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球上的病蟲害增加
溫室效應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脅人類,美國科學家近日發出警告,由於全球氣溫上升令北極冰層溶化,被冰封十幾萬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會重見天日,導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類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紐約錫拉丘茲大學的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家雜誌》中指出,早前他們發現一種植物病毒TOMV,由於該病毒在大氣中廣泛擴散,推斷在北極冰層也有其蹤跡。於是研究員從格陵蘭抽取4塊年齡由500至14萬年的冰塊,結果在冰層中發現TOMV病毒。研究員指該病毒表層被堅固的蛋白質包圍,因此可在逆境生存。
這項新發現令研究員相信,一係列的流行性感冒、小兒麻痹症和天花等疫症病毒可能藏在冰塊深處,目前人類對這些原始病毒沒有抵抗能力,當全球氣溫上升令冰層溶化時,這些埋藏在冰層千年或更長的病毒便可能會複活,形成疫症。科學家表示,雖然他們不知道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適應地麵環境的機會,但肯定不能抹殺病毒卷土重來的可能性。
(3)海平麵上升
假若全球變暖正在發生,有兩種過程會導致海平麵升高。第一種是海水受熱膨脹令水平麵上升。第二種是冰川和格陵蘭及南極洲上的冰塊溶解使海洋水分增加。預期由1900年至2100年地球的平均海平麵上升幅度介乎0.09米至0.88米之間。
全球暖化南太小島即將沒頂,全球暖化使南北極的冰層迅速融化,海平麵不斷上升,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顯示,即使海平麵隻小幅上升1米,也足以導致5600萬發展中國家人民淪為難民。而全球第一個被海水淹沒的有人居住島嶼即將產生——位於南太平洋國家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島嶼卡特瑞島,目前島上主要道路水深及腰,農地也全變成爛泥巴地。
(4)氣候反常
氣候反常,極端天氣多是因為全球性溫室效應,即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濃度增加,使熱量不能發散到外太空,使地球變成一個保溫瓶,而且還是不斷加溫的保溫瓶全球溫度升高,使得南北極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麵上升,導致海嘯,台風,夏天非常熱,冬天非常冷的氣候反常,極端天氣多
(5)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一個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有曆史記載以來,中國已有1200萬公頃的土地變成了沙漠,特別是近50年來形成的“現代沙漠化土地”就有500萬公頃。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調查,在撒哈拉沙漠的南部,沙漠每年大約向外擴展150萬公頃。全世界每年有600萬公頃的土地發生沙漠化。每年給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達260億美元。從1968年到1984年,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南緣地區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持續17年的大旱,給這些國家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和災難,死亡人數達200多萬。沙漠化使生物界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已引起科學界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5年前我們提出,氣候變冷和構造活動變弱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人類活動加速了沙漠化的進程。近期中國科學家對羅布泊的科學考察提供了不可辯駁的證據⑥缺氧溫室氣體的摩爾質量總之都大於氧氣,世界各國盡管放心地把地球內部所有的能量都開采出來使用了,然後地球上最終的環境的狀態是跟地球在10億年以前的情況差不多,到時候不光是野生動物呼吸不到氧氣,甚至連到人類也是無法生存的。
2.溫室效應對經濟的影響
全球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沿海100公裏的範圍以內,其中大部分住在海港附近的城市區域。所以,海平麵的顯著上升對沿岸低窪地區及海島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害,例如:加速沿岸沙灘被海水的衝蝕、地下淡水被上升的海水推向更遠的內陸地方。
(1)農業
實驗證明在CO2高濃度的環境下,植物會生長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變暖’的結果可會影響大氣環流,繼而改變全球的雨量分布與及各大洲表麵土壤的含水量。由於未能清楚了解‘全球變暖’對各地區性氣候的影響,以致對植物生態所產生的轉變亦未能確定。
2011年5月,美國斯坦福大學發表由洛克菲勒基金會讚助的溫室效應研究指出,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的農產品,在最近30年的全球氣溫上升之中,到目前為止所受到影響不大。這是美國首次發表大氣溫度對農作物生產相關的研究報告。報告刊登在最新一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