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變革的攻堅期,在這個曆史階段,我們有可能要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看到幹部不合適,就換合適的上去,一定要把這個城攻下來。換下來的幹部就進戰略預備隊,讓戰略預備隊去檢驗他。城攻下來後,守城部隊一定要上去。守城部隊,隻要有基礎能力和責任心,就可以很快勝任。要重視守城部隊中幾個關鍵崗位的後備培養,守城部隊還是要強調用一些有實踐經驗的人。(來源:任正非在變革戰略預備隊進展彙報上的講話,2015)
所有戰略預備隊都要有精氣神,保持組織必勝的信心。你們看,變革戰略預備隊唱歌、起隊名……看上去很幼稚,但隻要堅持這種精神不斷優化,總會找到一條路,這就是“精氣神”。士氣、鬥誌就是一層膜,當爆開以後,可能就進入另一種狀態了。(來源:任正非在戰略預備隊業務彙報上的講話,2015)
17.4 開放、妥協、灰度
17.4.1 開放、妥協的關鍵是如何掌握好灰度
我們處在一個變革時期,從過去的高速增長、強調規模,轉向以強調效益的管理變革,以滿足客戶需求為目標,從而獲得持續生存的能力。在這個變革時期,我們都要有心理承受能力,必須接受變革的事實,學會變革的方法。同時,我們要有灰色的觀念,在變革中不要走極端,有些事情是需要變革,但是任何極端的變革,都會對原有的積累產生破壞,適得其反。(來源:《持續提高人均效益,建設高績效企業文化》,2004)
開放、妥協、灰度是華為文化的精髓,也是一個領導者的風範。中華文化之所以活到今天,與其兼收並蓄的包容性是有關的。今天我們所說的中華文化,早已不是原教旨的孔孟文化了,幾千年來已被人們不斷詮釋,早已近代化、現代化了。中華文化也是開放的文化,我們不能自己封閉它。向一切人學習,應該是華為文化的一個特色,華為開放就能永存,不開放就會曇花一現。在前進的路上,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必要的妥協是重要的。沒有寬容就沒有妥協;沒有妥協,就沒有灰度;不能依據不同的時間、空間,掌握一定的灰度,就難有合理審時度勢的正確決策。開放、妥協的關鍵是如何掌握好灰度。(來源:《逐步加深理解“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的企業文化》,2008)
一個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產生的,是從灰色中脫穎而出的,而方向是隨時間與空間而變的,它常常又會變得不清晰。並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適的灰度,是使各種影響發展的要素在一定時期裏達到和諧。這種和諧的過程叫妥協,這種和諧的結果叫灰度。(來源:《開放、妥協與灰度》,2010)
“妥協”一詞似乎人人都懂,用不著深究,其實不然,妥協的內涵和底蘊比它的字麵含義豐富得多,而懂得它與實踐更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我們華為的幹部,太多比較年輕,血氣方剛,幹勁衝天,不大懂得必要的妥協,也會產生較大的阻力。我們縱觀中國曆史上的變法,雖然對中國社會進步產生了不滅的影響,但大多沒有達到變革者的理想。我認為,麵對他們所處的時代環境,他們的變革太激進,太僵化,衝破阻力的方法太苛刻。如果他們用較長時間來實踐,而不是太急迫,太全麵,收效也許會好一些。其實就是缺少灰度。方向是堅定不移的,但並不是一條直線,也許是不斷左右搖擺的曲線,在某些時段中來說,還會畫一個圈,但是我們離得遠一些,或粗一些看,它的方向仍是直指前方。(來源:《開放、妥協與灰度》,2010)
人與人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所謂寬容,本質就是容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同性格、不同特長、不同偏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組織目標和願景的旗幟下,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寬容。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寬容我們自己。多一點對別人的寬容,其實,我們生命中就多了一點空間。寬容是一種堅強,而不是軟弱。寬容所體現出來的退讓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無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寬容。隻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寬容;懦夫絕不會寬容,這不是他的本性。寬容是一種美德。隻有寬容才會團結大多數人與你統一認知方向,隻有妥協才會使堅定不移的正確方向減少對抗,隻有如此才能達到你的正確目的。(來源:《開放、妥協與灰度》,2010)
堅持正確的方向,與妥協並不矛盾,相反妥協是對堅定不移方向的堅持。當然,方向是不可以妥協的,原則也是不可妥協的。但是,實現目標方向過程中的一切都可以妥協,隻要它有利於目標的實現,為什麼不能妥協一下?當目標方向清楚了,如果此路不通,我們妥協一下,繞個彎,總比原地踏步要好,幹嗎要一頭撞到南牆上?(來源:《開放、妥協與灰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