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這些家長不光陪讀,更須陪學。為了肩負起輔導孩子的神聖使命,家長們不惜放棄自己的工作、休息和娛樂,甚至還得四處奔波購買教學參考書,致使新華書店一度出現教師參考書脫銷的局麵。
人們不禁要問:家長什麼都幹了,要你教師做什麼呢?一些家長說,我從小就搞輔導孩子,談何容易?過去學校要求我們每天為孩子的作業簽名,後來發展到出IZ1算題、聽寫、檢查背課文這些還勉強能完成,如果要求我們給孩子指導複習,實在難以應付。
教育界人士認為,讓家長充當家庭教師,實在是教育的倒退,其背後深層次的問題不容忽視。
呼喚師德,來自民族的心音
在世人目中,一個師字重千鈞。
教師自古崇尚高潔,是知識的象征、道德的化身。教師崗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師者無論什麼情況下,都要以奉獻而不是索取去擁有人生、贏得尊重。人們評價一個教師,也不是看其富裕程度或斂財手法,而是看其身教言傳,為文明的延續和社會的發展培育人才,這是教師最大的義。如果舍棄這個大義去撈蠅頭小利,那不僅是對自己高尚人格的背叛,更是對神聖教育事業的褻瀆。
1997年3月,全國政協八屆五次會議期間,師德問題成為委員們關注的焦點。委員們認為,教師是特殊職業,不能按一般標準要求,師德要百分之百地端正。但當前在不少地方確實存在師德下滑問題,如不能盡快解決,將嚴重影響。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和中華民族的未來。他們呼籲:大力加強師德建設的監督,采取有力措施改變局部地區或部分學校的這種狀況,實行教師淘汰製,純潔教師隊伍,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誌強調: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是中小學轉向素質教育的關鍵之舉。
這些年來師德之所以滑坡,除了社會上拜金主義思潮的影響,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應試教育的嚴重扭曲。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同誌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應當看到,搞素質教育很不容易,而搞應試教育倒反而比較輕車熟路,可以不顧孩子身心的特點和需要,隻需按照考試的要求,每天給學生解題、布置大量的家庭作業、經常考試就行了。久而久之,自然使學校和教師忘記了育人,忘記了教師育人時自身應具有的基本品德。
李嵐清副總理還指出: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一代高素質的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予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神聖職責,也是對廣大教師提出的殷切希望。每一位教師都應當站在時代的高度,樹立強烈的貢任感和為人帥表的敬業精神,劈刀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
一位老教師是這樣袒露心跡:教師職業需要你永遠擁有一顆火熱、誠摯的童心;永遠擁有一雙公正、誠實的眼睛;永遠操著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語言;永遠想著給學生新鮮聖潔的思想。
師德回歸,既是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的強烈心音。
世紀之交的今天,我們想請每一位教師都捫心自問:自己是否真的能對教師的神聖職業問心無愧?自己將以何種姿態為到來的21世紀培養出合格人才?
1998年:如花少年死於加罰作業之後
這是選自1998年5月17日《深圳商報》上刊登的一篇報道(作者陳維禧):
1998年5月7日,烏魯木齊市的新疆自治區建工學校學生李星睿沒有完成語文作業,代語文課的班主任陸旭輝讓家長李小平到學校去一趟。陸對他說:請把你的兒子帶走,我管不了啦!還沒來得及說什麼,李已被帶進教室。
李星睿坐在教室中排的第一桌,陸拽他站起:走吧,跟你爸爸回去。陸老師把孩子連推帶搡地趕出了教室。
陸老師還對李小平說:你把孩子領走,什麼時候完成了罰的作業(抄寫小學教科書第12冊語文課本1~18課),什麼時候再來上課。李星睿一言不發,隻是一味哭泣。
到了家門前的道路口,李小平對兒子說:你回家吧,就在大房子寫作業,我去上班。又問:你知道寫多少作業嗎?李星睿點頭,父子倆就這樣分了手。
中午1時40分,李小平夫婦下班,卻敲不開家門。李小平用鐵棍撬開門,妻子牛新敏呀地驚叫了一聲。李小平看到,兒子軟軟地躺在地上。
走進房間,他們看到的情景是:房門的拉手上係著一條紅領巾,用紅領巾係成的套環內掛著李星睿的脖子,他嘴裏吐著白沫,軀體軟遝遝地橫躺在地板上。
李小平趕緊把兒子解下來,一邊為兒子做人工呼吸,一邊讓妻子去找醫生。醫生來了,說得馬上送醫院。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搶救,兵團醫院的醫護人員遺憾地對孩子家人說:孩子的搶救工作全部都是無效的。
班主任陸旭輝對李星睿的評價是:紀律和其他方麵有進步,但經常不完成作業,學習成績很差。為了讓他升人中學,她不得不對他的學習抓緊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