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滿目滄瘡的星球(2)(2 / 3)

在一項2011年發表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H7N9病毒在鳥類中是一種低致病性病毒,甚至看不到臨床表現和組織病理學特征。此研究是為數不多的針對H7N9的科學研究。而研究的缺乏是與疫情的實際發生情況直接相關的。

世界上第一次記錄到人感染H7亞型的流感病毒是在1995年的英國。一名43歲的家庭主婦在清掃鴨舍的第二天出現了結膜炎症狀。她回憶認為清掃時有一段麥稈飄進了她的眼睛。這名婦女後被診斷為H7N7感染。

H7N7再次出現在多年之後。2003年從2月底到5月底之間的三個月時間裏,荷蘭的家禽中爆發了一次瘟疫,後波及德國和比利時。研究人員從雞身上分離出了高致病性的H7N7病毒,並發現這種病毒與野鴨身上低致病性的病毒很接近。在處理染病家禽的過程中,八十多名工作人員遭到感染,還有三人是在照顧患病的家庭成員過程中感染的。

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出現了結膜炎,感冒病情溫和。但有一名57歲的患者在去過養殖場後發病,最終在急性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的雙重作用下去世。研究人員認為,大部分患者的流感症狀輕微,病毒也沒有在患者體內發生變異,但從這名去世的患者身上提取的病毒則顯示毒性可能出現了增強。

在同一時期,H7病毒也在意大利的家禽中流行,從1999年到2003年出現多次爆發。有研究者從近200名養殖場的工人中提取了血清樣本,發現有3.8%的人體內出現了H7病毒的抗體。

到了2004年,H7N3病毒在加拿大的家禽中出現。有兩個人在此事件中感染,他們出現了結膜炎和溫和的流感症狀。

2007年5月,英國在實驗室中確認了四名患者感染了H7N2型流感,這些人在發病之前都曾接觸過農場上的家禽。這次爆發最先發生在一家小農場的家禽中,後來病毒傳給了人類。

中國的科學家也曾從雞身上分離出H7亞型病毒。那是在2002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的陳化蘭等人在河北一家家禽屠宰廠進行例行檢測時,從雞體內分離出了H7N2病毒。

那是中國內地第一次報告H7亞型的病毒。陳化蘭與同事對病毒進行了基因測序,發現這些病毒是由野生鳥類直接傳染給雞的。他們接下來將病毒注射進小鼠的上呼吸道,結果病毒導致小鼠體重減輕了五分之一,並且病毒在小鼠肺部複製明顯。

由此,陳化蘭等人指出:“此種病毒的持續傳播既可以對鳥類,也可以對哺乳動物宿主造成威脅。”

(2)不排除的中間宿主

所有過往發生的疫情中都沒有出現過H7N9的身影,因而科學家至今對其了解都非常有限。

在這些有限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大部分感染H7病毒的人都出現了結膜炎,但是與H5N1病毒相似,從分子診斷來看,家庭成員間人傳人的情況很罕見。”

在最近出現的H7N9疫情中,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和江蘇省衛生廳發布的信息顯示患者出現了重症肺炎和發熱、咳嗽、胸悶等症狀,但未提及結膜炎。

在人類病患之外,H7N9病毒迄今隻從鳥類體內分離出來過。但在1990年代最早出現H7病毒感染者時,科學家就指出不能排除存在病毒的中間宿主。病毒學界公認的理論是,豬的身體可以成為一種“攪拌碗”,當不同亞型的病毒同時存在於豬體內的時候,這些病毒的基因可能發生重新組合,從而形成具有新的特性的病毒。

此次H7N9疫情中的一名上海死者生前的職業是豬肉販。而上海市動物疾控中心4月1日對死豬進行的抽檢並未檢出禽流感病毒。

(3)5年前的警告

H7N9病毒的來源尚未確定。而由於它對於人類的免疫係統來說,是一種全新的病毒,因而在鳥類身上溫和的病毒到了人身上就變得十分凶險。到4月3日,已經公布的9例患者中已有3人死亡,也病情危重。

在200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美國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CDC)的研究人員指出,2002年到2003年出現的H7病毒,其與人體氣管上皮細胞的結合方式,傾向於接近20世紀中最大的三次流感中病毒的結合方式。這三次20世紀的流感分別是1918年的H1N1,1957年的H2N2和1968年的H3N2。但他們同時也指出,H7病毒造成人類疫情的潛在可能性還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