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3 / 3)

“吳韻琛,替我拍張照片!”吳韻琛看了她一下,攤了一下他的雙手。

“舉起手來照啊,照完了快過來。”吳韻琛終於明白了她的用意。他兩手的拇指與食指組成一個方框,舉到自己的眼前,做一個拍照的架勢。按常理,他喊一聲“哢嚓”就算完成了任務。然而他並沒有出聲,保持著這個架勢,雙眼透過四指組成的取景框,看呆了。吳韻琛指框中的徐毓蓉盡力在保持一種微笑、悅人的表情,她的刷帚辮露出一點辮梢,遮在額前的頭發應該是齊整的,現在在自然狀態下有一點點亂。一雙略為扁、長些的杏眼含著情意,特別是眼角和眼梢有一種說不明、道不盡的秀美神韻;整個眼位略略鼓起,誠如俗話說的“眼飽磊磊”的。如果繼續描繪的話,那麼“長瓏麵孔尖下巴”、“櫻桃小嘴巴”、“鼻梁高聳聳”就是最恰當不過的讚詞了。吳韻琛看著徐毓蓉,不知時間之多少。“乞……”徐毓蓉笑了,她恢複了常態。

“過來吧!”一聲清脆的呼喊在召喚他。吳韻琛也恢複了常態,經過五曲橋來到她的身邊。她邀他一起研究太湖石。太湖石孔洞虯曲,多姿多態,使她格外興奮。吳韻琛就把蘇杭一帶曆代都把太湖石作為私家庭院的點綴物的情形向她作了介紹,並說明這種石頭就產在那一帶。她們進入涼亭小憩,往涼亭的檻凳上坐。正坐下,她們同時發現她們竟然手牽著手。她們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在一種怎樣的狀態下,兩人的手牽在了一起。更不知道是誰牽了誰,誰被誰牽住了手。徐毓蓉一下子紅了臉,她低下頭,抽回自己的手。吳韻琛看著徐毓蓉飛紅了臉,低頭不語,很是愛戀。

“徐毓蓉,剛才我照相水平太低,你要原諒我。”徐毓蓉知道他是為了寬慰自己而在找話說,可還是不由自主地點了點頭。

“你看,冬天裏的景色也很美,我們甚至可以想見它們在另外的季節裏茂盛生長的樣子。”吳韻琛深情地說。徐毓蓉抬頭看了一下,“是啊。”她回答,“等我們造出了脫粒機,社員們使用它時該多麼高興。”她真誠地向往。吳韻琛把廠裏目前的情況向她作了介紹,廠裏的木模車間已經在安裝設備了,他認為做脫粒機這樣的機構是很快的,我們能提前完成公社交給我們的任務。她看了他一下,打心底裏覺得他真能幹,真好。

“我們造的機器應該不僅能收獲莊稼的果實,還應該收獲有我們的努力。”吳韻琛提示了一種向往。

“我們的努力。”她自言自語。

廠裏派出的車輛於農技站下班後才到達。幾個職工把樣機裝上車。站長在車旁與她們話別,告訴她們等車子出發後他會通知陳主任的。她們坐進駕駛室,車輛載著樣機上路了。

車輛到達公社,陳主任和許多人在迎接她們。樣機好好地展示了一下自己,鎮其它單位的許多人也紛紛前來參觀,鎮上引起了一陣小小的轟動。

晚上,陳主任、其他領導與吳韻琛、徐毓蓉一起探討樣機的製造。陳主任已經發現樣機不十分適用於本地的作業方式。陳主任認為,樣機隻能安裝在場院上作業,這樣就勢必要把未脫粒的莊稼棵運到場院上來。像文市這樣的半山區,地多人少,這樣來作業,運輸工作量太大,恐怕不利於新農機的推廣。本地都是把脫粒用的禾桶搬到田壟裏,然後在禾桶邊上往桶裏脫粒。脫粒後的柴禾是曬幹了再運回村的。在征求了大家的意見後,陳主任作出決定,要求吳韻琛想辦法把機器和禾桶整合成一體。陳主任指派徐毓蓉帶領吳韻琛去生產隊看一下本地的禾桶。吳韻琛聽陳主任分析了情況後,把農技站站長的觀點作了介紹。陳主任和站長的判斷竟不謀而合。吳韻琛心裏真佩服領導們既有實踐經驗,又有工作能力。會完了時,夜已經比較深了,大家在食堂裏喝了點熱粥。

第二天,她們立即去附近的生產隊察看了禾桶。接下來的幾天,吳韻琛整理了樣機的圖紙,編訂了大略的製作計劃。他為回廠製作脫粒機作好了準備。剩下一些製作上的事,他可以回廠後與其他人員繼續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