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兩極探險家阿蒙森(2)(1 / 2)

1899年夏天,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郊區的一個小花園裏,有兩個人坐在安樂椅上悠閑地交談著。一位是弗裏特約夫·南森,另一位便是魯阿爾·阿蒙森。南森雖年僅38歲,卻已享譽世界,是個大名鼎鼎的北極探險家。

此刻,阿蒙森正在向南森請教。他對南森說,目前他不準備再去南極探險,打算專心致力於研究北磁極的位移,並試圖打通把大西洋和太平洋聯接起來的西北通道。

當南森得知阿蒙森對北磁極一無所知的時候,便熱情地給漢堡天文台台長、地質學教授奈邁葉爾寫了一封信,誠懇地向他推薦這位年輕人。

靠南森的幫助,阿蒙森租了一間簡陋的舊房子住了下來。在以後的半年裏,奈邁葉爾教授給他講授了所有與北磁極有關的知識。隨後,阿蒙森又在天文台實習了一段時間。

1900年夏天,阿蒙森在挪威北部特朗瑟港碼頭上踱來踱去。這裏停泊著許多漁船和捕獸船,他想從這些船中挑選去北極的船隻。在林立的船桅之間,阿蒙森終於看中了一條小船。

這條舊船長22米,是條單桅船,桅杆不高,有船舷斜桅,還有三條小舢舨。

這條船的船身呈圓形,正是阿蒙森所需要的。因為船要在北極的浮冰群中平穩而敏捷地航行,一旦受到冰的擠壓,船就會自動躍上冰麵,這隻有圓形船才能做到。

阿蒙森花6萬法郎買下這條船,把它命名為“約阿”號。去北極探險可不同一般,船艙裏必須裝滿食品,阿蒙森一下子準備了夠吃5年的食品。他共挑選了6名船員,戈特弗裏德·漢森是領航員、天文學家、地質學家兼攝影師;安東·倫德是大副;海納·漢森是二副;皮捷爾·裏斯特韋特是機械師和氣象學家;古斯塔夫·居伊·威爾克是磁學專家;阿道夫·亨利克·林茲特列姆是廚師。

阿蒙森向隊員們解釋了他的計劃,特別強調指出:“今後的一切工作都由我們7個人共同承擔,我們將分成兩個組值班,風平浪靜時3小時換一班,其他時間自由活動。”這個英明的決定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讚同,阿蒙森的威信也因此而倍增。接著,阿蒙森著手修理和裝備“約阿”號,裝上了一台96千瓦(13馬力)的發動機,這是當時最先進的內燃發動機,性能十分好。此外,阿蒙森還購置了備用帆、索具、航海儀器、槍支彈藥和燃料,還有6條愛斯基摩狗。

1903年6月17日,“約阿”號起航了。站在艙旁的阿蒙森揮著手臂,向岸上送別的人們告別。9月20日,船在威廉王子島的一個小港拋了錨。

阿蒙森決定留在這個小港過冬,並以船名把這兒命名為約阿港。他吸取了在南極過冬的經驗,決定在岸上建房過冬。

他們先搭起狗圈,又蓋起住房、燃料庫和儲存鮮肉的冰庫。一切安排就緒後,他們便開始工作了。他們在這裏度過了兩個冬天。阿蒙森查明,北磁極是以橢圓形的方式在時刻移動,自1831年以來,它已向東北方移動了50公裏。

1905年6月1日,阿蒙森下令收起陸上營地,準備上船。他們真走運,因為這年夏季北極的氣候格外宜人,冰河融化了。他們在完成北磁極的考察任務後,於1905年8月13日乘“約阿”號繼續航行,開始了第二項考察任務——尋找西北通道。

船隻在廣袤的白色世界中異常緩慢地移動著,除了發動機的聲音和偶爾的一兩聲狗叫外,周圍一片沉寂。在這以前,還從未有人到過這滿是浮冰的極地海區。“約阿”號斷斷續續走了四晝夜,船隻兩側的海岸線才延伸開去,消失在朦朧之中,前麵是開闊的大洋。此時他們已來到維多利亞島的西南方。

後人為了紀念阿蒙森的功績,便把這片冰海叫做阿蒙森灣。

隨後“約阿”號沿著海岸線一直航行到馬更些河口。9月2日,狂風突起,“約阿”號被迫到波恩特金海灣避風。在這裏,他們意外地看到了浮冰。這年的冰結得特別早,秋季伊始,就已冰鎖海麵了。阿蒙森明白他們已經來不及穿越白令海峽,便果斷地決定在此地過冬。

這是他們第三次在北極過冬。“約阿”號在美國捕鯨船“博南察”號旁拋了錨。“博南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