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3)

又一刻,父女倆說到了今天要去公社的事。老徐囑咐女兒對陳主任要恭敬,少說話,多懇求。徐毓蓉不斷地點頭,表示會按爸爸說的去做,同時想到自己確實是頭一遭去辦這種事情,見了陳主任還真不知道怎麼行事呢。好在陳主任畢竟和爸是戰友,又來過自己家好幾次,也見過自己幾回,陳主任對自己還是很好的。想到這些,徐毓蓉又有了幾分底氣。徐毓蓉很明白,這件事是自己的頭等大事,不應當選擇的,而是應當緊緊地抓住它的。莫德英在灶間裏幹灶上的活,一麵聽著父女倆的說話,一麵真心替小姐妹高興;想想毓蓉真是有出息,竟然能夠一直讀到漢中城裏的高中,現在又要去公社裏工作,要去做吃公糧的人了(真誠的德英真是這樣認為的)。“毓蓉,準備準備,該去了。”天已經大亮了,德英的嗓門也毫無顧忌了。

徐毓蓉接過爸爸手中的包包(實際上是個布口袋),習慣性的去看了熟睡中的弟弟。徐毓蓉和莫德英手拉著手,跨出了家門,又同時回頭招呼了老徐,上路了。老徐看著她們,她們剛走出場院,拐了個彎就被場院邊上的芭茅遮住了。芭茅斷斷續續的地方,又能看見她們,接著她們又被連蔽的芭茅遮住了。

村子到文市鎮上的路大約有十華裏,這對她們來說不是難事。淺山區鄉間的路,在不要繞大彎的情況下,一般盡量保持在同一等高線上,有時為了避免繞大彎,就要先下坡(上坡)再上坡(下坡)。時間還早,她們不必著急趕路。兩位姑娘相互之間說著悄悄話,行走在清早的鄉間小路上。她們走到了一處路的彎凸部,徐毓蓉停下了。這兒顯得很開闊。她一隻手牽著德英,另一隻手攏了一下頭發。她向山外望去。遠處的平原上,村落密布;村落籠罩在輕輕的晨霾裏,那裏是她的許多小姐妹嫁過去的地方。她往近處看,坡上、坡下,都是層層疊疊的梯田。這些梯田都是她和村民們一起在這幾年內修築的。國家興建了東幹渠,有了水,就可以修田,就可以種水稻,生活也改善了。眼下的時節,田裏隻剩下禾根,一種綠肥草——紅花草把田畝抹得一片蔥綠。莫德英拉了她一下,她才回過神來。

“毓蓉,你在公社裏工作了,以後我到鎮上時,也有個地方可以歇歇人、喝口水了。”莫德英邊走邊說。

“是的,那是肯定的。”毓蓉回答她。

“毓蓉,村裏人都說我倆的婚事會是最順利的,可是我們卻快要是最末的兩個了,你說,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莫德英終於第一次向小姐妹擺出了心中的大疑問。徐毓蓉本來想打趣她,比如可以說:“怎麼樣,想男人了吧!”但是眼前的問題真是太嚴肅,太認真了,太不合適進行打趣了。

“德英,我也經常這樣問我自己的。我想,主要是我們有意無意間總覺得不甘心,總覺得前頭會更好一些,再堅持一下。這才造成了這樣的結局。”徐毓蓉仿佛覺得在向周圍的空間,向大自然說話。

“毓蓉,我文化淺,不太懂你的意思,不過,我總認為他們來提親,不是真心愛我,而是在當地沒辦法了,才到我們這樣的山村找對像的。”

“德英,不能這麼看他們,人家也是認真地在討生活,他們那兒的姑娘都往漢中那邊去了。”也許是因為今天徐毓蓉去解決工作問題這樣嚴肅的事情,引發了兩位姑娘關於人生的思考。不多久,山路上飄出了姑娘特有的銀鈴般的笑聲。她們可能真的在相互打趣了。山路十八彎,還有上坡,也有下坡。兩位姑娘在往前走。漸漸地,文市鎮在望了。

文市鎮不大,一條高爽幹淨的土街,東西向橫貫全鎮,街道不過百多米,街的中間有條小點的街是往北去的,被稱為北街。北邊秦嶺腳下和山裏的鄉民都是從這條北街進鎮,其餘三麵的鄉民都是從東西兩頭進鎮。通往漢中的柏油公路在鎮的西頭。徐毓蓉、德英她們就是先跨過公路,再進鎮的。公社機關大院在往山裏去的北街上,座西向東。大院顯然是新中國建立前建造的。大院當街的是一麵高牆,高牆與街之間留有適當的空地。高牆上有大院的門洞。門洞是那種上部成拱形的,高度完全與高牆相匹配。整個建築給人莊嚴、威武的視覺衝擊。兩位姑娘雖說在田地裏幹活能夠不讓須眉,但在此刻卻不免顯的嫩嫩的。她們怯生生地向公社大院裏張望。院子裏邊大門兩側各有四、五米的空地,其餘地段和院落的另外三麵都是一間間相連外表相同的房子,房子是帶風雨廊的。她們站在門口,不見有人來招呼她們,她們在門洞裏磨蹭了一會,於是就走進院子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