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高原海拔高,溫度低,蒸發(對流)弱,降水少,因此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
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
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線,被稱為“埃及的母親”。它是非洲第一長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全長6670餘千米。白尼羅河發源於烏幹達,青尼羅河發源於埃塞俄比亞高原,兩河在蘇丹首都喀土穆彙合之後從南到北縱貫埃及東部。在埃及境內,尼羅河長達1530千米,孕育了埃及光輝燦爛的古文化,是埃及重要的水利資源。
尼羅河流經9個國家,是世界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之一。尼羅河流經不同的氣候帶,水位不同,流量差異明顯。上遊流經赤道多雨區,在維多利亞湖的調節下,水量穩定而豐富,水清,故稱白尼羅河。中遊入加色爾盆地,地勢低,河道彎曲,水流漫溢成一片熱帶沼澤地區,水草叢生,蒸發量大,河水猛減,至喀土穆彙入青尼羅河後,夏季水量大,泥沙多。下遊至阿特巴拉彙入黑尼羅河(阿特巴拉河),為熱帶沙漠區,水量愈來愈少,開羅以下形成三角洲,南北長176千米,東西寬248千米,麵積2.39萬平方千米。埃及境內的尼羅河全年有水,夏季水最多,其中70%來自青尼羅河,13%來自白尼羅河,冬季水量小,80%來自白尼羅河。夏季河水常泛濫,在兩岸和三角洲地區淤積了肥沃的土壤,使它們成為沙漠中的綠色走廊,盛產長絨棉。
世界第二深湖——坦噶尼喀湖
東非高原的斷層陷落湖坦噶尼喀湖,位於東非大斷裂穀的南段,為東非第二大湖,南北長72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淡水湖之一。它的深度是1470米,僅次於貝加爾湖,為世界第二深湖。湖寬16~72千米,麵積3.29萬平方千米。湖麵海拔773米,深陷於裂穀之中。
坦噶尼喀湖沿岸景色秀麗,氣候宜人,植物繁茂,野生動物眾多。
湖中多鱷魚和河馬,湖的周圍有大象、羚羊、獅子、長頸鹿等非洲的特有動物。湖中魚類和鳥類豐富,是天然的漁場和鳥類群集之地。
山坡上叢林密布,瀑布飛瀉湖中。
沙漠旅行者的朋友——旅行家樹
坦噶尼喀湖四周地區森林茂盛,各種熱帶林木競相生長。其中,有一種形狀奇特的“樹”——旅人蕉。旅人蕉不僅可為人們遮擋烈日強光,而且是天然的飲水機。旅人蕉的每個葉柄底部都有一個“貯水器”,酷似大湯匙,可以貯藏好幾斤水,隻要在上麵劃開一個小口子,泉水便立刻湧出,供人們消暑解渴。
而且劃開的口子會自動關閉,一天後又可為旅行者提供飲水。它是沙漠旅行者的朋友,故又被稱為“旅行家樹”、“水樹”、“沙漠甘泉”、“救命之樹”等。
旅人蕉為旅人蕉科,常綠喬木,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大挺拔,看似樹木,實為草本,葉片碩大如芭蕉,左右對稱排列。植物學家給它起了旅人蕉的名字,包含了它的芭蕉似的形狀和能供人飲用的特征。
旅人蕉的老家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上,馬達加斯加人把旅人蕉作為自己的國“樹”。現在,我國許多大城市的植物園裏也有這種別致的觀賞植物。
3.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亞高原
埃塞俄比亞高原又叫阿比西尼亞高原,位於東非高原以北、埃塞俄比亞中西部,平均海拔2500~3000米。它的古老地層上覆蓋著麵積廣闊的玄武岩,是世界著名的熔岩台地,麵積80多萬平方千米。高原上一座座海拔4000多米的火山山峰,雄偉壯麗,有“非洲屋脊”之稱。高原四周為陡崖,俯瞰著低地、穀地和盆地。高原上熱帶季風明顯,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在夏季盛行,帶來豐富的降水,冬季東北季風盛行,降水較少,年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之間。
埃塞俄比亞高原的自然條件為垂直分布特征,海拔1800米以下的低地及河穀,氣候濕熱,各月氣溫皆在20℃~26℃之間,一般種植椰子、香蕉、甘蔗、咖啡等熱帶作物。海拔1800~2400米的高原上,氣溫涼爽宜人,月均溫14℃~19℃(冬季晚上可在5℃~10℃之間),四季如春,適宜農耕。這一帶集中了全國大部分的耕地和居民,埃塞俄比亞的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也在這裏。2400米以上的高山上,氣溫較低,夏季月均溫15℃左右,雨量豐富,廣布高山草地,為林牧業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