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蜀山青青農家樂(1 / 2)

初夏,陽光明媚,對於城裏人來說,是出去感受大自然無限風光的最佳時節。經過了一個蕭瑟的秋天和燥寒的冬天,春夏之交,城裏人便逃似的衝出去,到郊外的山村呼吸那綠色的空氣。當下興起的“農家樂”就是一個絕好的去處。於是我與幾個同事相邀在一雙休日,也去農家樂樂他一樂。我們徒步行走,旨在充分享受那清新的自然風。

五月的鄉村,完全籠罩在了綠色之中。從蘇醒的土地裏散發出來的氣息是那樣的醇厚;從青草、綠葉間飄來的花香,令人陶醉;從枝頭傳來的各種鳥語,是那樣的動聽!一路上,我們非常興奮,看不完的美麗景色,一幕一幕地映入眼簾;女同誌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歌。

鄉間的路已不是羊腸小道,而是寬寬的鄉村公路。路的兩邊是各種樹木和竹子;去年冬天掉下來的葉子,零零散散鋪撒在路麵,顯得與周圍環境氣氛十分協調,就象城市裏街道上應該一塵不染一樣。路上三三兩兩一些行人,有騎摩托車的情侶們,有帶著漁具的老人們,也有攜家帶口的一家子。邊走邊與我們打招呼。看來他們都是去農家樂的。

我們走在田間的公路上,不時地可以看到各式各樣農家院落;青磚青瓦的;瓷磚貼麵的;有的還是彩色瓷磚、琉璃瓦的。多是兩層結構,其漂亮程度比城裏的房子有過之而無不及。改革開放以後農村變化真大,有的外出打工掙了錢,有的搞家庭養殖,種菜、栽果樹致了富;不但房子修得漂亮雅致,而且環境也改變了;大多農戶都有一塊石板院壩,一條出門的石板路,一口水池,一口幹淨衛生的水井,一口沼氣池,一片小果園,這是近年來當地政府引導農民搞的“六個一工程。”我們順路走進山灣,不遠處隻見綠樹掩映中,隱約可見一座白色的房子;房頂上支撐起一方白色牌匾,上麵是幾個紅色魏碑體大字:“楊家灣農家樂”。

一條岔路把我們帶進了這戶農家院中。這時才驚呀地發現早已先於我們來的已不下二十多人,在院中開展各類娛樂活動,打撲克的、下象棋的、下圍棋的、打麻將的,有的在高聲高調地唱“卡拉OK”;幾個老頭戴著白色太陽帽,坐在不遠處的水池邊垂釣,甚是悠閑自在。此情此景把我們一行人都看呆了,就連剛才還一路歌聲的女同胞,都已鴉雀無聲,早被眼前這景色吸引得伸長了脖頸;以致於這家女主人的熱情招呼我們都沒有一人回應。還是男主人把一支香煙遞到我的麵前大聲說“先生抽煙嗎?”我這才回過神來,忙說:“謝謝,不會抽煙”。女主人指著小桌上擺放著的櫻桃、枇杷、幹花生等各色果子說:“請隨便嚐嚐吧”。於是大家都蜂湧而上去了。

我自然是一行人的主持了,和主人詢問起這農家樂的樂法,主人介紹說在這裏可以開展的娛樂活動就是眼前這些,如果一天的生活在這裏吃的話,每人收費十五元,別的一律免費。大家聽說後便呼地一下歡呼雀躍起來;搶占桌椅的,搶拿撲克、麻將的,女主人倒茶、端水忙得歡。

我趁他們娛樂的時間,站在院壩的石階上欣賞著農家院子周圍環境迷人的景致。圍繞房屋栽滿了桃樹、櫻桃、枇杷;左邊是一片柑桔園,右邊是一片雪梨園,屋後是一座小山丘,長著鬱鬱蔥蔥柏樹林;房屋正前方二十多米處是一口水池,周圍是菜地,各種蔬菜長得油光光的綠。為了接待觀光遊客,主人在柑桔園和雪梨園裏各撐起了一頂很大的黑色網狀天篷,這種篷既遮光又透氣,又不會對果樹造成多大影響。果園裏用砂磚鋪得很平整,園中擺放著十多張折疊式小方桌,每張桌子周圍放上四把綠色塑料靠背椅。坐在園裏娛樂伸手就可摘下樹上水果品償。五月初,就有早熟的柑桔品種了,雖然顯得不怎麼金黃,但那股清香格外誘人。雪梨果也有拇指頭大小,探頭探腦地從枝葉間露出密密匝匝的小腦袋。

這戶農家是一幢磚混結構、白色瓷磚貼麵的二層小樓;式樣稍顯過時了一些,但寬敞明亮。主人告訴我這房子是五年前修建的,當時隻花了三萬元左右;周圍這些果樹可就栽培了十二、三年了,開辦“農家樂”休閑娛樂業不到一年時間,我問他效益如何時,他笑著說:“圖個熱鬧,圖個興旺吧,啥效益不效益的,隻要不虧就行,我也不靠這個賺錢,收入主要是搞蔬菜和養殖”。他邊說邊帶我去看他家的飼養房。是在靠廚房背後的一塊地裏,一排長十多米的較矮的瓦房,進去一看,有兩排圈舍;左邊一排是豬舍,中間有隔斷,大的圈舍裏齊刷刷躺著一排大白豬,我一數足足九條;個個剽肥體胖;吃飽喝足了躺著睡得正酣。小圈裏有十多條架子豬,一個個站著,在圈裏轉來轉去,一聽有人聲,都跑到槽邊昂頭等候,以為要給它們喂食呢!右邊一排是雞舍,用木頭和竹子搭起的兩層籠子裏麵約有近百隻雞。看到這些鮮活崩跳的畜禽們,你不得不嘖嘖稱讚這家主人的勤勞和靈活的頭腦;誰都會把幸福與歡樂跟他們聯係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