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修煉(3 / 3)

李文彬答道:“暢順呀。隻是我太過愚笨,總不能如阿公教我般停在起步之處。”

俞浩然道:“你且再走,能走得快些否?”

李文彬應了,靜思一下,調勻呼吸,向前跨出一步。步一跨出,果然便走得快些,才走了五六步,忽覺氣息似乎不暢,欲快不能,隻好順著呼吸把腳步慢下來。這樣走過幾步,不再氣喘難受,便又加快,但三五步間,又是心浮氣緊。知道不妥,隻得又慢下來相就。如此時快時慢的走完,臉帶愧色,說:“阿公,我還是學得不好。”

俞浩然說:“也不能這麼說。你已記熟了,這就很好呀。這一套步法,也要配合了一呼一吸來練就好。練得久了,內功也加深。如練足少陰,湧泉、然穀、照海、陰穀諸穴而上,直至神封、神藏。又如足太陽,由睛明、眉衝而下至足通穀、至陰,各處經脈修煉時精氣流布,一顆心活潑潑的,步一動,心意便自然專注於彼處,真氣便悠然而達於彼處,則舉手投足皆合於度。文彬,要達到那般境界,須費時日多練。日後練得熟了,進退從容。至於其它一些刀棒之類的,你練得如何?”

李文彬道:“阿公,自那雪夜與野獸鬥了一場,我就知道你老人家平日與我講的多是武功了。隻是,隻是劈柴打棗,上下左右似難連接,就不能由頭到尾的修習下去,總覺得是,這個,是……散。所以,所以種種功夫,練起來覺得斷斷續續,不知如何才能練好。”

俞浩然微微點頭說道:“你說的也對。那時我未曾明言教你練武,便須掩飾於日常勞作之間。當日既怕你一學武功,便急於報仇,難成大器。又怕保莊有人知我會武,傳了出去,禍患非小。如今倒不須顧忌那些了。我學的這一門武功,說起來話也長……如今有空閑,正可給你說說。這門武功源於道家。自祖師創立武功,至今有二百餘年了。祖師講求的是天然天性,不受束縛,故雖入世,仍保自然。而所創武功,雖是也有套路,然更看重運用之時的自出機樞。一本《莊子》,我也曾教你讀過。比如我們這一套步法,起於《莊子》,又甚得《易》之旨要。我師傅曾說,這套步法祖師也沒有傳下名目來。但雖若有憾,然稱什麼步法,似乎又不甚要緊。祖師在‘名’這一節上倒不甚看重,也是得莊子真意。《莊子》文筆汪洋肆意,其意博大精深。祖師由其中而窺見真意創立武功,自是大有道理。師傅曾對我說,我們這派武功,從小孩童時練就最好了。我是幾歲時就開始學武。師傅教了我十幾年,到我二十多歲了,才覺得憑所學能在江湖上有點用了。你現在跟我學武年歲算大了些,所花費的時光可能就要更多。若你隻是為了手刃仇人去報了雙親的仇恨,則也不太難。我聽你大哥說過,那個錦衣衛鄭如虎武功平平,你日後的武功遠勝於他當是不在話下。但若你一動手報仇,就免不了被人知曉,錦衣衛便要追殺你。而且,在江湖上露出我們這套步法,露出你跟我學的武功,恐怕便從此凶險重重,危機處處。若不把武功練得極深極強,又或以其它武功相遮掩,就真的不消一年半載,不免枉送了性命。”

李文彬聽了,心中不覺吃驚,問道:“阿公,你老人家武功這般高,步法又神妙,自然是大有來曆。但我們這套武功卻怎的竟不可在江湖上露麵呢?”

俞浩然道:“你本來不是江湖中人,還不曾入江湖闖蕩,自不知江湖中風波險惡。你日後下山,當自警惕才好。江湖中常是無端猜疑,一言不合,便成不可解的冤仇。又或因財起意,爭奪砍殺。這種種都須謹記。至於我的武功源流,正須給你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