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非洲高原篇(2)(2 / 3)

埃塞俄比亞的最大湖泊——塔納湖

塔納湖距離貢德爾35千米,是埃塞俄比亞最大的湖泊。這是一個高原湖泊,由熔岩阻塞河道後形成,海拔1830米,周圍崇山峻嶺,千百條溪澗在這裏彙合成湖。“塔納”在當地語中的意思是蓄水不幹。

在塔納湖的南端,水從200多米寬的湖口湧出,形成青尼羅河的上遊——阿巴伊河。青尼羅河在巴哈達爾附近向下傾瀉,落差42米,形成壯觀的提斯厄薩特瀑布。湖區雨量充沛,生產穀物、油菜子和咖啡,以養牛業和漁業為主要產業。兩岸之間有輪渡定期往返。在夏季,大約80%的尼羅河水來自埃塞俄比亞,因此,埃塞俄比亞有東北非水塔之稱。

埃塞俄比亞人的咖啡文化

埃塞俄比亞高原是非洲重要的農業區、世界咖啡原產地,被稱為“咖啡之國”。就像中國的茶文化一樣,埃塞俄比亞也有長達好幾個世紀的咖啡文化。

咖啡屬熱帶常綠灌木,茜草科,它的種子經烘烤、研磨成粉狀,加水煮開後就成了咖啡飲品。在世界上,咖啡是茶以外消耗量最大的飲料,世界上約有1/3的人飲用咖啡。

埃塞俄比亞人已有4000年種植咖啡的曆史了,它的咖啡顆粒大,香味濃,深受人們歡迎。

在埃塞俄比亞,服務員為客人們斟咖啡之前,都會在每隻杯子裏倒一點點咖啡,並把它們潑在地上,獻給房屋之神阿德巴。在農村,飲咖啡之前,女主人還會邀請在座的一位長者,代表大家感謝阿德巴神並為大家祈福。

神奇迷人的大荒漠——撒哈拉

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除南極洲以外最大的荒漠,位於非洲北部,西起大西洋沿岸,東抵紅海之濱,北起德拉幹河穀,向東經貝沙爾、圖古爾特、加貝斯一線,南至聖路易、廷巴克圖、博德累盆地、阿特巴拉、蘇丹港一線。東西長5600千米,南北寬1600千米,總麵積為777萬平方千米,約占非洲總麵積的1/4,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撒哈拉位於北回歸線附近,為副熱帶高氣壓下沉氣流所控製,降水量少,年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下,氣候幹旱。二是東北部是亞歐大陸,終年盛吹來自亞洲內陸的東北信風,很幹燥。三是非洲大陸在北回歸線附近的地域最大,擴大了高壓帶控製的幹燥區的麵積。四是非洲北部是一低高原,地形單一,起伏不大,有利於氣流運行,因此熱帶幹旱氣候變化小。

五是加那利寒流經過西部大洋沿岸,使大西洋沿岸也是少雨的冷沙漠氣候。因此,使撒哈拉沙漠直逼東西海岸,成為世界上麵積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之一,然而它卻具有神奇迷人的風光。今天,幾條穿越大沙漠的路線相繼開通。沙漠中的旅行奇異而刺激,遊走漫漫大漠,遠離城市的喧囂,是世界十大奇異之旅之一。

撒哈拉沙漠把非洲大陸分割成兩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洲,兩者氣候和文化截然不同。撒哈拉沙漠南部邊界是半幹旱的熱帶稀樹草原,阿拉伯語稱為“薩赫勒”。再向南就是南部非洲,雨水充沛,植物繁茂,阿拉伯語稱為“蘇丹”,意思是黑非洲。

撒哈拉沙漠氣候炎熱,幹旱缺水,土地龜裂,植物稀少,但曾經有過繁榮昌盛的遠古文明,沙漠上許多綺麗多姿的大型壁畫就是例證。

4.岩畫之都——阿傑爾高原

阿傑爾高原是北非撒哈拉沙漠中部高原,在阿爾及利亞東南部、阿哈加爾高原東北。自西北向東南延伸,呈階梯狀,長800千米,寬50~60千米,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由下古生界砂岩構成,上覆熔岩層,有火山錐,最高點海拔2254米。

阿傑爾高原上一片片單調的石林,好似一座座由砂岩石柱構築成的迷宮。這裏氣候幹燥,植物稀少,隻有河床上有草木生長。塔西利位於阿傑爾高原上,與尼日爾、利比亞兩國接壤,為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蘊藏有5000餘幅新石器時代的岩畫,揭示了撒哈拉沙漠氣候的演變、動物的遷徙和人類生活的發展變化。同時岩畫告訴人們,撒哈拉地區曾經有過自己獨特的文明。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塔西利作為文化與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