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毓蓉說的“早出晚歸”撥動了機竅。他想,汽車是天方夜譚;摩托車最好,但不能實現;買一輛自行車吧,她車技又好。他想好了,沒說。徐毓蓉問他又在想啥,他就搪塞了幾句。
他們到家時爸爸在整理農具,這麼多年了,他習慣了。爸爸看到他們來了很是高興。可末了,還是爸爸讓他們快回廠裏,別耽誤了工作。他們重又上路,星鬥滿天。天河高掛在中天,似乎拐了個彎。農諺說,“河來摜(天河打彎之意),吃麥飯”,是收麥子的時節了。
第二天早上,吳韻琛押運第二車到達公社,徐毓蓉已經在鎮的主街上迎著,她是隨第一車先到達的。她上了車,引導他們來到試用和向各大隊授於脫離機儀式的會場。會場設在鎮外,大部分機關員工都在現場忙著。他們參加到現場工作中去,車輛繼續回廠裝運機器。
主席台是原有的,它是一個四麵磚垛中間填土的土壇,今天它的兩側麵、後麵插了密集的彩旗作為圍護和背景。台上供貴賓使用的台凳利用辦公桌椅,正往現場搬運。隨後他們來到機關大院,彙合陳主任,聽從他的工作安排。此刻陳主任不需要他們做任何其它事情,他隻要他們關心好繼續運到的機器,餘下的時間讓他們好好休息。公社機關的大門外,木製牌樓上已經插滿青青的柏樹枝,柏枝間裝飾了五顏六色的紙花。他們看了牌樓橫幅上的大字,發現是鎮外會場的會標。會場和會標分在兩處,是一種變通的辦法,也說得過去,對於會場和會議,主辦者正是公社。
會議的出席方由三部分組成。地區、縣、周圍公社的人員;另外是各大隊的代表;還有就是執行今天試用操作的生產隊社員。大隊的代表還負有把授於的脫粒機扛回村莊的任務,所以大隊派出了拿得出手的好勞力。
會議的氣氛濃烈起來,有大隊派出的代表到達公社報到了。陳主任和員工們都有經驗,知道很快就會有不少代表到達;再過一會兒,其它代表就會蜂湧而至了。陳主任坐鎮機關,由員工分別帶領大隊的人進入會場。徐毓蓉和吳韻琛還是第一次經曆這種場麵,他們受命參加到引導的任務裏,因而格外興高采烈。不斷有大隊代表到達,代表不斷地被引導至會場,鎮上人來人往,好象是重要的節慶日子一般。
一會兒,會場那邊高音喇叭開始試音,氣氛高漲了一段。鑼鼓隊操演的鏗鏘聲波也加入進來。陳主任抬腕看了時間,是時候了。他給徐毓蓉指定新任務,讓她從現在起安排好主席台上就座貴賓的茶水事項,並且為他們獻茶和續水。接著,他拉上吳韻琛,留下部分員工,與其餘員工一起進駐會場。
所有的脫粒機被整齊地排列在主席台前,每台機器都貼上紅紙,規定了它所配屬的大隊。進行今天試用操作的生產隊社員也早早來了。會議參加者聚集在現場,很多人圍著機器在看,一些人在發表他們的重要的觀點。吳韻琛隨陳主任在主席台上。他觀察到,似乎比較簡單的一件事,組織起來竟這麼頭緒紛繁,而今已被組織得井井有條,一直到此刻隻等上級貴賓的到達。他對陳主任他們不由得心生敬意。
文市鎮西邊,從漢中過來的公路盡頭,公社也派了迎接的員工。一輛公交車停下。車門甫一打開,公社人員迎上前去。兩位書記帶著地區、縣、臨近公社一行二十來人到了。今天來賓中都是業務部門的有關人員,沒有重要官員,所以公社包了公交車;附近公社的參觀人員也按體製先到縣裏報到,再一起前來的。一個員工讓駕駛員摁了一陣高音喇叭,把這裏的信息通知會場。汪書記他們剛進鎮,會場上的鑼鼓響起來了,高音喇叭裏也送出高分貝的革命歌曲。
會場上站著參加會議的人已經集合在一起,他們保持了一種最低限度的整齊,這對他們來說已是不容易了。
“參加會議的全體同誌,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熱烈歡迎地區、縣領導,各公社的領導!”陳主任對著話筒大聲喊話。會議開始了。陳主任主持今天的儀式。
汪書記一行魚貫上台。二位書記、陳主任、吳韻琛、地區、縣的人員在第一排就坐,本公社、附近公社和大隊幹部坐後麵幾排。
汪書記首先講話。依著是地區、縣的講話,附近公社的代表表達學習決心。接著,陳主任請吳韻琛站了起來,吳韻琛還沒有理會怎麼回事,全會場爆發出暴風雨般的掌聲。在陳主任的發動下,所有的人都在狠勁鼓掌。吳韻琛被弄了個大紅臉。他從未經曆過這樣的盛情,他認真地向大家鞠躬行禮。幸虧陳主任即刻讓他坐了,否則他真不會行下麵的事了。不在意識裏,他朝旁邊尋去。在兩麵彩旗之間,徐毓蓉一手捂著嘴,正在偷著樂呢。徐毓蓉“過意不去”,上前為他衝了茶。她在蓋上蓋子時,用杯蓋在杯口上輕磕了兩下。他輕輕地點、點頭,表示領會了她的勸慰。
儀式進入今天的主程序。陳主任代表公社向各大隊分配脫粒機。陳主任朝台下一位員工看了一眼,那位員工立即指揮鑼鼓隊行動,鏗鏘熱鬧的鑼鼓聲即時響徹整個會場。在一片熱鬧中,陳主任開始報出一個一個大隊的名稱。他每報出一個大隊的名稱,會場上就會走出多位壯實高大的小夥子,站到獲得的機器四周。他們個個都是喜氣、自豪的神情。在陳主任說到後邊一些的大隊名稱時,在沒有人指揮的情況下,鑼鼓隊翻出了點新花樣。他們在報名稱時保持肅靜,而在小夥子們行動時,則急速奏響手中的“樂器”。他們這種非故意的助推方式,把儀式帶到了近乎沸騰的狀態。
脫粒機被不斷地交到它的所有者手中。機器是無償提供,獲得者不需要支付什麼東西。這種獲得方式是受惠於地區的項目資金(公社沒有動用下撥資金,工廠支援了全部物料、人工)。在往後的推廣計劃裏,就要由生產隊提供資金了。
陳主任把全部機器分配完畢。他示意主席台上所有的人起立。他宣布接著進行現場試用演示。儀式結束了。今天被安排進行試用操作的生產隊社員明白,在接下來的時間裏他們是主角。他們跑在最前麵,其他的與會鑒定人員和參觀者在後麵隨著。工作的重心轉移到選定的田塊。
和周密計劃的結果一模一樣,試用圓滿成功。盡管參加了昨天“小試”的人員和地區、縣的業務人員都有精神準備,他們還是對今天的脫粒效率感到震驚。由於麥棵早先已經捆妥,參與搬運的勞力又多(很多參觀者都參加了進去),四台機器一齊開動,二十分鍾不到,就滿足了兩畝多地的脫粒需要。
吳韻琛和徐毓蓉溶在田塊上的人群裏,分享著美滿的結果和公共的喜悅。人們的個人崇拜出現了。盡管在吳韻琛自己看來,他沒做什麼大不了的事,然而地區、縣的一幫人紛紛圍攏到他身邊(徐毓蓉在他旁邊),一邊握手,一邊向他表示感謝,有些甚至表示了感激。既然有人帶了頭,聚集到他們身邊的人就越來越多。徐毓蓉看著勢頭不妙,準備逃離出去,可是已經遲了。到後來人群把他倆圍得水泄不通,站在外麵的人根本看不到他們的人,因而也就不可能知道他們在裏麵經曆了些什麼。在這種情勢下,誰也沒有也不能解救他們,隻能等待人們的熱情自然地慢慢降溫。
終於公社幾位領導走上田邊的主幹道。陳主任召集鑼鼓隊來到道上,接著他宣布了今天最後的安排:用鑼鼓歡送“各路英豪”(他的原話)回村。鑼鼓重又被敲打起來,人們跟隨在後,回到會場。鑼鼓聲中,各大隊的小夥子們扛起他們的脫粒機,一邊與領導道別,一邊上路,回他們的村莊。
也許是剛才被人們透支了他們的感情或者別的什麼,吳韻琛和徐毓蓉在回公社機關的道上似乎有些提不起精神,甚至是有些無精打采的。進鎮道上,吳韻琛拉住她停留了一陣,他往就近的農田掃描了個大半,又把目光推到遠處。他把它們定格在心裏。到了這種時候,他知道以後不可能常來這些地方了,盡管那裏是他和徐毓蓉起步的地方,是培育了她們的愛戀的地方。不容他多想,陳主任在招呼她們了。
機關食堂和鎮上供銷社飯店的能力都被動員起來。公社排出的午餐是一種介於份飯和宴席之間的規格。盡管僅僅如此,地區、縣方麵已經非常滿意,附近公社的同行們更是大大地欽佩。大家分桌而坐,暢談工作,暢敘友誼;盡勁而來,盡興而歸。席上陳主任認真要吳韻琛在公社裏好好休息幾天,到時再回廠。
午後休息過後,吳韻琛和徐毓蓉悄悄地離開機關,去執行他們的私人計劃。徐毓蓉手裏替他拿著個小包。他們飄飄渺渺行去,故意繞來轉去,但目標是明確的。說了也沒什麼,在他的幾次三番提出後,徐毓蓉眼下陪伴他去鳳家水庫還遊泳的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