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9月2日上午,英國首都倫敦的泰晤士河碼頭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本傑明·鮑英”號輪船在人們的歡呼聲中徐徐駛離碼頭,英國王儲查爾斯向漸漸遠去的輪船頻頻揮手,祝願船上的人們一帆風順。是什麼引起查爾斯王儲對此的關注?原來,船上載著以蘭努爾夫·菲內斯爵士為首的英國環球探險隊,他們將開始人類曆史第一次穿越南、北極的陸、海、冰上環球探險。查爾斯王儲把這次探險活動稱作“荒誕不經而又美妙絕倫”的探險。
令人驚奇的是,提出這一別出心裁而又氣勢磅礴的探險計劃的人,不是蘭努爾夫爵士或別的男子漢,而是蘭努爾夫爵士的妻子弗吉尼亞。酷愛探險的蘭努爾夫爵士對這項計劃極感興趣,為此他花了7年時間收集有關資料,製定詳細計劃,進行各項準備工作,因為他知道,南極和北極的自然環境極其惡劣,任何一點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導致這次環球探險的失敗。
這次不同尋常的環球探險的消息傳出後,許多人自願報名參加探險隊。經過嚴格的挑選,蘭努爾夫挑選了查理斯·伯頓和奧列佛·謝伯德,都是軍人出身,具有強壯的體魄和豐富的野地生存經驗。他們三人是探險隊的突擊隊員,後備隊中有三人負責後勤和支援工作,還有兩名飛行員,爵士夫人則負責通訊聯絡,另外布林·坎貝爾隻是參加部分探險活動,主要負責攝影和新聞報道。
這支精悍的環球探險隊開始探險的第一階段,是從陸路穿越法國、西班牙和阿爾及利亞。盡管路途遙遠,但由於他們走的是旅遊路線,所以沒碰到什麼太大的困難。真正嚴峻的考驗,是從登上南極大陸開始的。
南極大陸連同南緯60°以南的島嶼合稱南極洲,總麵積約1400萬平方公裏,在世界七大洲中占第五位。
南極洲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各大洲中最高的一洲。南極大陸的95%以上被冰雪覆蓋,南極冰蓋的平均厚度近2000米,有的地方冰層厚達4000米以上,冰的總體積約2450萬立方公裏,占地球上冰量的90%,占全世界淡水總量的70%,素有“冰雪大陸”之稱。
南極大陸地處高緯,海拔很高,氣候惡劣,是地球上最冷、最幹和風最大的地區,被稱為“世界的冷極”、“白色荒漠”和“暴風的故鄉”。
每年11月到第二年3月為南極的“夏季”,但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4~10月為冬季,氣溫低到-60℃~ -50℃。1960年8月24日,前蘇聯東方站(南緯78°27′,東經106°52′,海拔3400米)曾測得-883℃的低溫,這是迄今地球上最低的氣溫記錄。與北極相比,南極大陸的年平均氣溫要低20℃以上。
南極大陸是一個孤立的大陸,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圍,距最近的南美洲也有970公裏。南極大陸的海岸線長達24000公裏,其中有7500公裏的海岸線被終年不化的冰架包圍著。南極大陸沿海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17℃ ~ -10℃之間,最低和最高的氣溫分別為零下40℃和零上13℃。與大陸鄰接的海域,一年中有九個月(3~11月)被厚度為1~3米的冰層封鎖。每年3至10月,通往南極大陸的海上航道被海冰堵塞,使它成為與世隔絕的大陸,隻有在每年11月至第二年3月,探險考察船才能接近南極大陸。
1980年1月初,英國環球探險隊利用南極短暫易逝的夏季在南極大陸勝利登陸。
探險隊員一到南極的薩尼,就忙碌起來,他們把幾百噸重的燃料和其他物品從船上拖到岸上的營地。在宿營地,他們搭起了為此次探險特製的絕熱卡紙板棚子。在這種裝拆方便、輕巧暖和的棚子裏,探險隊員們度過了在南極大陸的第一個難忘的日子。他們發現,此時雖是南極的夏季,但氣溫仍在0℃左右,而且風力很大。
不久,探險隊那架帶起落橇的飛機按時抵達薩尼。這架飛機的任務是把90噸燃料和物資運到離薩尼300公裏外的博加。探險隊在海拔2000米的博加設立了越冬宿營地,突擊隊員將在那裏度過長達8個多月的漫長極地之冬,等到來年夏天再向極點進發。飛行員和機械師不愧是極地飛行的老手,他們在一個月的時間裏飛行了80個來回,圓滿完成了運輸任務。一切準備就緒,爵士、奧列佛和查理斯就駕著摩托車離開薩尼,向博加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