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文化有豐富的多樣性。濕地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共同構成物質和精神上支撐人類的自然財富。
濕地文化的特征涵蓋音樂、藝術、文學等各方麵,主要體現在曆史文化、旅遊文化、出版文化等不同方麵。有些濕地保留了有曆史價值的文化遺跡,是人類與濕地長達數千年的產物,成為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場所和開展曆史文化教育的良好基地;有些濕地則被用來開展科學研究,成為重要的教育科研資源。
濕地曆史悠久,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曆史文化豐富多彩。河流文化、稻作文化是濕地曆史文化的重要體現;良渚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馬家濱文化遺址等重要文化遺址都產生於濕地;京杭大運河、都江堰、哈尼梯田等都是我國濕地的重要曆史文化遺產。
我國曆史上的重要濕地有羅布泊、梁山泊,都蘊涵著極深的文化底蘊。
濕地博物館融保護、科研、教育、利用於一體,是濕地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我國已建成的濕地博物館主要有黃河口濕地博物館、莫莫格濕地博物館以及野鴨湖濕地博物館等。
濕地類型多樣,分布廣泛,動植物資源豐富,有自然觀光、旅遊、娛樂等美學方麵的功能,濱海沙灘、淺海水域、大型淡水湖等特殊類型濕地是重要的旅遊資源。美國和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日本的琵琶湖,俄羅斯的貝加爾湖,中國的滇池、太湖、洱海、西湖、東湖、洞庭湖等眾多湖泊濕地,都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
濕地公園是濕地旅遊的重要場所,兼有保護濕地、科研、教育等功能。以濕地為基礎的娛樂性活動眾多,如觀鳥、垂釣、賽龍舟、遊艇運動、漂流等。
第一節千年古歌——河流文化
蜿蜒在藍色星球上的河流,是穿越千年的時空流動的樂曲。它孕育了瑰麗多彩的文明。一些國家處於沿海地帶,便於商貿;而另一些具有深厚文化的國家產生的文化,卻與海洋文明不同,那就是河流文明。河流兩岸的文化擁有自己的特色,養育了那裏的人民。
(1)埃及“母親河”-尼羅河
尼羅河位於非洲東北部,是一條國際河流。發源於東非布隆迪高地,注入地中海。提到古埃及文化,人們首先會想到尼羅河畔聳立的金字塔、尼羅河盛產的紙草、行駛在尼羅河上的古船和神秘的木乃伊。它們標誌著古埃及科學技術的高度,同時記載著數千年文明發展的曆程。尼羅河還使當地人們產生了無與倫比的藝術想象力。
相傳女神伊茲斯丈夫遇難身亡,她悲痛欲絕,淚水落入尼羅河水中造成泛濫。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人們對尼羅河深深的感情。
(2)八十萬年的絕唱——黃河
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源於青海巴顏喀拉山,水量不及珠江,沿途彙集有35條主要支流。兩岸缺乏湖泊,黃河下遊流域麵積很小,流入黃河的河流很少。它不僅僅是一條大河。黃河、黃土地、黃帝、黃皮膚以及傳說中的中國龍,這一切的黃色表征,把這條流經中華心髒地區的濁流升華為聖河。《漢書·溝洫誌》把黃河尊為百川之首:“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為宗。”
(3)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秦淮河
表麵看來,秦淮河缺乏其他幾條河流的魄力,但它也是一條具有古老曆史的河流,文化底蘊十分深厚。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搖籃。遠在石器時代,流域內就有人類活動。秦淮河古稱淮水,是南京地區主要河道,在曆史上極有名氣。其內河在南京城中,是十裏秦淮最繁華之地,素有“十裏秦淮”、“六朝金粉”之譽。兩岸全是古色古香的建築群,畫舫淩波,槳聲燈影,人文薈萃,市井繁華,構成了集中體現金陵古都風貌的遊覽勝地——秦淮風光帶。
(4)大河之美——湄公河湄公河是東南亞最長河流。發源於中國唐古拉山的東北坡,自北向南流經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注入南海,其中蒙河為最大支流。梵文稱為“生於水”的柬埔寨水資源豐富,每年雨季,河水注入洞裏薩湖,大量魚蝦在湖中繁殖,千萬年過去了,湄公河始終緩慢而沉著地流動著。
為了感謝河水給人們帶來的巨大利益,沿岸人民從古代就有了舉辦“送水節”的傳統習慣,恭敬地把給他們帶來豐收的河水送歸大海,迎接收獲季節的到來。
(5)印度的“聖河”——恒河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曾經創造了人類曆史上著名的“恒河文明”。恒河這條世界名河,被印度人民尊稱為“聖河”。眾多的神話故事和宗教傳說構成了恒河兩岸獨特的風土人情。恒河用豐沛的河水哺育著兩岸的土地,用肥沃的泥土衝積成遼闊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勞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這裏勞動生息,曆史學家、考古學家的足跡遍布恒河兩岸,詩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這裏仍是印度、孟加拉國的精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