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已被風暴吹壞,陷入困境。這裏還有幾艘捕鯨船。阿蒙森帶領隊員在岸上建起住房和觀象台。冬天到了,其他船上的人們經常聚集在他們的屋裏,愛斯基摩人也時常應邀前來做客。人們圍坐在桌旁,聊著天,烤著火,喝著香噴噴的茶,度過了許多愉快的時光。
有一次,“博南察”號船長莫克無意中說,美國人在育空堡架設了電台,可以把電報發到世界各個角落。“我們距育空堡才500公裏遠呀!”阿蒙森聽到後大喜過望,他決定去育空堡,把他們探險的成果告訴祖國。
10月底,阿蒙森同莫克船長和兩名愛斯基摩人上路了。莫克乘一隻雪橇,那位愛斯基摩人和他的妻子乘另一隻,阿蒙森則穿著滑雪板在前麵引路。從馬更些河口到育空堡要穿越500公裏的不毛之地以及思齊科特山、落基山和馬更些山。他們幾個人冒著嚴寒,在能見度極低的濃霧中艱難地跋涉。
好不容易他們才到達育空堡。當時,育空堡隻是由幾間小木屋組成的一個簡陋的村子,根本沒有電台,離這裏400公裏遠的埃格貝特堡才有電台。阿蒙森決定到那裏去。
莫克船長說什麼也不想再走了,他獨自一人返回。阿蒙森和兩個愛斯基摩人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在12月3日抵達了埃格貝特堡。在那兒,阿蒙森給挪威拍了加急電報,彙報了他們的考察成果。然後休息了三個月。
2月3日,阿蒙森告別了埃格貝特堡,於3月底到了波恩特金島。回來後阿蒙森才知道磁學專家古斯塔夫·威爾克患胸膜炎臥床不起,當時還沒有抗生素,盡管大家精心照料,威爾克的病情還是日漸沉重,於4月4日離開了人世。
夏天來到了,“約阿”號又揚帆起航,向白令海峽進發。在這段航行期間,他們險些葬身冰海。那是在1906年8月11日,天空黑得像鍋底,地平線上出現了許多股龍卷風。不到四個小時,“約阿”號上的主桅斜桁和部分帆篷都被狂風吹壞了,桅杆在軋軋作響。船像發了瘋似地在波峰浪穀間上下滾動。直到颶風過後,他們才發現船舵被吹掉了,桅杆也裂成兩半。
8月30日,“約阿”號搖搖晃晃地進入白令海峽。至此,阿蒙森終於完成了尋找西北通道的任務,借助北冰洋把大西洋和太平洋連接起來了。
曆盡艱辛的“約阿”號到達聖弗蘭西斯科港(舊金山)。他們受到了隆重的歡迎,停泊在港內外的輪船汽笛和警報器的聲音此起彼伏,紛紛向“約阿”號致敬,數百麵彩旗在蔚藍色的水麵上迎風飄揚,場麵十分動人。全城各界紛紛舉行慶祝會,“約阿”號成了聖弗蘭西斯科城的驕傲。
阿蒙森還是世界上第一個登上南極極點的挪威人。他從1911年10月19日從基地出發,到1912年1月25日返回基地,隻用了99天時間完成舉世聞名的南極之行。這固然是他的堅忍不拔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所致,但是他的成功還在於出色的組織才能和嚴肅的工作態度。他的計劃是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之上。他事先估計了可能出現的種種難以預料的困難,並作了充分的物質準備,因此才能如此出色地完成他的創舉。在探險曆程中,狗隻剩下了11條,人員嚴重凍傷,有的患了雪盲症,個個都已精疲力竭。然而他們心裏都洋溢著快樂,因為正是他們首次踏上南極點,籠罩南極億萬年的靜寂第一次被他們的歡呼和笑聲打破。他們是勝利的探險者,阿蒙森更是當之無愧的探險英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阿蒙森指揮著“莫德”號航船沿著歐亞大陸進行沿海考察。1926年,他又率領探險隊乘“挪威”號飛艇首次飛越北極,在北極上空投下了挪威、美國和意大利三國的國旗。他們在72小時內飛越了3391英裏的距離,首創了從歐洲飛越北極到達北美的紀錄。這是他一生中最後一次重大探險。他第一個到達南極,又第一個飛越北極,在人類探險史上留下了神奇的一筆。
雖然阿蒙森葬身在沒人知道的北極海域,但他輝煌的探險成績和不屈的探險精神永遠為世人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