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阿巴拉契亞高原
阿巴拉契亞為美國東北部高原,北起阿第倫達克山脈,縱貫紐約、賓夕法尼亞、西維吉尼亞、俄亥俄、肯塔基和田納西6州,經墨西哥灣沿岸平原,南抵亞拉巴馬州。阿巴拉契亞煤田為全國最大的煤田,另有鐵礦、石灰石、石油和天然氣蘊藏。高原景色優美,有大霧山國家公園、阿巴拉契亞國家風景小徑等風景區。
大霧山國家公園
大霧山國家公園占地0.2萬平方千米,有山峰16座,海拔均在1800米以上,地形紛繁複雜。由於未被人類破壞,該地為植物提供了一個相對有利的生長環境。它有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溫帶落葉林,擁有3500種特有植物和許多瀕臨滅絕的動物。這裏發現的世界上最大的鯢群,為該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大霧山降雨充沛,溪流密布,有10條大瀑布和眾多的小瀑布。
大霧山上終年煙霧不散,閃爍著淺藍色的光芒,彌漫在整個低地山巒。
大霧山國家公園擁有悠久的文化曆史。從切諾基族印第安人到蘇格蘭——愛爾蘭的移民者,這片土地是多種文化相融合、多個民族並存的地區。目前,仍有77個具有曆史意義的建築,集中在5個區域內,包括伐木工棚、穀倉、教堂、磨米廠和其他各種各樣的戶外建築,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5.加拿大的“馬蹄”——勞倫琴低高原
勞倫琴低高原位於北美大陸東北部、五大湖——聖勞倫斯河以北,是加拿大地形的主體,麵積約占全國的一半。它環繞著哈得孫灣,呈馬蹄形,海拔200~450米。境內周邊分布有山地,它的西部有兩列高大的山帶和寬廣的山間高原,是北美科迪勒拉山係的組成部分,許多山峰在海拔4240米以上。
勞倫琴低高原岩石裸露,羊背石廣布,冰蝕湖星羅棋布,不僅水係特別紊亂,而且土壤異常貧瘠,極大地限製了農業生產。氣候嚴寒,以亞寒帶針葉林為主要植被。有鐵、鎳、金、銀、鉑、銅、鋅、鈾等豐富的金屬礦藏,是加拿大重要礦區。
6.育空高原
育空高原位於加拿大西北部和美國阿拉斯加州中部、阿拉斯加山脈和布魯克斯山脈之間,大部分屬於育空河流域。它海拔750~900米,地表波狀起伏,是一個切割高原。高原上大部分地表為侵蝕麵,有許多蝕餘山分布,有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沉積岩和花崗岩出露。地勢中部低,南北兩側逐漸增高。育空河及其支流自下而上深切高原,峽穀幽深。高原屬大陸性氣候,冬季寒而長,夏季暖而短,年降水量250~500毫米。高原上有針葉林和森林苔原等植被。
7.傾斜的坎伯蘭——坎伯蘭高原
坎伯蘭高原是美國阿巴拉契亞山脈西南部的山前地帶,北起西弗吉尼亞州南部,南到亞拉巴馬州東北部伯明翰附近。長約700千米,寬約100千米。高原上廣泛發育岩溶地形,海拔500~1200米,地勢自西向東逐漸增高,砂岩和石灰岩層和緩傾斜。田納西河和克林奇河切割東部邊緣,在大穀地構成陡峻的河崖,相對高度達300米。
高原東部邊緣的坎伯蘭山綿亙225千米,為狹長山嶺,是高原最崎嶇、最高的部分。該高原的煤、水泥原料和建築、裝飾用紋石藏量豐富,並多硬木林。居民點零散,經營自給性農業。坎伯蘭山口是早期向西移民的天然通道,是美國內戰時的軍事要地。
8.哥倫比亞高原
哥倫比亞高原是美國西北部的自然地理區,東鄰北落基山脈,西接喀斯喀特山脈,地跨華盛頓、俄勒岡和愛達荷三州,地形複雜。
它的麵積是52萬平方千米,海拔500~1500米,有哥倫比亞河和蛇河。
它是世界著名的熔岩高原,表層廣布第三紀噴出的玄武岩,熔岩層的厚度從幾米到1500米不等。地表起伏不平,有平原、盆地、丘陵、小高原和山地,河流多深切峽穀。這裏的氣候幹燥。高原北部大多是麥田(冬小麥)、牧場和灌溉果園,南部大部分為荒地。
周圍山地多大森林,林業興盛。各地有大麵積印第安人保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