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邊緣山脈的外側陡峭,內側平緩寬廣,因此,高原在地貌形態上似一方桌狀,隆起在兩側海岸平原之上,故稱“梅薩”(意為桌狀高原)。地勢由北向南漸漸升高,以北緯22°為界分成南北兩部分。
北部高原又稱“北部盆地”,海拔約1000米,內有許多內陸沉積盆地,地勢平坦,氣候溫熱幹燥,農業需靠灌溉。南部稱“中央高原”,地勢高峻,平均海拔2000~2500米,多山間穀地和火山錐,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是墨西哥主要農業區。
墨西哥高原有鉛、銻、鋅、汞、銀、銅、鐵、錳等豐富的礦物資源。
曆史上的黑三角貿易
在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後,歐洲美洲之間開始了商業貿易。那時候,西歐、北歐的國家與亞洲之間相隔千裏之遙,而美洲、非洲則近得多,為歐洲、美洲、非洲之間的“黑三角貿易”提供了有利因素。當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進行殖民擴張時,在利潤的驅使下,他們從非洲購買奴隸作為廉價勞動力,在美洲創建種植園,開發金銀礦,罪惡的奴隸貿易由此開始。歐洲奴隸販子裝載鹽、布匹、朗姆酒等,從本國出發,在非洲換成奴隸後,沿著所謂的“中央航路”通過大西洋到達美洲,然後在美洲換成糖、煙草和稻米等返航。航線在歐洲西部、非洲的幾內亞灣附近、美洲西印度群島之間,大致構成三角形狀,由於被販運的是黑色人種,故又稱“黑三角貿易”。此貿易持續400年之久。
拉丁美洲生產黃金、白銀和寶石,殖民者在發展種植園的同時,除了從那裏掠奪特有的熱帶農產品外,還大量掠奪美洲的金銀等貴重金屬。墨西哥高原、安第斯山區貴重金屬礦產豐富。1550年前後,墨西哥提供了世界用銀總量的1/3,秘魯銀產量占世界銀產量的1/2,這是歐洲資本主義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之一。
北美洲的仙人掌王國
墨西哥的仙人掌文化曆史悠久。仙人掌是地球上生命力最強盛的植物,在美麗的墨西哥高原已經頑強地生存了兩萬多年。
墨西哥是拉美文明古國,仙人掌被認為是神賜予的,因此被墨西哥人奉為國花。仙人掌有“沙漠英雄花”的美譽,全世界有兩千多種仙人掌類植物,其中一半左右就產在墨西哥。高原上的仙人掌千姿百態,生存在惡劣環境中,不論土壤多麼貧瘠,天氣多麼幹旱,它總是生機勃勃,構成墨西哥獨特的風貌。仙人掌全身帶刺,什麼病蟲害都別想侵害它。它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不在乎有水、無水、天熱、天冷,掌狀莖碧綠如翡翠,花朵鮮豔美麗,正是堅強、勇敢、不屈、無畏的墨西哥人民的象征。
高原古都——墨西哥城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是美洲大陸上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它的創建者是墨西哥人的祖先阿茲特克人。公元11世紀,阿茲特克人陸續從北方向南遷徙。公元14世紀初,他們抵達特斯科科湖,看到一隻矯健的雄鷹口銜長蛇,傲然屹立在一株高大的仙人掌上。根據“神諭”,這裏便是他們命定的棲身之地。於是,阿茲特克人就在湖中的小島上,開始興建壯麗的特諾奇蒂特蘭城。16世紀上半葉,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特諾奇蒂特蘭城最終被毀。後來,在城市廢墟上,西班牙人修建了一座歐洲風格的新城市,命名為“墨西哥城”。1821年,墨西哥獨立,把該城定為首都。
墨西哥城位於墨西哥高原中部盆地,海拔2200多米,因此地處亞熱帶卻有著溫和宜人的氣候。它是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墨西哥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墨西哥全國一半左右的工商業集中在這裏,它的國民生產總值約占全國的40%。
墨西哥城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和獨特的民俗風貌,是世界旅遊名城。
城郊有波波卡特佩特爾火山,海拔超過5000米,山形挺拔,山峰峰頂常年白雪覆蓋。城東北坐落著特奧蒂瓦坎古城,有“眾神之城”的美稱,為特奧蒂瓦坎人所修建,著名的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在此巍峨聳立。古城興建於公元1世紀至7世紀,建築宏偉,雕刻精美。在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特奧蒂瓦坎古城為世界文化遺產。
墨西哥城中有美洲最古老的醫院、大學和教堂,以及憲法廣場、三種文化廣場、查普特佩克公園、國家宮、藝術宮等旅遊勝地。國家人類學博物館坐落於查普特佩克公園內,是拉丁美洲最大和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保存著大量的古印第安文物,係統地展示了墨西哥古代文明的曆史發展。
墨西哥城有“壁畫之都”的盛譽。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的校園、國民宮的回廊、美術宮的內壁、重要建築物的外牆等,有大量的氣勢恢弘、繪製精美的壁畫,這些壁畫描繪了墨西哥的重大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分布範圍廣泛,畫麵宏大,色彩鮮豔。墨西哥壁畫家把本民族源遠流長的壁畫傳統與歐洲藝術相結合,創造出獨樹一幟的民族壁畫藝術。“壁畫三傑”裏維拉、奧羅斯科和西凱羅斯的作品在世界畫壇上久負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