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跳出來一個我們就解決一個,會不會給其它企業的職工造成一種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印象?”
楊貴平這一問題又得到了戴博藝的認同。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是大多數國人的共識。
楊貴平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
如果玻璃廠的職工集體來鬧一下,政府就先解決玻璃廠的問題,那其它虧損企業就會有樣學樣,跟著一起來鬧。
那樣湘水縣真的就會出大亂子了。
“你的擔心是對的,繼續。”
“所以我就在想,咱們能不能組織人手,成立一個專門的國企改革工作組,先針對所有的虧損國企來一次統一的摸查,找出問題來之後,來找一個統一的解決辦法。”
戴博藝頗為意動。
楊貴平的這個方法,確實對安撫各企業的職工有很大好處,最起碼這一舉措,可以向那些難以生存了的職工們表明:政府已經動起來了,請稍安勿躁。
這樣一來,集體上訪這樣的事確實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
“可摸查之後呢?統一的解決辦法怎麼找?你有把握能解決?”
戴博藝問出了他最大的擔心。
楊貴平更加的慎重。
他也知道,他的這一想法確實有點嚇人,但他找不到更好的辦法。
他知道,當他一坐上國資辦專職副主任這個位置時,湘水縣一堆的燙手山芋就已經到了他手裏。
在這種情況下,他要麼就當一個堵漏專家,哪裏出了問題就在哪裏堵一下,安安穩穩地過上一兩年再換個位置,再把這些燙手的山芋甩給別人。要麼就大刀闊斧地來一下,成了就是巨大的政績,敗了就東山再起。
前一種方式自然不是楊貴平想要的。
那就隻有大刀闊斧來大動作!
楊貴平就這麼被逼出來了,他開始站在一個新的高度來考慮問題。
“具體的辦法我暫時無法保證,不過思路是有的。”
“在我看來,一家虧損企業是否可以通過改革來挽救,首先就需要找虧損的原因。”
“挽救一個企業的方法無非是三種,一是開源,二是節流,三是甩包袱,如果這三種方法都不能解決,那這樣的企業就長痛不如短痛,幹脆讓其倒閉來止損,好讓政府把精力投入到其它有救的企業。”
……
楊貴平侃侃而談,第一次在戴博藝麵前顯示出了他的果敢。
戴博藝被嚇了一跳。
其實大家都知道,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些企業確實已經到了無法挽救的邊緣,但不到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沒有幾個領導敢來下這麼大的決心,畢竟那事關一大批國企職工的前途和生存問題。
包括戴博藝在內,他也很難下定這樣的決心。
難道真的被逼到了這一地步?
“能具體的思路嗎?”
對於楊貴平的激情,戴博藝並沒有粗暴反對,而是想更深入地了解,來看看這麼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這真的是一盤大活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