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往事(1)(3 / 3)

“然傳說較多的,乃是‘秋水劍法’與‘秋水劍’。祖師當年單憑此一套劍法便雄視江湖,卻因無人知道這劍法家數來曆,世間便隻是神乎其說,傳說中卻有一柄神兵利器隱現其間。據說二百多年前,祖師曾得一上古寶劍,劍號‘秋水’,相傳乃是春秋時第一鑄劍高手歐冶子所製,自古便被譽為天下神器。所謂‘有德者居之,有能者居之’,江山如是,寶物亦如是也。若世有此寶物,當日非祖師誰堪用之?傳此劍劍鞘,厚重古樸,竟是木製。劍長兩尺,實不合於一般尺度。然出於歐冶子之手,外人又焉能妄加猜測評判?誰又有資格妄加評判?或許因材而為之,尋得如此之多的良材就鑄如此長的寶劍,亦合情理。古籍所記,越王勾踐有一劍,乃千古神兵,其劍更短,亦出自歐冶子之手。然則歐冶子專鑄短劍不成?後來我思之再三,或悟其理,若高手持有此劍,內力到處,劍芒便生,則劍短亦長,何愁其短哉?若庸手執之,必有性命之憂,就是古人說的‘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了,自取其禍也,自身不足,德薄福淺,何能配得上寶物?引得眾人都來爭奪,則得寶亦足以殺身,古雲‘有德者居之’,信然也。那秋水劍劍柄隻以絲線纏縛,不事豪華,此節又似暗合祖師的性情,真不知此劍是虛傳還是實有了。此劍一出劍鞘,便有光華,卻不奪目,說它像寒光也不盡是,倒更似秋水橫空,說不出的寬宏澄碧。歐冶子匠心獨運,在劍身隱隱鑄有黑紋花格。持劍而立,劍光閃爍已覺水波流動了,若仗劍而舞,則劍光吞吐明滅,駭人心目。如此神兵利器,百世難求。然想我祖師功力深厚,竹枝木葉皆是寶劍,實不須倚仗寶刀寶劍取勝於江湖。‘秋水劍法’雄視江湖,實是劍法精妙,亦不必憑利器而稱雄。然若真有此寶,亦須祖師持有方稱相匹,方是相得益彰,便如赤兔馬之於關二爺,若神駒陷於庸夫之手,則牽車駕轅,駢死槽櫪,令人深為歎息矣。

“祖師創下這一神奇武功,並無開宗立派之念。後來勢轉形異,機緣湊巧,祖師才擇人而傳,也僅是口傳身授。我師傅言道,上輩傳下來,從無人見過祖師寫下的武功秘要。也不是祖師從來沒有記下文字,是祖輩相傳,祖師當年深研道家典藏,一冊《莊子》是長在身邊。祖師曾在此冊《莊子》中寫下眉批一類的文字,其中自是有他老人家研讀《莊子》時對武學的闡發。你想一冊《莊子》,頁數能有幾何?且隻在頁間批注,字句難多,則這寫下的定是精微奧妙之極的至理了。或會是久思而後得,又或是觸動了天機而契合自然,貫通大道之言。那記下的就算隻是片言隻語,想來也必定是非同小可。但可惜的是此冊《莊子》從未被後人見過。我師傅他老人家當年說起此事,也深自惋惜。想祖師對武功的見解闡釋,隻須是用文字記了下來,就是武功秘籍,為學武之人所夢寐以求。然祖師雖也課徒甚眾,卻無留下一頁一字傳給眾位弟子。至今事隔二百年,人事變幻,那是更不用說了。當年我師傅說及此事,曾說連他老人家的師傅也不曾見過祖師的手書。我師傅說,祖師年輕時不甚喜讀書,學武卻是天縱奇才。武功越高,為人越是謙衝恬淡,直如海納百川而不溢,神閑意安,仙風道骨,飄飄然有出塵之姿。祖師授武,常以契合天然,出自真性情為要旨。因此上,也不知是祖師的一番心血,已經藏之名山,以待有緣,隻是我輩緣慳福薄,不能得見,還是祖師當年真的並無留下文字,隻由得後人百般搜尋,空勞時日?而那一冊《莊子》又甚或已經失散,令我等後輩負疚終身?唉,總之二百年來,幾輩人百般努力,皆是一無所獲。當日我師傅說到此節,也是鬱鬱寡歡,空餘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