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xxx信箱,是吳韻琛所在的廠子。當時都是這麼來命名這類工廠的。這個工廠分布在一條老鄉稱為“石子河”(或獅子河)的河流的兩岸。所以沿河的兩邊規劃建造兩條廠道,這樣一來,石子河也就被約束在兩條廠道之間。河東岸的一條廠道貫通整個生產區,河西岸的一條串聯起廠內的辦公、後勤區及廠外的生活區。石子河自北邊的秦嶺山裏流出。它隻是一條涓涓細流,可是遇到天降大雨它即刻就會變成一條奔騰咆哮的河流。廠子位於秦嶺的腳下。你最好能來到此地,你就會明白——秦嶺,它是深黛色的,高大、峻峭的。站在廠裏往北偏東的方向望去,可以看到秦嶺山體上的一座懸崖,按遠近比例推測,它有一、二百米的高度,它正對著日出的方向。如果是晴天,當廠子還在晨霾的陰影裏時,這座懸崖就已被朝陽的光線染得金光燦燦。和其它有這一類特殊景觀的地方一樣,關於這座懸崖,當地也流傳有一則粗俗的故事:一個“啞姑”由於某種原因而從這座懸崖的頂上跳了下去……故事始創者的意圖現在已無從知道,聽故事的人也是聽聽罷了。
星期一上班後,吳韻琛先是去了工程隊,和一起工作多時的人們話別。接著他就去廠部辦公室報到。當時和現今的行事方式是不一樣的。當時建造新廠奉行的是“先生產、後生活”方針,所以廠長辦公室、廠部辦公室、各科各室都在幾排紅磚平房裏。另外那時是按照各工廠的“級別”來定它的非生產設施配置的。這個工廠和其它一些同類的工廠被定為“縣、團級”,所以廠裏配有當時幾乎千篇一律的“北京牌中型軍用吉普車”。吳韻琛到達廠辦的時候,廠長已經派車去接文市公社的陳主任來廠。陳主任到廠後,廠領導班子成員與陳主任、吳韻琛一起設想、研究了有關“支農”的事,廠長也有讓陳主任和吳韻琛先互相熟悉一下的意圖。在廠長的陪同陳主任參觀廠子的時候,吳韻琛用車子去取了行李和生活用品。大約在上午十時的時候,陳主任準備上路了。廠長一幫人與陳主任一起走出廠長辦公室。北京中吉普已經準備好了。吳韻琛鑽進車子的後座裏。車子緩緩開動起來,其他人在車子後麵跟著,一邊在熱烈地交談。車子和它身後的人們往廠大門方向行進。他們來到廠大門外麵,陳主任跨上車,坐在副駕駛座位上。許多隻手握在一起,廠長最後對陳主任說:“公社裏不管有多少要求都可以提出來,廠裏都應該幫助解決。”“謝謝、謝謝。”陳主任真誠地表達謝意。廠長他們還在後麵揮手,車子往前越開越快。廠長沒有按先前的設想親自送吳韻琛去公社。
中吉普開出廠外約二百米後,往右打了個近乎一百二十度的折彎,拐上一條和工廠差不多同時開工建造的簡易公路。公路是土路,路麵上灑有一些小石子。雨天車子在它上麵通行肯定是很困難的,但路麵幹透後,還是很管用的。它順著北邊高山的山腳,劃出一條大弧線向東通達文市。公路在處女地上肆意前展。駕駛員小張操著方向盤,專注地開車。車窗的左邊是直接與高山相連的坡地,另一邊是不斷降低下去的梯田。漢中的冬天本來就不冷,此時晚冬的暖陽直照下來,更加使車子裏的人添了幾分喜悅。東幹渠相伴在公路的一邊,有時又跑到公路的另一邊。陳主任看到渠裏的水眼下盡管不是很豐沛,但還是在往前奔流,很是滿足。陳主任在車上多次談到技術革新的事。他囑咐吳韻琛,工作不是很困難的,主要是農村比工廠艱苦許多,希望他有思想準備。同時陳主任也說了,公社裏會盡力安排好他的生活,公社裏派有專人協助他的工作。吳韻琛麵對這如此真誠的農村領導,反倒生出幾分不安,生怕自己工作做不好有負公社、工廠的期望。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地在這兒幹一番。車子行駛的範圍基本上在文市公社的地界內,從右側車窗看去,在由梯田組成的丘陵地帶裏,分布有大大小小的村落,也有散居的單戶人家。吳韻琛的工作有助於改善村民們的生活,他產生了一種責任感,並且希望能勝任這種責任。
北京中吉普開進了文市鎮。今天是文市鎮趕集的日子,村民們肩挑身背,來來往往。車子在人堆裏“步行”。村民們好奇地看著自己從未見過的中吉普,有些大膽的村民紛紛用手拍拍車身。車子裏的人也體會到村民的友誼,因而格外顯得高興。中吉普終於停在了公社大院前麵的空地上。車子周圍的村民們忽然像有人指揮的那樣集體往後讓,大家都和中吉普保持一段距離。陳主任下了車,吳韻琛跟在身後。此時一個角落的人叢裏有人叫了一聲“陳主任!”陳主任趁時回身,隔著車子向村民們揮手。“大家好。”陳主任很得體地回報村民們的熱情。陳主任招呼吳韻琛,一起走進公社大院。公社裏的幾乎所有的工作人員都迎了上來。陳主任吩咐有關人員去搬車上吳韻琛的東西,接著宣布下午一點正,公社全體人員在會議室開會,歡迎吳同誌。吳韻琛站在人叢裏邊,被大家的熱情弄得有點不太適應。此刻他當然不會注意到在人叢的最外圍,有一雙美麗的眼睛正注視著他。他也不會理解,能夠在公社裏工作的人,都是本地見多識廣、有身份的人,他們主要是第一次與被他們敬重的大工廠裏來的人打交道,所以顯示出不同往常的熱情。公社的工作人員一般是比較識趣的,表達了熱情後,大部分人員回各自的辦公室去了。幾個應該留下來幫助陳主任招待吳韻琛的幹部,隨著陳主任、吳韻琛進入了陳主任的辦公室。
陳主任的辦公室在大門的右方一排坐北朝南的房子的中間。陳主任本人單獨一間辦公室。辦公設施樸素、大方。辦公桌是自製的,比較大,表麵塗刷了農村裏常見的土製紅漆;幾隻木質靠背椅子是白坯的,還沒有上漆;一條麵特寬、長度特長的條凳,倒是顯得與眾不同,看上去是有不少年頭了,可能是“土改”的“勝利果實”。大家坐定後,陳主任親自給吳韻琛遞上茶。吳韻琛忙不迭地起身雙手接過杯子。“小吳同誌,有你們工廠的大力支持,我們文市公社試製新農機的任務就能夠很好地完成。”陳主任說到了吳韻琛這次“支農”的主題。“是的,我們農村的同誌真要好好謝謝工廠的同誌。”其他一些幹部也表達了對工廠的讚許。吳韻琛確實說不上什麼,隻有聽陳主任他們介紹具體情況。陳主任接著告訴大家,試製新農機的任務,地區行署非常重視,行署把這個任務交給文市公社,是公社的光榮。對於陳主任想又快又好完成這個任務,吳韻琛獲得了深刻的印像。
陳主任安排吳會計陪同他用在文市公社的第一餐。陳主任還特意在“老吳”與“小吳”這樣的巧合上開了點小玩笑。吳韻琛融合在公社的工作人員裏,與老吳會計一起在食堂裏用餐。吳韻琛就這樣開始了在文市公社裏暫時性質的工作、生活。午休的時候,吳會計引導吳韻琛先是在文市鎮上走馬觀花地走了一圈,接著他們回到機關裏,吳會計讓吳韻琛熟悉一下機關大院的環境。吳韻琛發現,公社的辦公用房的布局是很巧妙的。它總的特點是,從外表看是一間一間獨立的布局,可是內部卻可以隨意組合空間,即可以二間房合為一間房,也可以更多間房合為一間房。就算是每間單獨的辦公室,可以從裏麵互相相通,或裏麵隔斷而由外麵相聯係。會議室在坐西朝東的那排房子的中間,亦即正對著大院的大門的位置。它是由四間房合而為一的,所以是很寬大的。最後,吳韻琛隨吳會計走進會計室。吳會計對工廠目前的情況非常在意,他仔細地向吳韻琛了解這一切。在得知工廠還沒有開始招用工人後,他顯得很高興。他們正說著,陳主任派人來招呼他們過去。吳會計和吳韻琛都知道,該準備下午歡迎會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