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居住條件被破壞
水災、地震、火山噴發和海嘯等,都會對居住條件造成大規模的破壞。在開始階段,人們被迫露宿,然後可能在簡陋的棚屋中居住相當長的時間,造成人口集中和居住擁擠。唐山地震時,在唐山、天津等大城市中,簡易棚屋綿延數十裏,最長時間的居住到一年以上。即使遷回原居之後,由於大量的房屋被破壞,部分居住擁擠狀態仍將持續很長時間。
露宿使人們易於受到吸血節肢動物的襲擊。在這一階段,蟲媒傳染病的發病率可能會增加,如瘧疾、乙型腦炎和流行性出血熱等;人口居住的擁擠狀態,有利於一些通過人與人之間密切接觸傳播的疾病流行,如肝炎、紅眼病等。如果這種狀態持續到冬季,則呼吸道傳染病將成為嚴重問題,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
(6)人口遷徙
自然災害往往造成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唐山地震時,傷員運送直達位於我國西南腹地的成都和重慶。在城市重建期間,以投親靠友的形式疏散出來的人口,幾乎遍布整個中國。而今現在的經濟條件下,災區居民外出並從事勞務活動,幾乎成了生產自救活動中最重要的形式。
人口的大規模遷徙,首先是給一些地方病的蔓延造成了條件,並使一些疾病大流行,如中世紀的黑死病,中國雲南曆史上最近一次鼠疫大流行,就是從人口流動開始的。
人口流動造成了兩個方麵的問題。其一當災區的人口外流時,可能將災區的地方性疾病傳播到為受災的地區。更重要的是,當災區開始重建,人口陸續還鄉時,又會將各地的地方性傳染病帶回災區。如果受災地區具備疾病流行的條件,就有可能造成新的地方病區。人口流動到來的第二個重大問題,是它幹擾了一些主要依靠免疫來控製疾病的人群的免疫狀態,造成局部無免疫人群,從而為這些疾病的流行創造了條件。
在我國,計劃免疫已開展相當廣泛,脊髓灰質炎、麻疹的控製已大見成效;傷寒、結核病和甲、乙型肝炎的發病率已開始下降。由於災害的幹擾,使計劃免疫工作難以正常進行,人群流動使部分兒童漏種疫苗,這種情況均有可能使這類疾病的發病率升高。
一些在兒童和青年中多發的疾病,人群的自然免疫狀態的疾病的流行中起著重要作用。無論是災區的人口外流,還是災區重建時人口還鄉,都會使一些無免疫人口暴露在一個低水平自然流行的人群之中,從而造成這些疾病的發病率上升。
2.難以忘記的SARS
SARS病毒,是一種冠狀病毒,在2002年冬到2003年春肆虐全球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的元凶就是這種冠狀病毒。
(1)世界衛生組織確認SARS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正式確認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科學家們說,變種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有親緣關係,但它非常獨特,以前從未在人類身上發現,科學家將其命名為“SARS病毒”(SARS是“非典”學名的英文縮寫)。1965年,醫學專家用人胚氣管培養方法,從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離出一株病毒,命名為B814病毒。隨後,Hamre等用人胚腎細胞分離到類似病毒,代表株命名為229E病毒。1967年,Mclntosh等用人胚氣管培養從感冒病人中分離到一批病毒,其代表株是OC43株。1968年,Almeida等對這些病毒進行了形態學研究,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這些病毒的包膜上有形狀類似日冕的棘突,故提出命名這類病毒這冠狀病毒。香港衛生專家排除了它與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有關的可能性,與1997年出現的H5N1禽流感病毒也沒有聯係。國家曾於1975年正式命名了冠狀病毒科。據香港衛生官員說,非典型肺炎通常由病毒引起,例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非典型肺炎也可能由生物體引起。冠狀病毒感染在全世界非常普遍,人群中普遍冠狀病毒抗體,成年人高於兒童。各國報道的人群抗體陽性率不同,我國人群以往冠狀病毒抗體陽性率在30%至60%,前蘇聯的抗體陽性率則在53%至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