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亞洲高原篇(7)(1 / 2)

高原有麵積0.12平方千米的湖泊,可以蕩舟、垂釣。具有馬來建築風格的水上旅社和汽車旅館,包括食風樓、亭閣和板廊佇立湖畔。水濱浮台和湖上餐廳供應各族風味餐點和湖中鮮魚。

這裏還有東南亞最大的泉水遊泳池,麵積達2973平方米。池畔有涼亭、小橋、花壇、草坪。遊泳池旁建有小型史前動物園,有25個恐龍、猛獁象、劍齒虎、始祖鳥等一些已經絕跡的史前動物的塑像,還有一組山洞猿人“家族”的模型,形態逼真,讓人感覺仿佛置身在遠古時代。

9.綠樹環繞的日本“園地”——乘鞍高原

乘鞍高原位於日本長野縣和歧阜縣分界處,海拔1400~1500米,白樺、李樹和落葉鬆環繞它的周圍。高原附近有乘鞍嶽火山爆發時形成的湖泊牛留池,湖水清澈,湖平如鏡,四麵是常綠樹,湖周綠樹和23峰的乘鞍嶽倒映在湖中。

乘鞍高原的中央有“一之瀨”園地,從初夏到秋天可放牧乳牛。

水池四周有數條散步小道,走上一圈約需1個小時左右。在靠近“善五郎”瀑布的那條小道上,可以淋到瀑布濺起的水沫。

乘鞍高原的北部有個溫泉名為“白骨”,傳說在600年以前被開發出來。它的乳白色的純硫化氫水質的溫泉水可以直接飲用,對腸胃病有療效。

10.地跨數國的沙漠地——阿拉伯高原

阿拉伯高原位於亞洲西南部,地跨沙特阿拉伯、也門、約旦、敘利亞與伊拉克等國,麵積超過250萬平方千米。

高原西接紅海東側的山地,向東緩傾,與阿拉伯半島東部平原及兩河流域相連,南接亞丁灣北側的山地,北接敘利亞的中央高地。

沙特阿拉伯的內誌高原是它的核心部分。

阿拉伯高原地形平坦,氣候幹旱,西北部有極少數短小的常年河流。高原上有魯卜哈利沙漠、代赫納沙漠、大內夫得沙漠、敘利亞沙漠等著名沙漠。

11.朝鮮的“屋頂”——蓋馬高原

蓋馬高原是朝鮮東北部的玄武岩台地。北依鴨綠江與中國吉林省為鄰,摩天嶺、狼林山、赴戰嶺山脈環繞它的東、西、南三麵。

平均海拔約1200米,稱朝鮮的“屋頂”。地勢東高西低,最高處為北水白山(2522米)。

高原氣候寒冷,一月平均最低——25℃,年降水量580~750毫米。

蓋馬高原有豐富的水力、森林資源。有銅、硫化鐵、煤等礦藏。

種植麥類、玉米、馬鈴薯、亞麻和甜菜等。

12.蒙古高原

蒙古高原是東亞內陸高原,麵積約260萬平方千米。東接大興安嶺,西接阿爾泰山脈,北接薩彥嶺、肯特山、雅布洛諾夫山脈,南接陰山山脈。它包括蒙古全部,俄羅斯南部和中國北部地區。高原大部分為古老台地,西北部山地多,東南部為廣闊的戈壁,中部和東部為大片丘陵。高原海拔1580米,地勢自西向東逐漸降低。有色楞格河、克魯倫河、鄂嫩河——石勒喀河、海拉爾河——額爾古納河——黑龍江等較大河流。有烏布蘇諾爾湖、庫蘇泊、吉爾吉斯湖、哈臘烏斯湖和哈臘湖等較大湖泊。高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而又漫長,夏季炎熱短暫,降水少。在這裏生活的居民以牧業為主,種植業和林業比重較小,工業極不發達,畜產品加工業很少。

高原上的居民主要是蒙古人,還有哈薩克人(約占該國總人口的5%)以及其他民族。蒙古人傳統上是遊牧民族,主要放養綿羊和山羊等牲畜,20世紀廣泛發展牧場。高原氣候惡劣限製了農業發展,但仍可種植小麥、燕麥、其他穀物和蔬菜。

蒙古的納來哈和喬巴山及內蒙古的包頭附近有煤礦,此外還有鉛、鋅、螢石、鈾、石油、銀和鎢等重要礦藏。鐵路(1955年建成)通往俄羅斯和中國,還有公路和幾個機場,但仍相對閉塞,經濟不發達。

蒙古高原是一個向北漸降的碟形高原,南緣最高。這種地形有利於高原旱化,冬天高原成為冷氣流的孕育區,高壓少雨。夏天高原為熱低壓區,吸引南方海上氣流吹入內陸,但被高原阻擋於邊緣山地,使雨水不能進入高原,高原成為無雨量的雨影區,所以高原上河流很少。靠近青藏高原的西部有冰雪融水,形成夏洪冬幹的河川(如弱水等)流入高原地區,這樣,高原麵上多為臨時性的季節性河川。

高原風力是強大的,常風風速每秒可達9米,甚至在岩石地麵挖出溝槽,形成窪地、穀地等地貌,而被風吹走的沙礫在背風處堆積成為流沙或沙山。

13.中西伯利亞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