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戰場精英——特殊的彈藥(3)(1 / 3)

這樣,當導彈垂直發射時,追蹤導引的彈道就呈00′、11′、22′等是不同時間的目標線,而導彈在0、1、2等各點上的速度V彈總是指向目標,於是到了最後的點4(或4′)時,導彈就已將目標擊中。

產生01234曲線就是該情況下的追蹤導引彈道。

②平行接近的飛行彈道

平行接近主要是在導引過程中,目標線在空間的方向要始終保持不變。在這種情況下,當目標作等速直線運動、導彈作等速運動時,其飛行彈道就是一條方向不變的直線,且一直延伸到命中點。如果目標作機動飛行,那麼導彈速度也會有所變化,因此,導彈的前置角是變化的,而導彈的飛行彈道則是一條曲線。

③三點重合的飛行彈道

三點重合導引法主要是使導彈在整個飛行過程中隨時都處於指揮站與目標的聯線上。從指揮站往目標看,導彈和目標的影像是重合的,即指揮站、導彈、目標三者在同一直線上,這條直線隨目標的運動在空間轉動,因此導彈的飛行彈道是一條曲線。

④飛航式導彈的飛行彈道

飛航式導彈的彈道大部分為直線,而且它的主要部分幾乎都處於水平狀態。通常,導彈的飛行是按照預先規定好的飛行程序進行的,隻有在接近目標時,有的加上係統尋找目標的自動瞄準。飛航式導彈的彈道一般可以分為初始段、水平段和俯衝段等。

初始段(0~1)。對於地空導彈或地地導彈來說,該階段為爬升段,而空地導彈則是從母機投放後繼續爬高或降低段。

水平段(1~2)。這一階段占據著整個彈道的大部分。在這一階段,發動機推力與迎麵空氣的阻力相平衡,導彈的升力與重力相平衡,因此,導彈幾乎是在水平線上作等高度的飛行,這種飛行也叫巡航。

俯衝段(2~3)。這是整個彈道的最後一階段。地地導彈或空地導彈,在接近目標時,從水平飛行轉入俯衝。為了提高命中的精度,在這一段采用尋的(尋找目標)係統進行自動瞄準,地空導彈所攻擊的是空中的活動目標,在水平飛行結束後,一般都會轉入自動瞄準,從而命中目標。

4.導彈大家族博覽

眾所周知,導彈種類繁多,在這個大家族中,每一個成員都發揮著其獨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那麼,就讓我們一一來認識它們吧。

⑴毀滅之王——地地導彈

地地導彈是指從陸地發射攻擊陸地目標的導彈,包括地地彈道導彈和地地巡航導彈。實際上,“地地導彈”這個名稱既可指導彈本身,也泛指由導彈或各輔助係統與設備組成的導彈武器係統。

地地彈道導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最迅速的導彈之一。它種類較多,且裝備數量極大。據統計,目前已經裝備的地地彈道導彈主要有美國“民兵”Ⅲ,前蘇聯SS-17、SS-18、SS-19等洲際導彈;美國“潘興”Ⅱ、法國S-3、前蘇聯SS-20等中程導彈;美國“長矛”、法國“冥王星”、前蘇聯SS-21和SS-22等近程導彈。

地地導彈由彈頭或戰鬥部、彈體、動力裝置和製導係統組成。其中戰略地地導彈通常攜帶單個或多個核彈頭,有射程遠、精度高和威力大等特點,是戰略核武器庫的主要組成部分;戰術地地導彈通常攜帶核彈頭或常規彈頭,主要用於打擊敵方戰役戰術縱深內的目標。

一般而言,地地導彈在早期所采用的推進劑為液體推進劑,因此,大多比較笨重,不便於機動。後來改用固體推進劑後,不僅成本較低,可靠性得到提高,發射的準備時間也有所縮短。

通常,為了提高它的生存力,導彈的發射方式也由地麵或地下固定基地發射轉向機動發射,即使還在地下井發射,這些導彈也采取了各種加固措施。另外,地地導彈還要能抗核輻射、電磁脈衝等核武器效應,這樣,就可以提高它在核環境下的生存能力了。

⑵昂首蒼穹——防空導彈

防空導彈是指由地麵或水麵發射,主要用來攻擊敵人飛機或導彈等空中目標的一種導彈武器,又名地空導彈。

美國的“紅眼睛”式是世界上第一種單兵肩射防空導彈,於1962年首次發射,1966年裝備於部隊。它長度僅有1.22米,重約8.17千克,扛在肩上即可進行操作發射。那麼,它主要通過什麼來完成任務呢?其實,它采用的是光學瞄準,紅外線跟蹤製導來完成任務,一般來說,其主要任務為“對付低空飛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