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為森林命運的憂慮中,在世界森林正繼續遭到嚴重破壞的今天,中國政府和人民為拯救和發展森林做出了不懈努力,並且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全國人工林保存麵積達到4600多萬公頃,占世界人工林保存麵積的1/3。特別令人振奮的是,在江澤民總書記“再造秀美山川”的偉大號召下,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正成為全國人民的實際行動。但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在我們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國土上,綠色還是太少。由於林木植被少,森林覆蓋率低,分布又不均勻,沙塵暴、水資源短缺等一係列生態問題正打壓著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
21世紀是綠色文明的世紀,是崇尚可持續發展的世紀。讓我們攜起手來,投身到建設祖國秀美山川的行列中。
1.森林貢獻給我們的價值
(1)森林與人類健康
綠色的環境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人體腎上腺素的分泌,降低人體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它不僅能使人平靜、舒服,而且還使人體的皮膚溫度降低1℃~2℃,脈搏每分鍾減少4次~8次,能增強聽覺和思維活動的靈敏性。森林中的植物,如杉、鬆、桉、楊、圓柏、橡樹等能分泌出一種帶有芳香味的單萜烯、倍半萜烯和雙萜類氣體“殺菌素”,能殺死空氣中的白喉、傷寒、結核、痢疾、霍亂等病菌。據調查,在幹燥無林處,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400萬個病菌,而在林蔭道處隻含60萬個,在森林中則隻有幾十個了。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還能吸收有害氣體。據報道,0.4公頃林帶,一年中可吸收並同化100000千克的汙染物。1公頃柳杉林,每年可吸收720千克的二氧化硫。因此森林中的空氣清新潔淨。據日本科學家研究發現,森林和原野裏有一種對人體健康極為有益的物質——負離子,它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使呼吸平穩、血壓下降、精神旺盛以及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有人測定,在城市房子裏每立方厘米隻有四五十個負離子,林蔭處則有一兩百個,而在森林、山穀、草原等處則達到一萬個以上。
(2)改善人類居住環境
樹葉上麵的絨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對塵粒有很強的吸附和過濾作用。每公頃森林每年能吸附50~80噸粉塵,城市綠化地帶空氣的含塵量一般要比非綠化地帶少一半以上。
許多樹木能分泌殺菌素,如鬆樹分泌的殺菌素就能殺死白喉、痢疾、結核病的病原微生物。鬧市區空氣裏的細菌含量,要比綠化地區多85%。
林木能吸收噪聲。一條40米寬的林帶,可以降低噪聲10~15分貝。
(3)提供資源
人類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裏的。他們靠采集野果、捕捉鳥獸為食,用樹葉、獸皮做衣,在樹枝上架巢做屋。森林是人類的老家,人類是從這裏起源和發展起來的。
直到今天,森林仍然為我們提供著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種資源。估計世界上有3億人以森林為家,靠森林謀生。
森林提供包括果子、種子、堅果、根莖、塊莖、菌類等各種食物,泰國的某些林業地區,60%的糧食取自森林。森林灌木叢中的動物還給人們提供肉食和動物蛋白。
木材的用途很廣,造房子,開礦山,修鐵路,架橋梁,造紙,做家具……森林為數百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其他的林產品也豐富多彩,鬆脂、烤膠、蟲蠟、香料等等,都是輕工業的原料。
我國和印度使用藥用植物已有5000年的曆史,今天世界上大多數的藥材仍舊依靠植物和森林取得。在發達國家,1/4藥品中的活性配料來自藥用植物。
薪柴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的主要燃料。世界上約有20億人靠木柴和木炭做飯。像布隆迪、不丹等一些國家,90%以上的能源靠森林提供。
2.日趨嚴重的森林問題
世界森林資源的問題主要是資源量和質的下降。雖然20世紀90年代人工林麵積年均增長300萬公頃,但全球天然林仍每年損失1,303萬公頃。因此,從總體來說,全球森林仍以每年0.3%的速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熱帶林地區的毀林開荒和過度采伐。另外,酸雨也造成大片森林衰退,使林地失去更新能力。
中國是森林資源貧乏的國家。中國土地麵積約占世界土地總麵積的7%,而森林麵積僅占世界的4%左右,森林蓄積量還不足世界總量的3%。人均森林麵積僅相當世界人均水平的1/5,人均森林蓄積量相當世界平均水平的1/8。另外,森林資源分布不均,有明顯地區差異,整個西部地區森林覆蓋率隻有9.06%;資源結構不合理,用材林偏多,防護林偏少;人工林麵積雖大但質量不高。中國森林資源的現狀遠不能滿足國土生態防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