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2 / 3)

“和我們這兒大修梯田一樣,你們那兒曆史上肯定有一個大挖河道的時代。”

“這一點我倒是沒想到,我小時候經常這樣想:這些河流要多少年才能挖成啊。”

“魯訊先生在小說裏念念不忘小時侯去外婆家乘船的情景,你小時候到外婆家去玩多半也是乘船去的?”

“是的,外婆家在鄉下,我家在縣城裏,上船都不用走出家門……”

“不走出家門怎麼可以上船呢?”

“家裏靠河的一邊有一步一步石板作成的台階通向水麵,這種台階我們叫它‘水橋’,它的上麵還有門,日常的洗菜、淘米、洗衣、擔水都在水橋上進行的。”

“喔,這真像一個童話故事。”

聽了這些話,吳韻琛有點吃驚,認真地看了看她。“我家鄉有一段民謠那倒真是有童話的味道……”

“快唱。”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開門看見一個小寶寶,一隻镘頭一塊糕……”

“真好,真美。”

“徐毓蓉,你上學到什麼程度?”

“你說呢?”

“我覺得你肯定是個高中生,至多沒有上完三年罷了。”

“何以見得呢?”

“一個人的談吐、氣質是學不會、裝不出的。”

“噢,你是在對我說,你的氣質、學識非常好了。”

“不是這樣,我真心覺得你是優秀的。”

“我領會你的好意,如果文化大革命晚一個月進行,我就有幸參加高考了。唉,我是個苦命的人。”

“對不起,我的為人、說話經常不注意,惹起你的憂傷了。”

“你沒錯!”

“我們說別的,你也說說你的家鄉。”

“乞……”徐毓蓉輕輕地笑出了聲。“我的家鄉呈現在你的麵前,還要我說嗎?”

“我覺得漢中非常好,真所謂山清水秀。春日或者秋日裏,清晨寂靜的山村,你看到炊煙從這裏升起,又從那裏升起。”

“乞……”徐毓蓉又笑出聲來了。“你不應該做個機械工程師,你應該成為一個詩人。不過,最好是個會上灶的詩人,否則炊煙會嗆著你的。”

“我喜歡你取笑我,不過我覺得漢中真美。”

“我的漢中是很美。還在念書的時候,我常常想這個命題:一個人如果沒有詩人情懷,不能感受周圍的美那是不完整的;但如果太超脫,不料理人間煙火也是不完整的。最好是個會生火做飯的詩人。”

難得的一天休息的日子,她們說得很投緣。長日無事,如果沒有人來中斷她們的談話,她們也許是會說上一整天的。

她們正顧著說話,沒注意到有個人推著輛半舊不新的自行車進入了公社大院。那人來到食堂門口,向裏麵喊話,找徐毓蓉。徐毓蓉聽到那邊在找她,就走到辦公室門口,朝那邊看望。她認出了那人是封家溝小學的封校長。她知道,是有代課的任務了。她把封校長招呼進辦公室,遞上開水。封校長確實是來請她去學校代一個下午的課的。徐毓蓉把她現在的情況和吳韻琛的身份向封校長作了介紹,她讓封校長以後提早一點通知她,免得到時找不到她而誤了學生們的課。吳韻琛聽說她要去做老師,覺得這事很有趣,便提出一起去學校看看。封校長當即歡迎他也去學校,並且封校長讓她們騎他的自行車去學校,他自己走回學校去。她們考慮了一下,覺得除此以外又沒有更好的辦法,所以就同意這麼辦。封校長交待她們飯後馬上趕到學校。

她們在允許的限度內,提前用了午餐。她們來到封校長留下的自行車前。開始她沒在意,但見他遲遲沒有摸車,終於她意識到他可能不會騎車。她一邊微笑一邊問他:“不會騎車嗎?”在得到確認回答後,她忍住自己的笑,溫柔地對他說,不會騎車也沒什麼,說一聲就行了。他點了點頭。她推起車子,兩人一起走出公社往鎮的東邊走去。走到鎮外,徐毓蓉停下來,問他:“坐車會不會?”這回他爽快地回答:“會的,會的。”她躍上自行車,慢慢地往前騎,一邊招呼他:“跳上來吧。”她們沿著鎮外的機耕路往前騎行。路的兩邊生長有次生的青岡叢。青岡樹是高大的落葉喬木,但由於不斷地遭到人們一次又一次的砍伐,所以就演化為灌木叢一樣的植株了。吳韻琛穩穩地坐在自行車的後座上,他已經對她的車技充滿信心。徐毓蓉不緊不慢地蹬著車。機耕路平平地往前伸展,它暫時還盤垣在鎮子所在的台地上。老鄉稱這種台地為“塬”。她們騎行一段路程後,一座與徐家嶺水庫差不多大小的水庫出現在車的側前方。對於水庫她似乎熟視無睹,但它給他帶來一份驚喜。本地人覺得平常的,對他來說都是新奇的。

“這座水庫叫什麼名?”他對她說。

“鳳家水庫。”她回答。

“真是個充滿詩意的好名字。”他在後座上自言自語。

“開頭是叫封家溝水庫的,後來有個人在護坡上寫下‘鳳家水庫’幾個字,以後大家就稱它為鳳家水庫了。”

“那倒是無名氏的作品了。”他說道。

當他正淘醉在風景中時,一陣急促的說話灌入他的耳中:“不要再說話了,坐穩,把牢車,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亂動,不要跳車。”他還沒弄明白怎麼回事,車子在她的操縱下,拐了個幾乎九十度的彎,對準一長溜急坡一頭駛了下去。開始車速不是很快,他沒覺著有什麼異常。車速一點點快起來,一會兒工夫,它近乎在“飛馳”了。吳韻琛有些害怕,趕緊叫她捏閘減速,可得到的回答是要他不要亂動,不要跳車。車真的在“飛馳”了,這時他隻能聽天由命。他牢牢把住身下的後座,一點都不敢亂動,任由自行車在她的掌控下向坡下飛馳。她們平安地到達坡底,車一抬頭,靠著慣性再前進一陣,就進入一個自然村。

封家溝小學在這個自然村隻有一間教室,有二、三十個年齡相近的少年作為學生組成一個班級。不同的班級分別設置於不同的自然村。每個班級的各種課程都由同一個老師授課。學校的管理機構和員工的生活設施設置在另一個自然村上,所以學生上學和老師授課都是很辛苦的。她們到達的時候,封校長已經等候在那兒,他接過他的自行車回另一個自然村。徐毓蓉與學生不是太生疏,所以比較容易地召集學生開始上課。吳韻琛無所事事,他就在附近走走,以此來消磨時間。

放學後徐毓蓉和部分同路的學生一起走到村外。她和他會合在一起。師生們很有禮貌地互相說了道別的話。她們看著學生們漸漸遠去後就上路回公社。為了師生路上的安全,學校放學是比較早的。步行回公社大約有一個小時的路程,所以她們有足夠的時間可以由著自己的興致走。

出村不遠,她們就來到剛才吳韻琛曾經擔驚受怕的大坡前。她們一邊說著話一邊上坡。吳韻琛要她以後下坡不要這麼快,這樣太危險。她倒是不以為然,上坡下坡她早已習以為常。不過她還是自認,這樣做是為了嚇唬嚇唬他。她們來到坡上,來時曾經經過的水庫就呈現在麵前。她們清楚地看到水庫壩體的石條護坡上刷寫著四個大大的紅字:鳳家水庫。她們雙雙小憩在壩上,目光徜徉在好似天地專為她倆造設的山山水水間。她們繼續往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