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幸福樂園——濕地文化(3)(1 / 2)

容積達100億~200億立方米。主要入湖河流有湘江、資水、沅水、澧水。跨湖南湖北兩省,它北連長江,南接湘、資、沅、酆四水,號稱“八百裏洞庭”。

洞庭湖的意思就是神仙洞府,可見其風光之秀麗迷人。其最大的特點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

湖濱的風光極為秀麗,許多景點都是國家級的風景區,如嶽陽樓、君山、杜甫墓、文廟、龍州書院等名勝古跡。

洞庭湖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物產極為豐富。湖中的特產有河蚌、黃鱔、洞庭蟹等珍貴的河鮮。洞庭湖的“湖中湖”蓮湖,盛產馳名中外的湘蓮,蓮顆粒飽滿,肉質鮮嫩,曆來被視為蓮中珍品。

(3)太湖

太湖古稱“震澤”,又名“笠澤”,是古代濱海湖的遺跡,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的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麵積2425平方千米,湖岸線長達400千米。它是長江和錢塘江下遊泥沙淤塞了古海灣而成的湖泊。周圍則如群星捧月一般分布著澱泖湖群、陽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縱橫交織的江、河、溪、瀆,把太湖與周圍的大小湖蕩串聯起來,形成了極富特色的江南水鄉。

無錫山水、蘇州園林、吳縣洞庭東山和西山、宜興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區的著名旅遊勝地。

太湖地處江南水網的中心,湖區號稱有48島、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輝,有不事雕琢的自然美,號稱“太湖天下秀”。河網調蓄量大,水位比較穩定,利於灌溉和航運。太湖平原氣候溫和濕潤,水網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三大桑蠶基地之一,素以“魚米之鄉”而聞名。

太湖還有“三萬六千頃,周圍八百裏”之稱,麵積雖然小於鄱陽湖和洞庭湖,但這裏氣候溫和,特產豐饒;盛產魚蝦。素有“太湖八百裏,魚蝦捉不盡”之說。

太湖是我國東部近海區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國的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以優美的湖光山色和燦爛的人文景觀聞名中外,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每年都吸引著大量中外遊人來這裏觀光遊覽。

(4)洪澤湖

洪澤湖位於江蘇省洪澤縣西部淮河中遊的衝積平原上,是中國第四大淡水湖。

洪澤湖是一個淺水型湖泊,水深一般在4米以內,最大水深5.5米。湖區總麵積為1576.9平方千米。湖水的來源,除大氣降水外,主要靠河流來水。流入洪澤湖的河流有淮河、濉河、汴河和安河等。是我國平原水庫型湖泊中麵積最大的一個。

(5)巢湖

巢湖位於安徽省江淮丘陵中部,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總麵積為753平方千米。其源頭起自英、霍二山,主要流入湖的河流有豐樂河、杭埠河、兆河等。因形似鳥巢而得名。巢湖屬長江水係,其湖水在巢縣出湖,經裕溪河彙入長江。

早在秦漢三國時期,巢湖就是溝通江淮北上運輸的重要通道。

現在,巢湖及裕溪河入江航道仍然常年通航。

汛期江水可倒灌入湖,新中國成立之後修築的巢湖閘和裕溪閘,構成了巢湖、裕溪河梯級水利樞紐,使巢湖流域的低圩農田能免受長江洪水的威脅。巢湖地區農業發達,是我國著名的稻米產區之一。

第四節海岸守護神——紅樹林

紅樹林是一類海岸濕地生物群落,是生長在熱帶、亞熱帶低能海岸潮間帶上,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紅樹植物為主體的常綠灌木或喬木組成的潮灘濕地木本生物群落。群落中包含有複雜的動植物和微生物,其中植物包括鹽生喬木、灌木和一些草本、藤本,植物具有氣生支持根、胎生現象、呼吸根等特征。

紅樹林內有大量的潮汐溝,是生物遷徙、魚類洄遊、營養交換、能量和物質轉移的通道。

全世界熱帶、亞熱帶海岸的70%有紅樹林分布,呈大體與海岸平行的帶狀。

“紅樹林”的名稱源自於一種紅樹科植物-紅茄,這種樹的木材、樹皮、枝條、花朵都是紅色的,其中樹皮的部分可以提煉紅色染料,馬來人於是稱它的樹皮為“紅樹皮”,但紅樹林並不都是紅顏色的樹林。

紅樹林群落中的植物通常分為紅樹植物、半紅樹植物和伴生植物。紅樹植物,是特指在海灘紅樹林中生長並經常可受到潮汐浸潤的潮間帶上的木本植物,包括約60種“真紅樹”和蕨類植物-鹵蕨;半紅樹植物,是指隻有在洪潮時才受到潮水浸潤而呈陸、海都可生長發育的兩棲性木本植物;伴生植物,是生長在紅樹林區經常受潮汐浸潤的非木本植物,如一些棕櫚植物和藤本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