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土壤沙化危機
土壤沙化是當今人類共同麵臨的一個重大環境問題,是地球的“癌症”,對我國的危害也十分驚人。
人類生產活動頻繁,致使土壤沙漠化程度步伐加快。由於不合理地放牧、樵采和開墾,人們嚴重破壞了原有沙地的自然植被,導致土壤沙化趨於嚴重,加速了沙化過程。
地球表麵43%的土地分布在幹旱地區,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土地荒漠化之害,全世界每年會造成420億美元的損失。我國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沙漠化麵積大、分布廣、擴展迅速。據統計,全國沙化土地麵積達174.3萬平方千米,占國土麵積的18%,涉及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841個縣(旗、區、市)。
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是我國主要沙源地,南方沿江、河、海也有零星沙地分布,我國的沙漠化程度相當於每年損失一個中等縣的土地麵積。
土壤沙漠化會直接導致濕地資喪失殆盡,加劇了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加快了土地生產力的嚴重衰退,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代價慘重。
造成土壤沙漠化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共同作用的結果。在自然條件方麵,受氣候因素影響,土地降水稀少,植被稀疏,持續幹旱少雨,加劇了土地沙化。然而人類的“濫牧、濫伐、濫挖、濫墾和水資源的無序利用”更是推波助瀾,導致惡性循環。
我國已有1000萬畝耕地、3525萬畝草地和9585萬畝林地成為流動沙地;2.4萬個村莊、鄉鎮受危害,使數萬農牧民被迫淪為生態難民,一些村莊、縣城被迫多次搬遷。
3.環境汙染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汙染也在增加,濕地生態環境首當其衝地受到了威脅。環境汙染問題越來越成為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共同關注的課題之一。
環境汙染會降低生物生產量,使環境更加惡化。
環境汙染是指人類直接或間接地向環境排放超過其自淨能力的物質或能量,從而使環境的質量降低,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生態係統和財產造成不利影響的現象。
具體包括:水汙染、大氣汙染、噪聲汙染、放射性汙染等。
水汙染是指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汙染等方麵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濕地遭到人為破壞。
大氣汙染是指空氣中汙染物的濃度達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壞生態係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現象。
噪聲汙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噪聲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噪聲排放標準,並幹擾他人正常工作、學習、生活。
放射性汙染是指由於人類活動造成物料、人體、場所、環境介質表麵或者內部出現超過國家標準的放射性物質或者射線。例如,超過國家和地方政府製定的排放汙染物的標準,超種類、超量、超濃度排放汙染物;未采取防止溢流和滲漏措施而裝載運輸油類或者有毒貨物,致使貨物落水造成水汙染;非法向大氣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造成大氣汙染事故,等等。
海洋汙染主要是指從油船與油井漏出來的原油、農田用的殺蟲劑和化肥、工廠排出的汙水、礦場流出的酸性溶液。
它們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汙染,結果不但海洋生物受害,就是鳥類和人類也可能因吃了這些生物而中毒。
陸地汙染主要是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問題,每天千萬噸的垃圾中,一些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如塑料、橡膠、玻璃、鋁等廢物。它們成了城市衛生的“第一號敵人”。
空氣汙染是最直接、最嚴重和最令生物窒息的汙染,主要來自工廠、汽車、發電廠等釋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氫等,這些致命的汙染物是人類健康的“殺手”。
如果任其發展下去,那地球和人類將永無寧日了。
環境汙染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麵:
工廠排出的廢煙、廢氣、廢水、廢渣和噪聲;人們生活中排出的廢煙、廢氣、噪聲、髒水、垃圾;交通工具(所有的燃油車輛、輪船、飛機等)排出的廢氣和噪聲;大量使用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物質的農田灌溉後流出的水;礦山廢水、廢渣。
4.溫室效應
“溫室效應”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溫室效應”,又叫“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