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事比她們想象的要順利得多。其實陳主任已為徐毓蓉安排好了。其它領導也隻是說了一些歡迎來工作,希望好好工作之類的話。所以兩位姑娘幾乎是笑著蹦著走出公社大院的。盡管她們在陳主任的關懷之下,在公社食堂吃了午飯(是不用付錢的“客飯”),但她們還是一致地走進了鎮上的飲食店,一人要了一碗“麵皮”,發泄了起來。
“毓蓉,是不是讓你做會計?”莫德英迫不及待的要知道。
“哪裏是做這個,陳主任說了,讓我寫寫公社的宣傳材料,主要工作是在食堂裏幫廚,如果公社裏的代課老師萬一補不齊缺課,我還要做小學的代課老師。”徐毓蓉複述著陳主任的話。
“另外,陳主任要我好好工作,要有耐心,等待轉正的名額。我現在還是轉隊分配的。”徐毓蓉對小姐妹說著自己也不太理解的話。對於“轉正名額”、“轉隊分配”這種連毓蓉也不太理解的名詞,莫德英更是如在雲裏霧裏了。好在兩位姑娘都被極度的愉快統治著,對這些與徐毓蓉今後的人生休戚相關的名詞,也就沒有放在心上。吃了麵皮,說完了高興的話,兩位姑娘還是覺得意猶未盡,不願意站起來離店回家。在這種特殊的時間段上,有文化知識的人的長處就顯露出了。徐毓蓉故作神神秘秘的樣子,對德英提議;“我們倆,今天不要下半天的工分了,幹脆去一個地方。”莫德英本是個急性子人,哪裏經得起徐毓蓉如此**。不過,她自有她行事的方法。德英一下子站起來,擰住徐毓蓉的嘴(當然是輕輕地擰的),命令道,“快說,去哪兒?”
“好妹妹,放了手,我說,我說,我們去郭家灣看那裏的大工廠。”徐毓蓉說出了自己的提議。
從文市出發,去郭家灣後再回家,與直接回家相比要繞一段彎路,所以要多走六七裏路。郭家灣與文市的路程比徐家嶺要遠些。郭家灣雖說是屬於文市公社的,但它處於與另外一個公社相接的邊界上。郭家灣的村民平時一般都不上文市趕集,而是上薑營鎮采辦生活用品和出售自家自留地的農產品。盡管要多走六七裏山路,又要損失半天的工分(農民的“工分”等於城裏人的“工資”),兩位姑娘還是張著美好心情之帆,懷著對工業化的無限憧憬,輕鬆地朝郭家灣走去。
去郭家灣的路,前一段不太需要上下坡,越接近郭家灣,路也越“有形”。這後半段路,就是穿行在大地波浪的波穀和波峰間。我們用物理學的語言來說,就是路的空間分布猶如一條垂直平麵裏的正弦曲線。兩位姑娘又一次爬到一脈丘陵的頂上,忽然見到前麵較低的一座丘陵被削去了上半部分,在削去上半部後形成的平地上,造了一個很大的正圓形的水泥建築。及至到了近前,她們繞著這個圓形建築轉了一圈,當然她們還是不明白它是什麼東西,幹什麼用的。看看坡下,工廠(實際上是“工地”)就在穀地裏。她們順著附在圓形建築上的踏步,上到了它的頂部。工廠看得更加分明了。很顯然,工廠還剛開始建造。隻是位於廠區邊緣地帶的一些不太高的房子造了起來。在廠區的中心部位,極有規律的分布著一列列與地麵齊平的中間帶四方形凹洞的水泥墩子。在這些墩子之間的空地上,用木板圍成的型腔裏,澆築了水泥。在整個廠區的範圍內,不時地從這裏、那裏閃出大白天裏也很清晰的強光。人們在忙碌著。較遠處,幾台推土機在轟鳴,同時製造著平地。倆姑娘被眼前的人力改天換地的能力折服了。她們當然不會想到自己也可以有這種強大的力量,卻隱隱約約的感到這些工廠也許會給自己帶來些許好處。她們走下圓形建築,從被機器開辟出的長條形平地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又從那一頭走到這一頭。雖然什麼也看不懂,但她們似乎是在極盡全力地把看到的一切放進自己的心裏。她倆有時又緊緊地靠在一起,都斜著身子,互為支撐;她們的眼神又像在看,又像在想。太陽一邊籠罩著兩位姑娘一邊西移。
日漸西沉的太陽提示兩位姑娘,該回家了。她們在經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後,走在回家的路上。想到爸爸也許正在著急,毓蓉於是就加快了腳步;她想像著爸爸聽了她述說今天的“經曆”後開心的樣子,她意會到腳下一陣輕靈。她們走著走著就消失在暮靄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