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一代名醜柯賢溪(2)(3 / 3)

概括起來,柯派醜角藝術風格有兩大特點:

一、虛構與誇張的巧妙運用

虛構與誇張都是藝術創作的基本法則,二者如影隨形,似一對孿生姐妹。在戲曲中,隻有通過虛構進行誇張,才能創造藝術美。醜角通過哈哈鏡,給生活冷嘲熱諷,譏諷典型,虛構成分很濃,誇張火力很猛,藝術形象顯得更深刻,更自然,從而帶來喜劇美或鬧劇美。

柯賢溪的醜角藝術特點是用否定的方法來肯定美,以美的藝術形式和高超的藝術技巧,刻畫人物形象,使觀眾得到美的享受。如他演一個刁婆因得浮財而過分樂暢,竟然笑脫下巴甚至褲帶笑斷,驚慌失措,醜態百出。這生活中的醜一旦被他深刻、真實而又生動地表現出來,成為滲透他的審美評價的反麵典型時,就可以轉化為藝術美,具有高度的審美價值,給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滑稽與崇高的完美結合

醜是一個富有喜劇性的戲曲行當,其基本特征是滑稽。醜角正是滑稽人物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在肯定性滑稽人物身上,“滑稽”與“崇高”又往往是對立統一的。柯賢溪扮演的醜角通常是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他們能把一些壞人的隱私揭發出來,說出人們想說而不敢說的話,做出人們欲為而不敢為的行動。《掃秦》裏的瘋僧是個突出的典型,他當著秦檜的麵,揭穿他心底的秘密,痛斥其通敵叛國、殺害嶽飛父子的滔天罪行。真是痛快淋漓,解人所憤。尤為可喜的是,他扮演的瘋僧,並不強調瘸腿、駝背、豁嘴等生理缺陷,而是盡可能揚棄醜相,用美的形體動作和表演程式來表現。嚴肅的內容透過逗趣的形式加以表現,使人物的滿腔怒火,借著笑的幌子,嘻嘻哈哈地吐了出來,把對立的崇高與滑稽統一起來,這就具有獨特的審美享受和積極的思想意義。

醜角藝術是美的藝術,也是一門難以駕馭的藝術。柯賢溪能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做出正確的審美判斷,分清美醜,褒貶鮮明,並且善於同中見異,異中見同,旁敲側擊,出奇製勝。他的表演,俏皮風趣但正直嚴肅,油嘴滑舌而無文字遊戲之感。其語彙之豐富,更是令人叫絕。總之,他不是為追求庸俗廉價的笑料,從本質上去醜化正麵形象或原諒反麵人物,而反麵藝術形象的美,則是飽和在他對反麵人物的嘲笑和懲罰之中,正如司馬遷所說:“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這種“於嬉笑詼諧之處,包含絕大文章”的表演,充分體現出他的幽默機智的風格和精湛絕妙的藝術才能。

創新之路

柯賢溪在長期的舞台藝術實踐中,根據自己的氣質特長和藝術觀點,一麵學習繼承前人的經驗,對傳統劇目進行整理改編,一麵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鍥而不舍的創造性勞動,編演了許多新的劇目,終於在自己的醜角表演中,形成一種相對穩定、極富個性特色風格的表演藝術流派,它標誌著高甲戲發展的一個曆史階段,在醜角藝術上出現的突出成就和水平,這已是眾所公認、有口皆碑的事實。然而任何藝術流派都不是一成不變、凝固停滯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藝術的進化,它必然要不斷創新與前進。柯派藝術在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也麵臨著創新的課題和使命。

柯賢溪在藝術實踐和積累中,深深懂得創新的意義和作用:創新是藝術流派的靈魂,又是它發展的推動力,沒有創新就沒有藝術流派,沒有流派的藝術,是沒有競爭力和生命力的。因此,他十分注意師承關係,善於吸收和借鑒傳統經驗和其他藝術的優長,同時又努力保持自己流派的風格和特色,增強競爭力和生命力,悉心培養新一代醜角演員,使流派得以發展和繁衍。

柯賢溪從藝伊始,曾拜春、天二位為師,盡管舊社會師徒關係並不和諧,一般師傅也隻是教少年不教老頭,他就抓住這個機會,在勤奮求師的同時,努力結合自己的扮相、嗓音、身段等良好條件,勇於在劇目創作編排、服裝設計、表演藝術方麵進行學習、探索。後來經過自己摸索創造,充分發揮自己唱做兼長的優勢,大膽在醜行中銳意革新,自編自演一些小型節目,琢磨各種類型的人物形象,創造適合自己條件的表演程式,使流派隨之穎出、光彩奪目。

在發展流派中,柯賢溪還特別注意借鑒其他藝術的優點和長處,他學京戲,變戲法,耍魔術,弄雜技,以豐富和充實自己的表演方法和手段。對閩南地方劇(曲)種如梨園戲、木偶戲、南音等藝術,他也不放過學習和借鑒的機會,在他醜角表演中穿插運用的一些其他行當的程式、科步、唱腔,都有明顯的痕跡。這與高甲戲屬於新興劇種,沒有形成凝固的程式,善於吸收、借鑒是有關的。當然表演程式作為藝術流派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有自身一定的規律性,有它的發展、運動的基本軌跡,隻要充分掌握它,並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逐漸熟練地運用它,就能取得對於程式的自由,具有自己流派的特色,成為自己表演藝術的有機部分。柯賢溪是有這個認識和本領的,因而不失自己流派的鮮明個性。

本世紀上半葉,是高甲戲醜角藝術競相形成和發展的黃金時代,在這之後,逐漸崛起各種富有特色和風格的表演藝術流派,有閩南四大名醜之稱。柯賢溪雖列名醜魁首,但並不以“老大”自居,他一方麵不將自己流派神秘化,反對把流派當成藝術創造的“模式”和“樣板”,固守自己的“世襲領地”的觀點;一方麵虛心向其他同行學習、求教,取之所長,補其所短。他主張在各個藝術流派之間既要團結融洽,真誠切磋,又要鼓勵藝術競爭,百花齊放。當年各高甲戲名醜曾經展開“對棚”(競賽)、互讓互助的佳話,至今尤令人難忘、欽佩,而今年事已高、依然健在的名醜又同台串演醜角戲,更使人刮目相待、歎為觀止。戲曲界的團結和協作,在戲曲麵臨各種困難境況中經受考驗,確是難能可貴。柯賢溪在這方麵是帶了好頭,做出貢獻的。

流派,就要流傳,就要繼承和發展。我們高興地看到,柯賢溪的醜角藝術流派已有傳人。晉江高甲戲劇團的賴宗卯、泉州高甲戲劇團的劉基德,就是他的高徒;晉江高甲的施存義,是他第三代門徒新秀。他還曾幾度受聘進省藝校高甲班傳藝,現各縣高甲戲劇團和民間職業劇團都有他的門徒。在流派創新的道路上,一批醜角藝術的接班人正在成長。可以相信,一批很有特色很有新意的表演藝術的競相湧現,必然孕育著一些新的流派的問世。

托爾斯泰說:“最高的功力,是見不到的功力。”一個人事業上的高度,往往是他品格的高度。柯賢溪作為一代名醜、藝術大師,他的藝術成就和崇高聲望,是與他充實而有光輝的美德和苦學善練的精神分不開的。這些情況,其他同誌已有專文表述,廣大觀眾通過耳聞目染,也是早已熟知的。我這裏特別要強調的是,正是柯賢溪對醜角藝術有熱情,有癡情,才使他的技藝高超純熟,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也正是他有一顆為社會主義戲曲事業的高度負責和獻身的紅心,才使他成為無愧於人民和時代的藝術家。

詩贈:閩南名醜,國中奇秀。

柯派藝術,千古芳留!

(本文寫於1986年8月15日,選自《陳雷戲劇論文集》,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年10月出版。陳雷,曾任福建省藝術研究所研究員、福建省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