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們不是衝著這些去的,他們隻是喜歡去。
武侯祠返回勉縣的路不遠。路邊斷斷續續的柳樹已經青了。徐毓蓉認為這一趟很值得。武侯祠裏這麼多,這麼高大,這麼地蒼翠繁茂的柏樹別處是不一定有的。對這些柏樹,吳韻琛把它們與自己在家鄉看到的大柏樹做了比較,他說,家鄉柏樹的樹皮是枯老摧朽的,而這些柏樹的皮是很“細嫩”的,兩相對比,正如八十的老者之於二十的青年。他們評價墓前的桂花樹,歎為不可思議。桂是生長緩慢的樹種,不留心看,一般四五年間看不出有什麼變化。墓前桂花樹的任一分枝就有近臉盆那麼粗,雖然沒有細數有幾個分枝,但分枝是比較多的。它的主幹離地麵不高,因而無法判斷,但由此及彼,主幹之粗是可以想像的,它號稱“漢桂”當不是浪得虛名。諸葛的塑像保存完好,在眼下的年月裏終至無人去動,他們同樣感慨萬千。整個祠墓區樹木很密,末了給人的感覺是清清朗朗的,這也很神奇。他們最後的結論是,隻有屬於諸葛的地方才配有這樣的景物,而且隻有這樣的景物才配出現在他的身邊
他們運氣不錯,搭車回廠很順利,隻是到廠時誤了晚餐時間。他們在莫、蔡處解決了餐事,他們一起自己做的。
有山區鄉村生活經曆的人知道,那裏的人對任何一點的娛樂機會是十分珍惜的。廠區的東南方向隔著一條丘陵的那一邊,有另外一個三線工廠,它生產用於金屬加工的工刃具,是哈爾濱某廠支內的。今天這個廠放映電影,這對於兩個廠和建廠工程隊的職工及附近十裏八鄉的男女老少就是件激動人心的事。吳韻琛從食堂打了飯菜,在往招待所去。徐毓蓉早早回到廠招待所的宿舍,為自己做了準備。她坐在床沿上,在等待吳韻琛到來。自從生活的領域轉移到工廠,他們的情感有了質的蛻變。他深愛著她,她心存感激,一往情深。同時,她也感覺到長久以來,甚至在她輟學以前已經有的一種情愫——不安,正在愈發明晰起來,它像黴菌附著在有機體上一樣,永遠揮之不去,日漸長大,非要纏住她不可。他對她好一分,她的欣喜就增加一分或幾分,然而,不安也增加一分或幾分。她為自己擔心,這種不安會不會發展成什麼,如果再發展呢,她無法往後想像。她解剖自己,也許除了家人的情感、嗬護外還不能習慣或接受外人的情感、嗬護。她曾試圖不讓他為她做這做那,而是由她來為他做這做那。可是不行,倒不是究竟該誰為誰做這做那,而是她的不安紋絲不動,隻見長,不見退。後來,她認為自己是“人生識字糊塗始”了,她從莫德英成天樂嗬嗬的標本裏好像找到了證據。雖然一個人識的字,他的學識、意念是不能刪除的,但她可以不去理會她的不安,當它不存在,對於吳韻琛做的每一件事,說的每一句話,處處以無牽無掛、快樂享受的心態去擁抱它。然而照著做起來,依然是“該有的都會有的”。何況她懂得,莫德英不是也看不出自己心懷不安麼,那麼怎麼能武斷她是那麼地心安呢。實際上,莫德英是把不安掛在嘴上的,隻是認識小蔡後又過了些日子才成天歡天喜地了。徐毓蓉獨自在為自己排憂解難,層層疊疊的思緒沒完沒了。篤,篤,門上響起了文雅的探詢之聲,吳韻琛提著晚餐來了。
天色還沒有全黑,他們與莫、蔡彙合於一處去看電影。他們在河東生產區的廠道上,雙雙對對,結伴漫步,回頭率奇高。一旁,同是看電影的人們都趕超了他們,投來的目光裏附著讚譽,送來的問候裏和著祝福。
“劉師傅,好啊,看電影?”小蔡與鍋爐工“老劉頭”打起問候。
“劉師傅,我們一起走。”莫德英接上話。老劉頭笑眯眯的,來到他們左近。
“年輕人,努力啊!”老劉頭說起話來一點也不示弱。
“嘻嘻。謝謝。劉師傅好。劉師傅您走好。”四人同時送上各自的心聲。老劉頭肩扛坐椅一聳一聳地往前去了。
他們開始上坡。這是聯結兩廠的土路。這兩個廠如果沒有一條丘陵橫臥其間,是可以作為一個廠的。在半坡的位置上有一小片簡易的建築群,是廠裏的副食品基地,主要是為了養豬、養家禽、生產豆製品而設立的,它的綽號符合當時普遍的一種意識形態:威虎山。他們走過威虎山,繼續上坡。他們來到丘陵上,嶺上是一片正在被平整的建築用地。兩台推土機靜靜地停著,顯然駕駛員看電影去了。
“這個鬼地方,建什麼房子呢?”小蔡覺得奇怪。吳韻琛向他們作了介紹。它也是一塊職工住宅工地。它上麵建造供一方是城市戶口,另一方是農村戶口的職工使用的住宅。事情明白了。忽然,莫德英指著河那邊說,“喔,那一邊是兩工的住房,這兒是一工一農的住房。”沒有人接這話的茬。過了一會兒,吳韻琛補充說:“能使用這些住宅的‘工’必須是‘支內職工’或國家分配的大學生。其他的‘工’是無權獲得的。”這話一說完,再沒人接茬說話了。還是樂天的莫德英打破沉默,她讓徐毓蓉好好看看,以後她會住在這裏。徐毓蓉露了露笑容,“它還隻是一塊地”,她回應她。大家四處打量了一陣,接著繼續往前走。
放映電影的所在是露天的,它選了一個三麵有坡中間是開闊地的地點。不用說,開闊地上擠擠挨挨的都是觀眾,三麵坡上也布滿熱心的男女老少。大範圍裏人聲鼎沸,熱情澎湃。如此場景會感染每一個後來者。他們開開心心地一起往開闊地中心擠,那裏有小蔡的隊友為他們準備的凳子。
有一個日子,陳主任來到廠裏。陳主任拜會了各位廠領導,表達了公社和他的謝意。吳韻琛和徐毓蓉引薦他訪晤了小蔡。他消息很靈通,已經得知工程隊將要返回東北。他拜托小蔡為公社留心著,屆時工程隊是不是有車輛不便轉移,為公社通個氣,公社打算買一輛淘汰的輕型卡車。陳主任很親切,他特地說了,事後他會為莫德英家記工分。小蔡認真地應承了陳主任的囑托。
陳主任做完所有事,最後察看了徐毓蓉的起居、生活條件。在她的宿舍裏他向吳韻琛、徐毓蓉布置了新的工作。南鄭縣有個方坪公社,方坪供銷社的領導是陳主任的戰友,前些日子戰友要求陳主任支援他幾個人手,幫助供銷社完成副食品征購計劃。當然光是依靠陳主任是遠遠不夠的,陳主任的人手隻是一部分。於是陳主任就設想派他們及機關裏另一位男性去方坪供銷社工作一小段日子。徐毓蓉表示了她的擔心,目前新農機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對於她的擔心,他們都認為盡可放寬心,不會有什麼困難的。吳韻琛從沒聽說過“副食品征購任務”,引發了好奇心,他要知道什麼是“副食品征購任務”;陳主任說,就目前的季節,主要是把雞蛋收購上來。這時他的書生氣又犯了,他進而問,農民為什麼不主動上交雞蛋而要有人把它收上來。陳主任說,有些事隻有在實際工作中才能明白的。她丟給他一個眼神,他會意到就不再問了。
最後他們商定,大後天出發。借用工程隊的130輕卡把他們和其他一些支援者送到陳主任的戰友那裏,協助方坪供銷社完成副食品征購任務。按陳主任的設想,工程隊提供的車輛大約有乘員十名,加上個人的隨身物品,北京130差不多滿滿當當。接著他介紹了方坪的氣候特征。他把戰友的提醒告訴他們。方坪處在米倉山深處,相比漢中而言屬高寒地域,應當帶上棉衣。他們盡管將信將疑,但畢竟不敢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