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3 / 3)

對於人生的第二課,莫德英心裏是酸楚楚的。大約是在她十六、七歲之交的時候,莫德英一生中第一次有人上門提親了。盡管這種事在當時也是違法的,它還是發生了。十六、七歲上的莫德英,雖說還稚嫩些,但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有模有樣。人們甚至在私下裏議論,徐家嶺村長成幾個美人坯子是修了水庫、風水變好了的緣故。她至今能清晰地回憶起那位上門提親的中年婦女的模樣。那個時候已經沒有媒婆這類人物了,來提親的人是鄰村的一位遠親,受人之托,帶了不少禮品並且說了許多讚美她的話,熱切地要獲得這件姻緣。接下來,事情被她簡單地了結——對母親發一通不大不小的脾氣。然而在她內心裏還是十分地滿足,美滋滋的感覺持續了有一段時間。後來拒絕提親的事發生得多了,人們漸漸得出了她要求很高這樣的結論。不過,她並沒有像其他一些被不幸地冠以這種結論的姑娘那樣受到人們的冷落。人們前來提親的熱情減少得不多。俗話說當局者迷,莫德英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確實自己也弄不明白她到底在追求什麼,人們隻是不斷地看到她拒絕提親。一直到她達到公認的應當出嫁的年齡,她的思維方式也成熟些了,她才半明半白,她是在追求自由婚姻,而且要求對像應該具有“城市戶口”。有時,夜半更深,她伴著孤盞捫心自問,是不是她真的是要求太高了。結論是搖搖擺擺的,有時候覺得她是太過份了,可有時她會反問自己,高在什麼地方呢?什麼地方高了呢?青春正斯磨,歲月在蹉跎。莫德英有自知之明,事情並不太嚴重,隻要她在適當的時候把搖頭改為點頭就行了。

石子河穿流在工地裏,把工地分為二個區域。工地上工友們(她已經可以這樣稱呼他們)正在忙碌。莫德英的生活真真切切是改變了,明天她將與他們一起在工地上上班。新生活剛開頭就顯示出順利的征候。她的班長人很好,且不說其它方麵,光是工作中也會受惠很多。她許願未來順順利利。有一條她已經認定,農活她可以做得很好,工業上的工作她要把它做得更好。她產生了一種立刻能做點什麼的衝動。她又感受到一絲孤獨,無論她高興還是情緒低落都無人可訴。

莫德英晚餐後回到住處,小蔡已經在等候她。這使她又驚又喜。她稱呼他:“蔡師付。”小蔡給她送來一隻手拎的白鐵桶。他替她打算好了,用這隻桶打生活用的熱水。在陌生的工地上受到他人這樣的體貼,莫德英倍感幸福。由於是在女性員工的住處,小蔡不能久留,僅僅是禮貌地說了些關懷的話便向她告辭。莫德英見他走到外麵了,於是她趨步走到工棚外。小蔡正在往前走。莫德英剛張了張嘴而後即時打消了叫住他的念頭,她剛打消叫住他的念頭,轉瞬又有了留住小蔡的衝動。“蔡師付!”莫德英終於叫住了小蔡。小蔡似乎也有被她叫住的預感或者盼望。她的語音剛落,小蔡立即回過身來,他微笑著回應:“小莫!”莫德英來到小蔡跟前,她輕輕地對小蔡說:“蔡師付,我們往前走走好嗎?”“好,好。”小蔡連聲說。她們沿著女性工棚區域的小路拐了幾個彎就踏上石子河東岸生產區的主廠道。這條主廠道此時還是三合土作成的路基權充的。她們往北漫步。初夏的太陽落去了西山下麵,天空顯現出黑暗前的明亮,秦嶺黑黝黝的,被明亮的背景映襯著。此刻,天空中獨獨缺少那麵“金黃的圓月”,如果有了它,那真是會憑添幾多浪漫的。然而她們好像並不在乎有沒有“金黃的圓月”。她們一邊斟酌自己的話,一邊雙雙慢慢地朝前走。

石子河上建有二座橋梁,用來連結河兩岸的主廠道。她們來到北邊這座橋梁的橋頭,再往前走就是建造中的鍛造車間。她們走上橋,橋梁對準工地大門,也是將來廠區的大門。她們沒有往大門方向走,而是拐上河西的主廠道,往石子河下遊方向繼續她們的漫步。

這是她們的第一次情感旅程。經由下遊那座橋梁,又回到河東的主廠道,她們重複著前一次的路程並且渾然不覺。到底周而複始地走了多少圈她們不知道。雖然是第一天共處,她們覺得互相似曾相識又相見恨晚。

夜有些深了,小蔡把她送回她的住處。莫德英覺得她是走慣夜路的,膽子又大,所以還是她送小蔡回他的住處。到了小蔡的住處,小蔡又說世上沒有這樣的道理的,小蔡也把她送回住處。她們就這樣在兩處住處間來來回回走了多次。最後是莫德英接受了小蔡的相送,小蔡送她回了住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