

要提高中學化學教學質量,必須重視和做好演示實驗。太倉縣中學孔春明老師總結了做好化學演示實驗的幾點方法:

選擇最優實驗方案同一個演示實驗可以有多種實驗方案,但應根據教學目的、設備條件、學生基礎、實驗效果,選擇最優的實驗方案(包括演示實驗最佳出示的時間及演示實驗的改進和補充)。如初中教材中關於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認識質量守恒定律,設計了一組對比實驗。測定反應前後質量的改變。

在演示實驗做完之後,再逐個討論以下問題:①兩個實驗的結果為什麼不一樣?②能否根據(a)裝置實驗的結果(反應後質量減輕)來否定質量守恒定律?為什麼?如何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正確敘述這個實驗事實呢?③對(a)裝置作怎樣的改進就可用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了呢?通過觀察和討論,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有了較深的理解,對有關問題的回答,明顯地比以前的學生清楚。

力求最佳實驗效果效果是演示實驗的靈魂,所以演示實驗必須十分重視實驗效果。

如濃硫酸溶於水放熱的演示實驗,要是按初中化學課本的要求操作,效果不好,隻能讓坐在前排的個別學生用手感受溫度的變化,故它宜作為學生實驗,不適宜作為演示實驗。為了增加演示效果,特自製了一個簡易測溫器,將它置於盛有適量水的燒杯中,然後慢慢地注入濃硫酸。並用試管代替玻棒攪拌溶液,這時由於硫酸溶於水放出的熱量,使試管內空氣受熱膨脹,將紅墨水壓入玻管,玻管內紅色液柱迅速上升,現象非常明顯,後排學生也看得非常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