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示的過程中應該做必要的指點或講解在演示實驗過程中,為了使學生對演示目的有關的現象看得更真切,教師需作必要的指點或講解,例如在作鋅與酸作用的實驗時。有的學生說:“酸中產生了氣體”,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觀察,氣泡實際產生於固體鋅和酸的接觸麵上;又如,有的學生把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氣味說成“硫黃味”,把固體溶解說成“沒有了”,如果教師對此沒有及時糾正,學生就不知道這些現象怎樣描述才算確切。
講解與演示關係的處理,要根據具體情況定。如簡單的實驗或學生較熟悉的實驗,可采用先演示後講解的辦法;對比較複雜,學生又不太熟悉的實驗,最好是先講解後演示,或采用邊講邊演示的辦法;對耗時較長的實驗,在靜等反應完成的這段時間裏,教師可適當提些問題,啟迪學生積極思維,或者對反應原理作精要闡述,也可指出本實驗成功的關鍵……總之要充分發揮這段時間的作用。
另外,在演示實驗過程中,晶瑩的玻璃器皿,合適整齊的裝置布局,熟練規範的操作,絢麗多彩的實驗現象,和富於哲理的描述等,都蘊含著豐富的美的因素,可以給學生以美的熏陶。
中學化學演示實驗的基本要求(六)
演示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搞好演示實驗的教學,寧夏教育學院常璿老師研究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麵來考慮。
妥善選擇實驗內容
選擇演示實驗,除了突出教學的重點,講清難點外,還必須符合四個基本要求。
(1)實驗現象要鮮明、清晰
要選擇那些在反應過程中有顏色改變、氣體產生、沉澱生成與溶解及發光發熱等現象鮮明、清晰的實驗。如,在講硫酸溶液與堿的反應時,應選用向盛有氫氧化銅沉澱的試管中加入硫酸溶液這一化學反應,因為此實驗現象明顯、清晰,能使學生有深刻的印象。
(2)實驗裝置和操作盡可能簡單易行
這樣做,是為了避免裝置和操作過於複雜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出實驗差錯,也是為了保證在短時間內能完成實驗。但是,在簡化實驗裝置或操作時,必須注意科學性,絕不能無原則地為追求簡單而造成科學性上的錯誤。
(3)實驗要絕對安全
實驗一定要安全,否則,除有損師生的健康外,還會使學生產生畏懼心理。
例如,演示爆鳴氣實驗時,應選用像紙盒這樣不易造成事故的物品作容器進行實驗。
(4)實驗效果要可靠
必須確保實驗做成功。萬一做不成功一般應重做,重做仍不成功,教師應以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地進行說明,決不可敷衍了事。
認真準備演示實驗
(1)必須預試
預試的目的是掌握實驗成功的條件和關鍵,以保證在課堂上成功地進行演示。預試時應對實驗所用的藥品純度、濃度和用量,實驗時的溫度、反應時間等都要掌握好。
(2)事先應想到哪些地方要指導學生重點觀察和引導學生思考,教師對學生應觀察什麼和怎樣觀察要心中有數。
如,在製備氫氧化亞鐵的實驗中,開始生成白色絮狀沉澱,並迅速變成灰綠色,這時教師若不引導,學生往往看不到白色,從而誤認為氫氧化亞鐵是綠色沉澱。又如,銅與稀硝酸的反應,學生會觀察到開始試管裏有紅棕色氣體產生,稍停片刻則紅棕色氣體消失,變為無色並在試管口成紅棕色的這些現象,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分析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這樣,才能使學生從紛繁的現象中找出問題的實質,達到實驗的目的。
(3)實驗預試工作完成後,所用的儀器、藥品等經過核對後置於專用盤中,不允許他人隨意調換和挪用,以確保課堂實驗成功。
有步驟地進行演示實驗
上課時,有步驟地進行演示,是完成演示實驗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必須技巧熟練、統籌兼顧。
(1)演示要與講授密切結合
隻有把演示與講授密切結合起來,才能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去感知並積極思考。講授和演示結合的方式,隨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常用的有兩種:一是先做演示實驗,並根據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歸納,然後得出結論。這種方式主要用於化學反應原理不是很複雜,實驗裝置和操作都比較簡單,實驗現象明顯的情況。二是先講清原理,並分析實驗可能產生的現象和結果,然後通過實驗予以驗證。這種方式主要用於化學反應原理較難懂,實驗裝置及操作比較複雜,或者實驗現象不易看清楚的演示實驗。例如氨氧化製硝酸、接觸法製硫酸等實驗,由於它們的實驗裝置複雜,操作步驟較多及反應原理較難理解,如果不先講清反應原理和各部分裝置的作用,演示時就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2)演示操作要注意直觀性演示實驗的對象是全體學生,因此,安裝儀器和操作步驟必須本著直觀性原則進行。諸如對所用儀器的大小、使用藥品的多少,都應力爭做到讓全班每個學生都能看清楚。比如,對於一些試管裏進行的實驗,可選擇在大試管中做;溶液中沉澱的顏色不太明顯的,可在試管後麵用黑色或白色襯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