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浩然說到這裏,停了下來,雙目微閉,悠然神往。李文彬聽得不甚明白,問道:;“阿公,祖師練武花飛葉舞而鳥獸不驚,是什麼緣故?怎又……”俞浩然道:“你想,祖師神功到處,連樹上之花葉亦可以氣功取下,此已足以驚世。而花葉離枝卻不墮地,隨祖師之意回旋而舞,舉手投足,袖揮衣擺,俱是五彩繽紛,此見得功力是何等深厚。而能在彩花飛旋之中鳥獸不驚,師傅曾據理推之,說應是功力高不可仰而隨心所欲矣,如箭射靶心,集於一點,取花則意在花,力亦在花,就算旁邊有鳥雀唱鳴,其亦不知有力在旁矣,既無所覺,何會驚飛?如此由心生力,用之不竭,反樸歸真,已達化境,遠超王道霸道之樊籬,純是自然了。師傅的話我想了幾十年,越想越覺得師傅說得極妥帖。文彬你想,祖師功力之深厚,運勁之如意通神,到了何等程度?”說到此微歎一聲,似乎百感交集,有著說不出的感慨,似又是說不出的向往。李文彬扶了阿公走回小洞壁邊,說:“阿公,你老人家坐下來慢慢說,不要累著了。”
俞浩然慢慢坐下,拍了一下旁邊一塊石頭,說:“你也坐下吧。今日我精神也好,一些事終須要說,便得多說幾句。
“當年太祖高皇帝聯絡各地好漢抗元驅虜,眾謀臣勇將既衝鋒陷陣,亦須往來於各地與群豪協調作戰之事。祖師武功最高,卻因不喜交遊,且太祖也須他在旁護衛,是以極少讓他出麵結交群雄,多由劉伯溫、徐達、常遇春諸位將帥去辦聯絡事宜,共襄抗元義舉。百戰艱難,終於得成大業,大明與武林卻也相安。因祖師極少與武林中各門各派往還,所以武林中人隻知太祖身邊有無雙高手,卻不知其人之為誰,也不明其藝之源,隻有各種神奇故事流傳於世上。
“據說那一次,元軍集結江南,大戰在即,太祖高皇帝權衡再三,終派了祖師與劉伯溫、徐達再次聯絡江南地麵的幾路豪強。皆因上次聯絡見麵商議時,徐達雖使出渾身解數,分擘事理,無奈洞庭湖、鄱陽湖一眾水上好漢與江浙一帶的陸上豪強互不服氣,各恃實力,既爭舉事時的名分,亦爭事成後分金多寡,總之為名為利,幾乎動手。徐達勉強平息了爭執,卻是無功而返。江南百姓深受韃子之害,其地其人實是抗元大業中極重要之一軍也。太祖便令徐達再行聯絡,加派劉伯溫與祖師一同前往,則文武兩途皆可見機而行矣。與江南各派再次見麵商談,各路英雄仍是互不賣帳。爭議再起,又是越爭越烈。各人正是臉紅頸粗吹須瞪眼之時,爭議中幾方的頭腦人物忽然都停了口,轉而看著劉伯溫。此時劉伯溫正好開言,重申抗元大義,讚譽各派實力雄厚,堪稱豪傑。然抗元事大,須統一籌劃而行,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則求統帥之才。將韃子驅回漠北,實是人人心中最大之事,其餘各節,大家正宜從長計議雲雲。劉伯溫一番話後,各方人馬居然不再爭執,重作商議。結果當然是推舉徐達為帥,江南各路豪傑遵從號令,配合大軍抗元。事後有人對各幫首領的態度何以急轉深感不解,倒是鄱陽幫的頭腦爽快,他說當時爭拗漸烈,正是瞪眼拍桌之間,忽然聽得耳邊有聲音說道:‘抗元大業,為救萬民。且世間富貴,百年名聲,亦君之機遇也。奈何爭小利而忘大義耶?且聽劉先生言。’耳畔當然不見有人在,但那話音卻震人心魄,自己本來說著話也自然停了下來,激憤已減,便生驚悸,舉頭望去,劉先生正開口講話。試想如此高人在此,自己與之相差不可以道理計,既出言示警,不可不聽。如此高人以此神功亦為抗元出力而視名利若浮雲,自己再爭,亦實羞愧,也就不敢再爭,服從大局了。後來有人試去問另一邊神沙幫幫主所聽到的話,居然是大致不差,其心魄被震亦非同小可。隻是當時無人知道發聲示警者就是我們祖師罷了。
“聯合之事已成,眾人回奏太祖。太祖大喜,問及祖師此事,祖師言道:此亦傳音入密一類,隻須把聲音同時分送於各人耳中就是了。為抗元大事,也不傷他,隻趁他們心悸神搖惶恐震動之際,馬上傳音請劉先生講話,卻也不足為奇。嘿,祖師雖是輕描淡寫,但如此功力,實在是非同凡響,許多人窮一輩之功也未必能窺探到一鱗半爪呢。”
李文彬靜靜聽來,祖師的故事與以前阿公講的戚元帥抗倭戰事又有不同,卻一樣的令人心折神往。當下他真是心無旁鶩聚精會神,細聽阿公一路說下去:“祖師將所學各種武功,及鑽研典籍所得熔於一爐,開前所未有之境。可說是一舉手、一投足,隨心所欲,皆成法度。他老人家深研《莊子》,亦深喜《莊子》,遂以《莊子》的文章命名此千古一絕的武學,中有‘蝶夢刀法’、‘秋水劍法’等。武功雖取《莊子》各篇冠以名目,卻非隻囿於某篇某章,實是以《莊子》各篇與天下各派武功印證,盡窺天下武學之本源,集天下武功大成與《莊子》之精要於其所在。你初到保莊之時我傳你調息入睡之法,就是本派內功心法‘大宗師法’。修習‘大宗師法,’不論行、坐、睡、臥皆可練習,漸修漸進,而且呼吸似與常人無異。這就是師法自然的緣故。《莊子》曰:‘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在喉。’這中間便很能悟出道理來。其中又有從‘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無勞汝形,無搖汝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汝神將守形,形可長生,慎汝內,閑汝外,多知為敗,’等等道理中間得來的。可互相印證的地方著實不少,這實在要我們細加琢磨。祖師創立各種武功也大概如是罷。好象‘蝶夢刀法’,招數也不繁多。咯,那邊自有我修習時領悟其要記下的幾幅圖譜,你自可取去看看。修習的要旨乃是形與神合,神與刀合,達此,就是不知周夢蝶抑蝶夢周之境了。恍惚無我之間,便是無跡可循,施之‘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這‘以無厚入有間’,實是以意使刀,意在刀先。而無我無刀,刀亦無處不在,乘隙而進,無有能禦之者。如此自是當世高手無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