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蜀山青青農家樂(2 / 2)

午飯十分豐盛,有酸菜魚,紅油雞丁,蒜泥肘子,燒土豆,涼拌粉絲,幹熗紫菜,魚香茄子,幹熗黃瓜,虎皮辣椒,外加一缽酸菜粉絲湯。女主人滿麵春風,來回穿梭著在四、五桌席間招呼客人。有人說這麼多菜是不是要虧本,女主人爽朗的回答說:“都是自家產的,不值多少錢,大家不嫌沒味道就多吃點,需要哪些菜還可以再加。”男主人手提著一隻鋁壺,在席間不停地斟酒;不時還與一些酒量好的客人幹上一杯。不一會兒,臉就紅得象關公。但他的興致更好,顯得越來越熱情和豪爽,居然把幾個酒量稍差的客人喝得說話舌頭都大了;有人還在呐喊助興,幾個年輕人幹脆拿起話筒唱起了祝酒歌:“同誌啊,請你幹一杯,幹一杯!來來來,來來來……”院子裏笑聲一陣接一陣,把個農家樂得騰騰的。

下午,繼續娛樂,酒喝多了點的就靠在涼椅上舒暢地睡午覺,任憑打牌玩麻將的人怎樣的大聲吆喝,仍是鼾聲不斷;隻是偶兒有一隻小飛蟲在臉上爬時,才啪地一巴掌打去。幾個釣魚的老頭兒早早地收起了釣杆,說要先回去了。他們有的有兩三斤魚進簍,有的則隻兩三條不大的鯽魚,不管多和少,他們都顯得很高興;人都走出老遠了仍能聽見他們的說笑聲。

太陽很快就掉下西邊的山梁,天色漸漸暗下來了,但這些人興致未減,主人拉亮了電燈。不一會兒,晚飯已擺上了桌。稀飯、包子、涼麵,還有五、六碟不同的鹹菜。本來肚子還有些飽意,但一見這清爽宜人的飯菜,便胃口大開;女士們桌上的鹹菜掃光了一碟又一碟。晚飯後又端上來一些櫻桃、桃子等水果,這時已沒人再想吃了。

大家坐在院壩邊,盡情地享受著鄉村習習的晚風。通過一天陽光的哺育,樹葉間散發出陣陣清香,真讓人陶醉,這時,仿佛塵世間的喧囂已與自己無緣;一切爭名奪利的角逐也仿佛與世隔絕;什麼邪念和私欲都已消聲匿跡;隻有平靜純潔的一顆心在平靜的跳動著。 月亮漸漸地明亮起來,給山披上一層朦朧的銀裝;樹葉婆娑,投下點點片片的影子;更增添了幾分山村夜晚的安寧與靜謐;抬頭望著遠近的山梁上密密點點的燈火;好象自己已置身星光燦爛的銀河邊緣;田裏的青蛙比賽式地叫得歡快;恰似美妙的夜曲。雖然已經活動了一天,但這時仍舊沒有一絲疲憊的感覺。

人生在世不就圖個安居樂業嗎?城市裏有安居,樂的方式也很多,可除了一樣比一樣刺激和花錢外,根本談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樂,說穿了隻不過是情緒的喧泄,渲沸嘈雜,火氣升騰的氛圍,非但不能澄澈人們的心靈;相反的還可能導致爾虞我詐,利欲熏心和人欲橫流。如果要達到一種清於智,醉於心的快樂和享受,隻有回歸到大自然中去,融入綠樹之中,依於嶙峋石上;抬頭看日出日落,月園月缺;望天空鬥轉星移,雲卷雲舒。感悟天機,依乎天理;用不著箏琴笛笙的伴奏,也會把你的思緒帶入無艮的宇宙中間去。古代哲學家就認為天、地、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隻有在三者達到高度統一時,人才能獲得最大的益處,才能達到一種至高無上的境界。醉翁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就說過:“山水之樂,得之心也”。這才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才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