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3 / 3)

對上課遲到的學生,一位教師高聲訓斥:你懶,你媽也懶,你爸也懶,你們全家都懶!

對回答問題不好的學生,一名教師惡狠狠地罵:你回答得一點也不對,你真是個最笨的蛋!

一位班主任把自己的鋼筆丟了,他啟發學生說:老師的筆丟了,大家說怎麼辦呀?學生回答:我們每人交5角錢,給老師買一支。一個學生沒交錢,被教師攆回家了,他的家長無奈,拿著兩個雞蛋到集市上賣了,才湊夠了5角錢。

1996年6月,在全國構建督導評估機製推動實施素質教育汩羅研討會上,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誌說:愛學生是首要的,現在濫用懲罰手段的事例很多。在某地學生投訴中,體罰、變相體罰比例達15%。輕則訓斥、罰站、罰跪,重則毒打。現在則是罰款成風,什麼都罰款,遲到、曠課罰款,違紀罰款,考分低也罰款。罰款也引進到教學管理之中。某地學校明文規定考試不及格的罰款,這是極其錯誤的。

師德問題,被1997年第一期的《半月談》雜誌列為全社會關注的七大教育熱點之一。

記者最近到北京的一些學校采訪,問及當前教師隊伍存在的最主要問題是什麼,被問的教師幾乎都眾口一詞:師德建設。

師德、師德你真的是現代人丟失的草帽?

比體罰更可怕的是精神虐待

隨意嘲弄、諷刺、挖苦學生,比起體罰來危害更大。這種方式也稱心罰。

有的老師在差生麵前,總是一副冷麵孔,還有的老師將差生編成一個組,讓全班同學孤立他們。北京海澱區一位三年級的女同學哭著對我說,因為她頂撞了老師一次,老師讓全班同學疏遠她,誰都不許理她。每天,她獨往獨來,已經一個多月沒和同學說話了,提起上學,她就嚇得要命,夜裏常常哭醒。

還有的教師將學習差的學生打入另冊,排坐位放到遠離集體的地方,貼上弱智標簽,另眼看待。這些同學作業可以不完成,統考可以不算數,午睡時讓弱智學生當巡視員,自習課時當清潔工。用教師的話說,這叫丟卒保車。但他們是否想到,拋棄一個學生,對一個班級、一所學校來說隻是幾十分之一、幾百分之一;可對學生本人來說、對一個家庭來說,卻是百分之百的損失!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的教師在批評做錯事的同學時,常常諷刺挖苦、粗話罵人,對學生進行不負責任、誇大其詞的全盤否定,尤其對後進學生采取歧視的態度,甚至進行人格侮辱。批評教育不是耐心開導,而是拿大話威脅恐嚇,什麼下次再犯就不讓上課、記處分、送校長室處理等等,使學生終日神經緊張、提心吊膽。其結果隻能是挫傷孩子的進取心,養成怯弱無能、膽小自卑的性格。

很少有教師注意這種行為給孩子造成的巨大傷害。一位心理學家分析,缺乏教師愛撫鼓勵的孩子,心靈所受的創傷更深,智力和心理發展所受的損失更大。也就是說,這種做法會產生比打孩子還要壞的後果。

一位教育專家疾呼,精神虐待是對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全麵摧殘,訓斥和咒罵一個對自己的錯誤已經認識的孩子,隻能損傷他的自尊心,甚至使其悔改之意蕩然無存。

責任心也成了逃學的孩子?

學生逃學,教師總免不了要批評。而現在教師責任心也一如逃學的孩子,許多學校和教師隨意遠離自己的職責,把本該肩負的責任下放給家長,引起社會與家長的不滿。

長期以來,學生家庭作業每天由家長簽字,在一些城市中小學十分普遍。上海馬當路小學四一班學生家長王國全坦率地說:每天為孩子作業簽字,家長確實很累,這不僅是體力上的,更有心理上的。由於家長知識水平參差不齊,給孩子檢查作業常有不懂的地方,在孩子麵前很尷尬,心理上感到很累。

教育界人士認為:教師不應當把簽字、輔導作業作為一項任務硬性布置給家長。家長對子女教育,應從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入手,而不僅僅是輔導孩子默寫生字、改錯題等。家長不能替代學校的教學任務,教師不應當把學校的教學任務下放給家長。

一位當醫生的家長對筆者說,最近她越來越害怕開家長會了。原因是,過去家長會是教師向家長介紹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確實能起到家庭和學校的溝通作用。而如今的家長會早已變味了,家長一落座,便開始聽老師的訓話,不隻是班主任訓話,而是幾位任課教師輪番訓話,接著就是布置任務要求家長抽出時間來輔導孩子的功課。

有的學校開家長會,要求家長帶上孩子平時用的課本、紙、筆。家長會上,教師在黑板上書寫各科考試複習要點,要求家長回去後據此輔導孩子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