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考驗時刻來啦——即興發言如何說好難講的話(2)(1 / 3)

在說服工作中,善意的威脅能夠增強你的說服力,使對方在無奈之下不得不服從。不過,在運用此方法時,一定要做到態度友善。如果說服者態度過於強硬,反而會激怒對方,最終弄巧成拙、得不償失。

第四,旁敲側擊,暗示對方。在某些特殊場合,由於顧及對方的麵子、尊嚴,我們無法做到直接說服,這時不妨用旁敲側擊的方法來暗示對方。

著名導演希區柯克在拍某部片子時,名氣很大的女主角總要求希區柯克注意角度,注意拍攝她最好的方麵。

“抱歉!我做不到!”希區柯克答道。

“為什麼?”

“因為你把它坐到了屁股底下。”

在這則案例中,女明星自我感覺良好。麵對如此自以為是的合作夥伴,希區柯克不想與之正麵衝突,但又不想縱容對方的無理要求,於是便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來暗示女演員,希望她有一定的自知之明。當然,希區柯克在暗示中充滿了幽默情趣,並不會引起女演員的惱怒。

即興勸導——勸人時打死不要犯的戒條

在勸導他人時,為什麼明明是為對方好,卻不被感激,反而莫名其妙地得罪了對方?難道真的是“狗咬呂洞賓,不知好人心”嗎?非也!其根本原因在於,你在勸導他人時,犯了說服大忌。那麼,即興勸導究竟有哪些戒條呢?現在,我們不妨逐一介紹。

第一,切忌激化矛盾。在勸導一個人時,要避免強化對方的消極情緒。比如,對方正在為某事惱火,而你卻火上澆油,自然對方就會更加惱火,事態也就更嚴重了。所以,在勸導的時候,我們要避免用“憤怒”、“怨恨”、“生氣”、“惱怒”等激烈的詞彙。相應的,我們要多用“放鬆”、“淡定”等具有積極意義的詞彙。

另外,在勸導中,如果當事人雙方發生了激烈衝突,勸說者要避免據理力爭。否則,你不但不能成功勸導,而且會引火上身,把自己也卷入是非爭論之中。正確的辦法是,先聽雙方訴說,等雙方把情緒發泄完畢,你再找適當的機會進行勸導。

第二,忌語氣、語調、語速不當。勸導過程中,如果說話速度快如炮竹,會使對方內心產生壓迫感,自然會排斥你的勸導;如果勸導者的講話速度過慢,又缺少應有的說服力,自然也很難達到勸導效果。另外,如果勸導者的語調過高,會給人一種咄咄逼人的感覺,讓對方誤認為你在訓斥、挑釁自己,同樣會拒絕接受你的勸導。所以,在勸導他人時,語氣要平和,語調要高低適中,語速遲緩有度。總之,你就像嘮家常那樣自然隨意即可。

第三,忌空洞說教。一篇好的文章,需要有理有據。同樣,當你勸導他人時,也需要有力的論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那麼,勸導過程中的論據從何而來呢?其實,最好的證據就是勸導者親身的經曆與體驗,這遠遠要比空洞的高談闊論更具說服力。

說到這裏,有人可能會問:“對自己沒經曆過的事,我們如何來勸導他人呢?”誠然,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短暫的曆程中,我們不可能什麼事情都親身體驗。但是,如果你具有聯想力,一樣可以將身邊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經曆納入到勸導素材中。想一想,這難道不是很好的論據嗎?總之,在勸導他人時,避免空洞說教,懂得用事實說話。

第四,忌場合不分。做任何事情,都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同樣,勸導工作也要選擇適宜的場合進行。比如,如果你當眾勸導某人,甚至在眾人麵前指出對方的不足,被勸導者就會認為被傷了麵子,自然會排斥你的勸導。反之,你把他約到一個隱蔽的場所,然後再進行一場推心置腹的交談,他很容易就能接受你的勸導,甚至對你的勸導感激不已。

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們總是在自己家裏或熟悉的環境中,更容易被成功勸導,這就是居家優勢。如果可以的話,在對方熟悉的環境中進行勸導,比如他的辦公室或家中,對方會更樂於接受。總之,環境場合非常重要,甚至決定你的勸導成敗。

即興調和——善做“和事老”,化幹戈為玉帛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矛盾的地方就需要調和。”那麼,在雙方劍拔弩張的時候,如何來調節矛盾呢?這就需要一位能夠迅速化解矛盾的“和事老”,通常又稱之為“老娘舅”。在這裏,我們不妨講一講“和事老”的即興調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