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曠世天才2(3 / 3)

這些話放到今天就是瘋話。但是今天醫學家對人腦的研究,其實仍沒逃出這個思路:大部分醫學家不相信人的意識能超越於物質存在,而是認為大腦的物質運動是人的精神思想產生的根本原因。

在其他流派的哲學家看來,機械論未免過於冷冰冰,而且後麵我們會說到,它還會導向一個非常危險的結論。因此它一直飽受批評。然而我覺得,無論最終對它的評價如何,機械論本身的初衷卻是很美好的:它要建立一個用數學統治的美麗新世界。

17、18世紀的人們相信、崇拜牛頓的學說,那時的機械論也被認為有著偉大的前途。機械論者希望,有一天在醫學、心理學、倫理學、政治哲學等領域,都可以應用牛頓力學,或者像牛頓力學那樣用幾個簡單的數學公式去解釋它們。

到了那時,人類理解、設計社會也可以像用力學去計算天體一樣簡單便捷。人類可以按照這些公式,設計出一個完美且穩定的社會。我們可以自信滿滿地保證每一個社會政策都是對人類利益的最優解,就像我們可以保證每一個新發明的機械都是對力學的最優解一樣。那樣可以避免多少人間悲劇啊。

或許有一天,人們發現解讀世間萬物的密碼真就存在於一組數學公式中,一切都豁然開朗,人類對世界的見解跨入了全新的時代。這夢想不切實際嗎?在牛頓之前,人們也沒想過運動的規律原來可以這麼簡單呀。

在我看來,機械論寄托了一個理科生對世界最美好的幻想:

偉大的宇宙啊,你無論多麼廣闊多麼複雜,終將歸結於數學公式之中。

機械論,也就是機械唯物主義,它對我們普通人最大的優點是:很容易被接受。

人活著就要和物質打交道,這是最基本的事。你想想,假如有一個為了一日三餐要忍受肉體痛苦搬磚挖牆的工人,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想辦法用盡各種肢體技巧來勞動以減少肉體痛苦,想辦法多掙一口飯以滿足口舌之欲,對於這種時刻和肉體感受鬥爭的人來說,你和他講什麼唯心主義?那自然會被當成不食人間疾苦的無聊空談。

而且機械論還有日益強大的科學奇跡做後盾。隻要你稍微了解一下現代醫學,就很容易接受“意識乃是神經活動的結果”這一機械論最關鍵的結論。可以說,我們周圍生活的大部分人,對生活多少都要帶一些唯物的觀點。

然而機械論也有弱點。

雖然人們可以通過實驗證明物質能對意識產生重要的影響(比如腦萎縮會降低人的思考能力,打一棍子可以讓人立刻昏厥),可以證明人類不能靠思想意念去改變物質,但是仍舊不能證明意誌就是完全由物質決定的。

當一個人的身體失去生理功能而死去的時候,我們看到他一動不動,對刺激沒有反應,我們認為他的意識消失了。但我們如何去證明這一點呢?或許這個人一動不動僅僅是因為身體失去了生理功能,而不是意識消失呢?雖然這個假設感覺上很古怪,但是機械論卻難以反駁它。

還有另一個反駁。唯物主義說物質不依賴於意識而存在。但是,當人沒有意識的時候,又怎麼知道那些物質是存在的呢?唯物主義者或許說,科學可以證明,但是科學要建立在經驗的基礎上。在意識無法觸及的領域裏,自然無法產生經驗。因此科學對這些事物隻能猜測,卻證明不了任何東西。你或許不會同意,但沒關係,對於這一點,我們後麵還會說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