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實驗操作必須規範化教師的實驗操作方法應是學生的榜樣,因此,教師的每一個操作都要認真、準確,一絲不苟。尤其對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和儀器的使用方式,必須認真按規定去做。另外,教師做演示實驗時,桌麵上必須整潔,儀器放置要整齊有序,暫時不用的儀器等先不要堆在桌麵上。這樣,在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上都會給學生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
中學化學演示實驗的優化(一)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對於中學化學來說,其學科特點有三:①研究對象多是微粒方麵的反應,肉眼是看不見的,隻有借助於實驗才能變“微觀”為“宏觀”;②識記量大,各知識點較為孤立、分散,使學生感到龐雜、枯燥、難記,借助實驗可以使它們形象化、生動化,既可激發學習興趣,又可強化記憶;③模糊語言使用率高,“通常”、“大多數”、“一般情況”、“約”等比比皆是,隻有借助實驗,才能使學生深刻理解這些模糊語言的內涵。要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功能,則必須實現演示實驗的優化。
優化實驗設計
要實現演示實驗優化,首先就應做到實驗設計的優化,這是演示實驗優化的基礎。
演示實驗既具有實驗功能,又具有示範功能,二者缺一不可。不論是驗證性實驗,還是探索性實驗;不論是借以講解操作規範,還是傳授操作技能,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讓全班學生都能看得見、看得清、看得懂。因此,優化實驗設計總的要求必須是直觀性強、簡單明了,便於突出重點。要達到這些要求,可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①操作位置高度的設計要適中,還要注意教師的身體、手臂不能遮擋學生視線。
②需要加熱的液體反應,所取的容器、藥量要適當。對於不需加熱的液體或氣體間的反應,要適當選擇較大的容器。
③用藥量以使教室內全體學生都能看到、看清為度。
④對某些現象不夠明顯的實驗,要設計使用參照物,進行對比觀察。如將CO2通入紫色石蕊試液,因有H2CO3生成,溶液顏色由紫色變紅色,但不夠明顯,則可設計往盛有等量紫色石蕊試液的兩支試管中的一支通入CO2,與另一支進行參照對比,其現象變化就易於觀察。
⑤使用輔助工具,強化觀察效果。如教師可用一塊紙板,一麵貼上白紙,另一麵貼上黑紙,自製一塊反應“屏”。在做試管實驗時,若有白色沉澱產生,則襯以黑色屏;若產生有色沉澱,則襯以白色屏,其效果就分外醒目而強烈。
⑥采用投影放大方式,把電教手段引入化學實驗教學。一些反應經投影放大,現象會更明顯。化學實驗儀器玻璃製品多,可透明或半透明的液相反應多,也給采用投影手段提供了許多有利條件。
做好準備實驗
以上實驗優化設計,為優化課堂演示實驗奠定了基礎。但為了確保優化設計的實施,教師還應做好準備實驗,特別是青年教師尤應如此。一是便於課堂演示時更熟練、準確、規範;二是對實驗所需時間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掌握主動;三是便於修改設計,使設計更趨於優化;四是便於及時發現藥品及材料等方麵存在的問題,避免課堂演示失誤。
時時提示、引導
優化設計也好,做好準備實驗也好,都是為了讓學生看,即通過演示,將視覺信號輸入全體學生的大腦。由於課堂時間的限製,演示實驗一次性的較多。因此要引導全體學生注意觀察,以避免個別學生因注意力分散而漏看有關操作及現象;又由於演示過程中要輸出許多視覺信號,但有些卻與觀察目的無關,造成幹擾。這就需要教師時時對學生進行提示,提示觀察的中心與觀察的重點。隻有使全體學生都能觀察到應觀察的現象,才能達到預期的觀察目的。
“眼到、心到、口到”
“眼到”即觀察仔細;“心到”即想一想不這樣操作行不行,用哪些裝置可以代替這些裝置,可不可以進行改進,反應原理是什麼等等;“口到”即讓學生複述操作要領、操作注意事項,描述反應中觀察到的現象,口述實驗結論,解釋實驗中的有關問題。“三到”促使學生觀其象、記其序、思其理,因其多感官、多角度地感知了演示實驗,所以必將大大增強演示實驗的效能,為學生動手做分組實驗奠定良好的基礎。
中學化學演示實驗的優化(二)
化學演示實驗必須做到準確無誤、萬無一失,才能在教學中發揮其作用,為了增強化學演示實驗教學效果,讓演示實驗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湖南省寧遠縣電教館王永庭老師總結了優化化學演示實驗教學的幾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