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通·馬爾基醫生被叫來了。馬爾基仔細地診查後,發現在嘔吐物中有舊食物的殘渣。馬爾基診斷為食物中毒,並說隻要注意飲食,過四五天就能恢複健康。馬爾基的話使急忙趕來的蒙托隆將軍放了心。然而,拿破侖的健康遲遲不見恢複。到了這年年底,直到進入1821年,情況仍然沒有好轉。相反,體重不斷下降,臉腫了起來,從前那種目光銳利、顴骨高高、英俊瀟灑的容貌消失了,食欲減退了,連平日最愛吃的肉食也一點不想吃了。
1821年1月,他試圖用體操來製服疾病,可他發現自己力不從心,體力在迅速下降。3月,病痛發作越來越頻繁,發燒、嘔吐、胃部及肩部疼痛使他苦不堪言。他開始意識到自己活不多久了,他對身邊的人說:“在過去的那些日子裏,我是拿破侖。但是,現在我一無所有,我的體力、我的智力都離開了我。我不能再活下去了。”他拒絕服用英國醫生給他開的藥,他大叫著:“我不吃藥,既然英國要我的屍體,我不願讓它久等,我現在用不著毒藥就可以死去。”在此之前,赫德森·洛總督一個月隻來訪問一次,現在幾乎每天都來看望他。要是在過去,身體健康的拿破侖又會像往常一樣,用諷刺挖苦的言辭使這位總督哭笑不得10但是,如今的拿破侖,隻好有氣無力地躺在床上了。蒙托隆將軍來看望他時,拿破侖有時會軟弱無力地笑著說:“我的身體好像已經被滑鐵盧占領了!”當年越過阿爾卑斯山衝進倫巴爾加平原的時候,曾說一天隻要睡三個小時就足夠了的蓋世英雄,想不到四個月以後就成了一病不起的人了。
4月13日,拿破侖開始口述他的遺囑。盡管病痛在不斷地折磨著他,他還是對遺囑字斟句酌,反複推敲。他認為君主的遺囑首先應是一份政治文件。這份遺囑中有評論、有解釋,還有譴責。他在遺囑中寫道:
“50多年前,我生於羅馬教會的懷抱,死也屬於這個教會。我希望將我的遺體安葬在塞納河畔,在我如此熱愛的法蘭西人民中間安息。
“我對於我最親愛的妻子瑪麗亞·路易莎是感到滿意的,直到臨終時刻,都對她懷有最深厚的感情。我請她悉心保護我的兒子,他從孩提時代起,身邊就布滿了陷阱。
“我囑咐我的兒子,千萬不要忘記,他生為法蘭西皇太子,決不能成為壓迫歐洲人民的執政者手中的工具,也永遠不要以任何方式對抗和損害法蘭西。他應當牢記我的座右拿破侖彌留之際銘:一切為了法國人民。
“我因遭受英國寡頭政治及其雇傭的劊子手謀害而過早地死去,法國人民遲早會為我報仇。
“我之所以會失敗,乃是由於我的部屬馬爾蒙、塔列蘭等背叛所致。但我決意寬恕他們,願法蘭西的後代子孫也同我一樣寬恕他們……”
4月14日和15日,拿破侖繼續口述著遺囑,他決定將他的兩億法郎財產分成兩半,一半留給從1792年到1815年間曾在他旗幟下戰鬥過的軍官,另一半則捐給1814年和1815年間遭受入侵的法國各省市。”
4月16日,拿破侖勉強起床執筆,將這份遺囑抄寫了一遍。
5月4日夜是拿破侖臨終前的最後一夜。他不停地呻吟,直打嗬欠,顯得異常痛苦。他喃喃自語:“誰在後退……軍拿破侖之墓隊首領……衝鋒……”這天夜裏,島上掀起了最猛烈的風暴,狂風拔起了大樹,刮走了小屋,震動了朗伍德別墅。第二天,當晨光照亮了狹小的房間時,風暴平息了,拿破侖已僵硬得如同一座橫臥的雕像,眼角邊還掛著一顆淚珠。不過,醫生還可摸到他那一息尚存的脈搏。下午5點50分,一聲炮響劃破長空,太陽落山了,拿破侖也停止了呼吸。
哭泣著的仆人馬爾尚把一件拿破侖曾在馬倫哥戰役中穿的大氅蓋在他的身上。然後,總督和軍官們走了進來,向死者低頭致哀。
4天以後,島上的人為這位征服者舉行了葬禮。在禮炮的轟鳴聲中,棺木徐徐下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在這幽靜的峽穀深處,幾棵垂柳掩映著一淙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競相開放。拿破侖,這位一度叱吒風雲、有功也有過的蓋世英雄,便長眠在這些綠葉鮮花之下。
19年後,法國旗月王朝的路易·菲力派軍艦到聖赫勒拿島接回了拿破侖的遺骨。1840年12月15日,巴黎人民滿腔熱情地舉行了隆重的接靈儀式。數不盡的人群冒著嚴寒、迎著風雪,護送著靈柩前往塞納河畔的榮譽軍人院。自此,拿破侖的遺願得到了實現,他以一個老兵的身份安息在塞納河畔,安息在他熱愛的法國人民中間。
拿破侖死因之謎
拿破侖之死是個永遠的謎。盡管他去世已近180年,他的死因依然困擾著世人。因而對於他的死因,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進行了多方麵的猜測、探討和研究,但至今未能得出令人絕對信服的結論。盡管按照死者的遺言解剖了他的屍體,然而為了避免難以預料的政治風波,解剖的過程和病情結論始終未對外界作任何披露。根據曆史記載,拿破侖死於聖赫勒拿島。當年的屍體解剖和臨床症狀結論是,拿破侖死於胃癌並發症。然而,隨著在拿破侖遺留的頭發中發現大量砒霜,有關專家對拿破侖死於胃癌提出質疑,認為法國這位顯赫一時的皇帝死於砒霜中毒。20世紀50年代,瑞典牙醫和毒物學專家佛舒伍德發現了一本重要日記。這本日記是拿破侖坐像隨拿破侖一起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的仆人寫的。他在日記中寫道,拿破侖去世前“經常失眠,腿部腫脹無力,掉頭發,偶爾抽搐,總是覺得口渴”。
專家在對日記進行仔細研究後認定,以上症狀均與人服食砒霜後的病症相似。隨後,佛舒伍德對自己的結論進行了驗證。
1957年11月,佛舒伍德在哥德堡的圖書館裏,讀到一篇新奇的論文,文中說隻需用一根頭發就能分析出砒霜含量。3年後,他專程去巴黎,向拿破侖侍從的後裔索取拿破侖的頭發……經過23年的努力,佛舒伍德用現代技術鑒定了拿破侖頭發的化學成分。他發現越是接近頭發根部,所含的砷就越多。
一般人頭發中含砷量極低,因為砷是一種有毒的化學元素,而它的化合物——三氧化二砷就是砒霜,砒霜是劇烈的毒藥。拿破侖頭發中的含砷量比正常人頭發的含量高出40多倍。
後來,美國聯邦調查局和法1805年為拿破侖特製的寶座
國巴斯德大學又對拿破侖一根頭發進行了分析,並從中發現了相當數量的砒霜。這一結果再次證實了拿破侖“中毒”的說法。於是又有人認定他是在流放地聖赫勒拿島被敵人用毒藥謀殺的。但是也有專家對此說法表示了懷疑,據曆史記載,拿破侖是個非常謹慎的人,時刻保持著高度的戒備心理。甚至在去聖赫勒拿島的船上,也拒絕隨意享用自己喜歡的食品。他要讓大臣們親口吃過一小時後,才開始品嚐。如此小心謹慎的拿破侖怎麼會輕易中毒呢?而且究竟是誰下的毒?
最近,關於拿破侖的死因又有了一種新說法,那就是拿破侖是因“愛”被毒死的。提出這種新說法的曆史學家正是當年對拿破侖投毒者的後人。
拿破侖死於胃癌
從1821年5月6日拿破侖一世死在囚禁地聖赫勒拿島之後,多數曆史學家都傾向認為,拿破侖同他的父親一樣,是患胃癌病逝的。這個說法被所有的人接受,甚至字典和曆史書上也這樣寫。死於胃癌,是一種最早最為普遍的說法。理由有三:其一,從遺傳學的皇帝的帽子角度來看,癌症是他家族的遺傳病。其二,拿破侖本人也一直認為自己得的是癌症。其三,據傳在屍體解剖時,發現其胃已潰爛,肝部微腫,其他內髒完好,身體肥胖。這一結論性的病情報告,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在史學界享有絕對的權威。病曆中記載說,拿破侖死前上腹部劇痛難忍,打嗝呼出的氣味非常難聞。他還有慢性神經衰弱和厭食跡象。此外,拿破侖患有慢性泌尿係統疾病,夜裏常咳嗽,並出冷汗。科斯坦說,這些症狀很像胃癌病人。
這位專家還表示,他是迄今為止第一個詳細分析驗屍報告的人。據悉,報告中用醫療術語暗示,醫生在拿破侖體內發現了一個胃瘤,這就是胃癌最有力的證據。這一說法在遺傳學上也有解釋,因為拿破侖的父親也死於胃癌。
此外,從當時拿破侖的病狀和一些史料中也可對此驗證。研究人員根據記載發現,拿破侖平時總喜歡把右手插在馬甲中,這個細微的生活習慣正反應了他一直遭受嚴重胃潰瘍的折磨,惡性胃潰瘍很可能發展成胃癌。
拿破侖的便靴應法國《科學與生活》雜誌之邀,法國3位權威人士利用同步加速器射線對拿破侖遺留下來的頭發進行了細致分析,結果斷定:拿破侖死於胃癌,並非死於砒霜中毒。
這3位人士分別是巴黎警察局毒物學實驗室負責人裏科代爾、法國奧賽電磁輻射使用實驗室專家舍瓦利耶,以及巴黎原子能委員會研究所專家梅耶爾。據悉,法國《科學與生活》雜誌曾將拿破侖遺留下的一些頭發交給了3位專家,希望他們能藉此為拿破侖之死下個結論。該雜誌在2002年11月號刊上刊載了有關拿破侖死因之爭的詳細資料及3位權威人士的研究情況。
據介紹,這些頭發共有19綹,有的是拿破侖死後從其屍體上取下來的,也有的是拿破侖在世時保留下來的。3位專家對每綹頭發都進行了上百次的測量,對每根頭發的測量間距精細到O。5毫米。結果顯示:無論是在1821年拿破侖死後取下的頭發裏,還是在1805年和1814年拿破侖在世時保留下來的頭發裏,砒霜的含量都超出正常值5到33倍。專家們由此斷定,拿破侖不是死於砒霜中毒,因為這些頭發的取留時間相距16年,而在長達16年的時間裏,這些頭發中的砒霜含量幾乎一致,並均勻分布在整根頭發上,這表明頭發上的砒霜不是拿破侖攝食到體內的,它們來自外部環境。對此,專家們推測砒霜可能來自以木材取暖、放置老鼠藥、擺弄含砒霜的子彈等,而最可能的是來自某種防腐劑,寫給維克多元帥的簽名信因為在19世紀時,法國非常流行用砒霜保存頭發。
親信害死了拿破侖
關於拿破侖死於毒害的看法,最早流行於法國人中間。因為英國人視拿破侖為“劊子手”和最可怕的危險人物,對自己控製下的囚徒,他們絕不會放過置之於死地的機會。法國人出於對自己民族傑出英雄的愛戴產生這樣的懷疑,從感情上講是情有可原的。然而,這決不是證據確鑿的科學論斷。1982年初,一個震動法國,在西方史學界引起轟動效應的結論誕生了。瑞典醫生、毒物學家斯坦·佛舒伍德,在他撰寫的《誰是殺害拿破侖的凶手》一書中聲稱自己曾翻閱了全部有關拿破侖的回憶錄,認真研究了拿破侖的病曆檔案,拿破侖政變時的情景以大量的“史料”、“科學的憑證”,並以弄到的拿破侖幾綹頭發的化學分析中,測定出受害人體內砷的含量是正常人的13倍。由此,他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拿破侖是被凶手用小劑量的砒霜使之慢性中毒而死亡的。
為了證實這一結論的可靠性,這位瑞典醫生還對曾經生活在拿破侖身邊的人進行了逐一分析,找到了實施這一計劃的重大嫌疑人犯,那就是他過去的部下,一位在戰場上毫無建樹、從不被他重視的蒙托隆將軍。蒙托隆利用負責拿破侖生活日用品供應的便利條件,在他專用的淡葡萄酒中施放砒霜,使之日積月累,逐漸中毒死亡。
佛舒伍德從大量的曆史事件中證明蒙托隆完全有作案動機,一方麵是他與拿破侖的私怨,另一方麵則是他受阿圖瓦伯爵之命,充當拿破侖身邊的一名奸細,伺機進行謀殺,以消除波旁王朝因拿破侖的存在而導致的心理恐怖與不安。
為了進一步證實上述看法的可信性,1994年6月20日法國收藏家費舒在“美國拿破侖研究會”10名曆史學家的協助下,將一個紅皮飾盒交給了聯邦調查局總部的情報官員。盒內是分成8綹的220根拿破侖的頭發。隨後,加拿大醫生威達爾也提供了第9綹頭發。他們希望聯邦調查局能辨別真偽,並運用高科技手段對這些頭發進行脫氧核糖酸分析及“原子吸收”化驗,以解開一度稱雄歐洲的拿破侖是否慘遭謀害之謎。人們正拭目以待這一研究成果的問世。
最近,加拿大富商莫裏斯撰寫的《拿破侖是否因中毒而死?》一書,再次論證拿破侖確因砷中毒而死。能讓拿拿破侖勳章破侖斃命的砷究竟是從哪兒來的呢?不論是拿破侖的醫生,還是仆人馬爾尚,都沒有提到拿破侖的用藥裏含砷;另一種可能是環境汙染所致,因為1819年他居住的房間新換了當時很流行的一種糊牆紙,綠色染料則是由砷做基礎製造的。拿破侖長時間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又缺少必要的通風設備和體育鍛煉,大量的砷隨空氣被他吸入體內,成了導致他死亡的慢性殺手。
可是,莫裏斯的最新研究卻認為,上麵的這些推斷都缺乏說服力,他認為拿破侖是被他的將軍蒙托隆放毒斃命的。拿破侖戰敗被囚禁在聖赫勒拿島之後,從頭至尾陪伴拿破侖的隻有蒙托隆和第一仆人馬爾尚兩個。去年,蒙托隆將軍的後裔弗朗索瓦在自家祖傳的地窖裏,發現37件蒙托隆生前留下的珍貴資料,有蒙托隆寫給妻子阿爾比娜的信件、私人日記、回憶文章和許多草稿等。弗朗索瓦同曆史學家莫裏斯一起對這些發黃的資料進行了研究,他吃驚地發現,曾被家族引以為榮的這位老祖宗,竟然是殺害拿破侖的凶手。
那麼,一向對拿破侖佩服得五體投地的蒙托隆為何要殺害拿破侖呢?他們從掌握的大量材料中了解到,蒙托隆對拿破侖下毒手主要出於以下幾個動機:
動機之一是吃醋。1811年,蒙托隆玩弄卑鄙的伎倆,娶了漂亮女人阿爾比娜·德瓦薩爾為妻。在與蒙托隆結婚前,阿爾比娜已經兩次嫁人。這對夫婦一直過著躲躲閃閃的生活,因為蒙托隆債務纏身而不能自拔。1815年,他們決定隨同拿破侖皇帝一起流放。當時,他們並不知道將會在聖赫勒拿島永久關押。阿爾比娜那時35歲,仍然婀娜多姿、魅力無窮,得到拿破侖的喜愛。蒙托隆不僅容忍、甚至鼓勵妻子與拿破侖接近,因為他知道拿破侖患有陽痿病,是不會與阿爾比娜發生房事的。可是,他的判斷大錯特錯了。拿破侖不僅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女人,還與她生了一個女兒,取名約瑟菲娜。自從拿破侖愛上阿爾比娜後,他就禁止蒙托隆再去見她。1819年7月,拿破侖命令阿爾比娜帶著孩子離開聖赫勒拿島。這種分別是年僅36歲的蒙托隆難以忍受的。妻子走後,蒙托隆不甘心一直陪伴拿破侖囚禁到底,於是萌生害死君主早早離開孤島的念頭。
動機之二是貪財。當時,蒙托隆欠下大筆債務,他開始拿破侖給皇後加冕覬覦拿破侖的錢財,希望憑借自己對拿破侖的一片赤誠和殷勤伺候,能得到拿破侖巨大遺產的一大部分。事實上,拿破侖在遺囑中已經答應給他200萬法郎金幣的遺產,這不僅是為了報答他的忠心,也是為了阿爾比娜。但蒙托隆的胃口比這要大得多,因而對拿破侖產生不滿。
那麼,蒙托隆是怎樣給拿破侖下毒的呢?當時,聖赫勒拿島耗子成災,英國醫生曾購買一批含砷的耗子藥。蒙托隆負責拿破侖的生活,拿破侖愛喝從南非進口的一種巴旦杏仁糖水,這種果汁是用大桶運到島上的,蒙托隆再從桶裏裝進瓶裏,很可能是他在裝瓶時偷偷放進耗子藥,因他每次放的劑量都很少,所以沒有被人發現。
拿破侖體內的砷中毒延續了5年時間,也就是說從1816年1月至1821年3月。人們注意到,這段時間裏他是中了毒,但還不是致命的。因為施毒者並不希望他立即死亡,而隻是為了削弱他的肌體,讓他慢慢死去。如果拿破侖立即死亡,蒙托隆肯定難逃罪責。後來,拿破侖又患便秘症,一連3天解不下來大便,英國醫生給他使用了氯化亞汞,這種催瀉藥本來是不傷人的,但它遇到果汁的氫氰酸,就會產生氰化汞,加之拿破侖體內含有大量的砷,所產生的毒性就足以致命了。拿破侖的腸胃已被砷破壞,要想把毒藥排泄出來也不可能。拿破侖的直接死因是醫生給他使用了催瀉藥,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蒙托隆可算是間接殺手。
拿破侖因“愛”而被毒死——法國曆史學家提出拿破侖新死因
提出這種新說法的是法國著名曆史學家弗朗索瓦·德·孔戴·蒙托隆,他是隨拿破侖流放到聖赫勒拿島上的法國將軍夏爾·特裏斯坦·德·蒙托隆伯爵的後人。近30年來,德·孔戴·蒙托隆一直對拿破侖在聖赫勒拿島上度過的最後日子進行潛心研究。他最近在巴黎出版了一本新書,題目為《被解的拿破侖之謎》,該書對拿破侖的死因提出了新看法。
德·孔戴·蒙托隆說,他在自家祖傳的宅院中偶然發現了一個暗室,暗室裏藏有其先人德·蒙托隆有拿破侖頭像的金幣伯爵撰寫的一部關於聖赫勒拿島生活的手記。此外,曆史學家還發現了伯爵與同時流亡到島上的古爾戈將軍合寫的8卷回憶錄和一些信件,其中一封信可能就是拿破侖的親筆信。
這些曆史文獻再一次證實了拿破侖被毒死的說法,但凶手並不是傳說中的英國人,而是拿破侖的忠實隨從——德·蒙托隆伯爵。伯爵在手記中說,他在聖赫勒拿島上經常給拿破侖吃含有小劑量砷的藥。伯爵說,他此舉不是為了暗殺拿破侖,而是出於“愛”。他希望通過給拿破侖服食毒藥,使“偉大的皇帝”發病,身體日漸衰弱,從而最終促使獄卒能允許拿破侖返回歐洲大陸接受治療。但這個計謀為什麼沒有能夠實現呢?曆史學家德·孔戴·蒙托隆推測,拿破侖一直認為自己胃部有腫瘤,為了減輕胃部疼痛經常服用止痛藥,從而使止痛藥與砷發生了致命的“化學效應”,最終使他命喪黃泉。
人所共知,為了自己的安全,拿破侖時刻保持著高度的描述拿破侖和戴奧真尼斯的銅鍾戒備心理。甚至在開往聖赫勒拿島的船上,拿破侖也拒絕立即享用他最喜歡的食品,隻有在他的大臣們親口吃過1小時後,他才開始品嚐。被拿破侖拋棄的皇後約瑟芬也曾說過:“皇帝覺得周圍的東西全有毒。”拿破侖如此小心謹慎,那他真是被自己人毒死的嗎?
曆史學家德·孔戴·蒙托隆在他的新書中說,拿破侖的侍從醫生安通·馬爾基曾講過:“拿破侖雖然認定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但是對自己有可能被毒死的恐懼一直伴隨著他。”拿破侖在死前3天,還特地囑咐他的醫生說:“我死了以後,你們一定要非常仔細地對我的胃部進行解剖。”這些記錄說明,盡管拿破侖不能確認自己是被毒死的,但他對是否有人對自己投毒還是心存疑慮,他想讓世人知道他死亡的確切原因。
如果再讀一遍關於拿破侖在1821年4月20日至5月5日這段日子的曆史記載,人們將更加懷疑“拿破侖死於胃癌”的說法。記載說:那時,拿破侖的胃部腫瘤嚴重惡化,他已經無法吃任何食物,體力迅速衰弱。拿破侖也說自己像是“被一種極度的饑渴所吞噬”。但是到5月4日,拿破侖尚未出現病危狀況,那天他居然還吃下了一些東西,喝了點糖水,並且沒有像往常那樣進食後馬上就嘔吐出一種被醫生稱為“巧克力狀”的東西。一些醫生認為,嘔吐巧克力狀的東西和病情的突然惡化都使人們聯想到了砷中毒的症狀。
難道拿破侖真是因“愛”而被毒死的嗎?
患其他病而死
50年代初,有人絕然否認拿破侖死於胃癌的結論。他們在德國和法國幾家醫學雜誌上發表見解,認為拿破侖曾經在遠征埃及和利比亞時便染上了一種熱帶病,雖然後來已經治愈,但在流放期間舊病複發,從而奪走了他的生命。還有人以十分肯定的口吻認為拿破侖死於聖赫勒拿島上猖獗流行的肝病。
至於不久前美國醫生提出的拿破侖是因為男性激素嚴重阻礙而死的新見解,也隻能是一個看法而已。
法醫認為拿破侖死於醫生錯誤護理
國際在線消息:美國舊金山的一位名叫施蒂芬·克爾赫的法醫在英國科學雜誌《新科學家》中發表文章斷言,拿破侖並不是被人毒死或患病而亡,而很可能是因為他的私人醫生錯誤護理而死的。
據德國“新聞電視網”報道,拿破侖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星期是被拘禁在聖赫勒拿島上的。他的私人醫生為了緩解他的胃疼,給他吃了大劑量的催吐劑。克爾赫在研究了有關檔案後得出結論:錯誤出在拿破侖的私人醫生身上。
拿破侖被認為是眾所周知的胃病患者之一。他在聖赫勒拿島上受著胃潰瘍的折磨,並在他私人醫生的叮囑下接受海水浴療法,還經常服用一種含汞的氯化物藍色藥丸。為了緩和肝和胃的疼痛,拿破侖還經常服用氯化銨和鴉片。
拿破侖於1821年5月5日去世,享年51歲,確切的死因至今不明。當時醫生在對屍體解剖後,曾寫出4份檢驗報告。關與拿破侖是死於砷中毒的傳言,在今天看來並不能被有關專家認可。而德國瘟疫專家施特凡·溫克勒爾在研究過拿破侖的病例後認為,他真正的死因是阿米巴痢疾。
拿破侖死於灌腸
美國病理學家日前又有新發現,他認為拿破侖死於一名庸醫導致的灌腸醫療事故。史蒂文·卡奇是舊金山法醫檢驗部的法醫病理學家,他認為拿破侖生前出現胃部不適及腸痙攣等症狀,而他的醫生天天用灌腸的方法緩解症狀,導致拿破侖體內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引起心律失常而亡。
卡奇分析說,醫生當時用了非常不衛生的、像大注射器一類的器械,把通常用來引發嘔吐的酒石酸氧銻鉀注人拿破侖口中。拿破侖因經常嘔吐,體液中的鈣離子大量丟失,出現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最終引起腦供血不足。在這種“野蠻”治療下,叱吒一時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僅兩天就一命嗚呼了。
為何有眾多專家對拿破侖之死感興趣?中國法國史研究會會長張芝聯教授分析說,其原因不外乎有兩個:一是科學的進步使科研越來越細化,人們對一個微小的實物就可從不同角度來進行研究,從而得出不同的結論;另一個原因就是拿破侖是名人,科學家可從對他的研究中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拿破侖原來死於臥室牆紙,該牆紙即將拍賣
一百多年來,無數醫生和曆史學家曾把他的死亡歸結為壞血病、癌症、謀殺等三十多種原因,但是一直沒有定論。現在,拿破侖死前所住臥室裏的一張牆紙即將在英國進行拍賣,它為拿破侖死於砒霜中毒提供了一個新證據。
目前,英國專家分析了一張將於16日進行拍賣的拿破侖所住臥室牆紙後指出,它為拿破侖死於砒霜提供了重要的新證據。
據介紹,這張牆紙不到1米長,其成分中有一種綠色的塗劑,富含高濃度砒霜。一些專家指出,滑鐵盧戰役失敗後,拿破侖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他所住的臥室裏貼的就是這種牆紙。島上氣候非常潮濕,含有砒霜的牆紙受潮後蒸發出水汽,水汽中也就充滿了高濃度的劇毒砷化物,整個臥室的空氣因此都受到汙染,拿破侖長期呼吸這種有毒物質,以致慢性中毒而亡。
英國文獻專家理查德表示:“這張牆紙很讓人興奮,它為我們研究拿破侖到底是怎麼死的提供了重要線索。”理查德還說:近年來,英美的一些科學家已經發現拿破侖的頭發裏含有大量砒霜成分,現在這張牆紙裏所含的砒霜或許能證明砒霜是導致拿破侖死亡的真正原因,即使拿破侖真的死於胃癌,這種有毒的牆紙也加速了他的死亡。
法國史學家懷疑拿破侖遺體被英掉包
拿破侖的屍體是否被安葬在著名的法國榮譽軍人院裏,英國政府在1840年將拿破侖棺木移交給法國時是否給屍體掉了包,這個懸而未決的曆史問題因一名法國曆史學家不久前向國防部要求對拿破侖的遺體做基因檢查,而再次成為史學界關注的焦點。
坐落在巴黎塞納河畔的法國榮譽軍人院每年吸引著上百萬外國遊客前來參觀,這裏是繼巴黎艾菲爾鐵塔後的另一處重要景點,赫赫有名的法王拿破侖一世就被安葬在這裏。不久前,一名法國曆史學家布魯諾·羅伊·亨利(Bruno Roy Henri)對拿破侖的遺體是否真的安葬在榮軍院提出置疑,並懷疑英國政府在1840年將拿破侖棺木移交給法國時把屍體掉了包。他致信國防部,請求允許對目前保存在陸軍博物館內的拿破侖的幾縷頭發進行基因檢查,以了結這一曆史懸案。
黃板牙變得雪白
羅伊在他為此撰寫的新書中對拿破侖遺體的真實性提出了幾個疑點:拿破侖於1821年5月在與世隔絕的囚禁地英屬聖赫勒拿島去世後,被就地安葬。19年後的1840年,英國將拿破侖屍體移交給法國,改葬在榮譽軍人院。在對照兩次安葬目擊者的筆錄文件時,羅伊發現拿破侖在聖赫勒拿島下葬時,他的榮譽勳章被佩帶在衣服外麵,而1840年在巴黎開棺時,勳章被放置在製服裏麵。開棺時,人們發現拿破侖一口眾所周知的黃板牙變成了刺眼的白牙,兩隻盛有拿破侖心髒和胃的器皿,本應放置在棺木的一個角落裏,但卻被放置在屍體的兩腿之間。
家屬認可才得驗屍查基因
對拿破侖屍體真實性的置疑者,在法國不隻羅伊一人。早在1969年,一名攝影師就為此做了大量調查,並將他的置疑寫進一部題為《英國人,還我拿破侖》的書中。該書作者懷疑英國在移交拿破侖屍體前,用拿破侖管家西普裏亞尼的屍體掉了包,目的是想掩蓋拿破侖死於砷中毒的真實死因。而拿破侖的真屍則一直存放在倫敦西明斯特修道院的地下室內。不過由於攝影師著書風格過於抒情,大有偶像崇拜之嫌,在史學界看來缺乏研究價值。此次羅伊的新書則一改抒情風格,與學術著作更加接近,致使史學界也感到了基因檢查的必要性。
不過,對拿破侖遺骸做基因檢查的要求日前已遭到法國國防部的拒絕,國防部認為對拿破侖屍體置疑的理由尚不充足,而且任何基因檢查都必須獲得死者家屬的認可。國防部的拒絕並未使羅伊喪失信心,他表示已致信拿破侖後裔,拿破侖的第五代侄兒、現任科西嘉島阿加修市副市長的夏爾·拿破侖,請求他的協助。就拿破侖的死因和屍體存疑的辯論目前仍在因特網的拿破侖一世論壇網繼續激烈地開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