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2 / 3)

當掠奪式教育的烏雲長期籠罩中國孩子的時候,中國的大人們卻很少考慮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最終是否會大打折扣。而當他們的孩子長大之後並非像他們所預料的成為真正具有健康人格的參天大樹的時候,理應深刻反思的當然不應是孩子而是孩子的教育者和監護者中國的教師和家長們!

老師,我為什麼看不起你

編輯老師:

您好!首先真誠地感謝您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看我的信。我今年16歲,現在一所普通高中讀書。作為學生,我一直是崇拜老師的,可是最近經曆的一件事卻使我感到難以置信,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我感歎我所崇拜的她竟是這樣的醜陋,這樣的卑鄙!為了這,我氣憤地寫了一篇稿子叫《老師,你為什麼讓我看不起你》,我想把它和這封信一同寄給您。我迫切地盼望您能給我一個正義的回答!

此致

敬禮!

貴刊忠實讀者菁華

下麵就是菁華同學《教師,我為什麼看不起你》的全文:

用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兩句詩句來形容老師,從小學到初中,我未曾懷疑過,也不去懷疑。

可是,上高一以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對於別的老師我還是不去懷疑那兩句詩的。但對於班主任老師,我卻不得不有了一些懷疑。

班主任是位女老師,衣著樸素,看上去完全是一個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的好老師。開學的第一天,我們是在她的笑聲中愉快地度過的。由於我遲到,靠教室前排的位置已經被一張張陌生的麵孔占有了,而且多數都是大個子,我隻好坐在第七排。但我想:這沒有什麼,反正我個子矮,不久教師肯定會調位置的。一個月過去了,我並沒有發現老師有調位子的意思,但我還是耐著性子等待。第二次月考以後,我實在是忍不住了。因為我不僅個子矮,而且近視,聽課十分困難。我於是鼓起勇氣去向班主任老師求助,請她幫我調到前麵的坐位上去。她幾乎是毫不猶豫地滿口答應。我的心興奮得快要跳出來了,多可敬的老師,我為我從小學到中學都遇到好老師而感到萬分的高興和慶幸。

我等著教師調位子,可一天又一天,一周又一周,卻總不見老師有所動作。一個月後,我終於憋不住了,在宿舍裏對同學們說:老師肯定把我調位子的事情給忘了。一位同學聽後冷笑一聲:你若是真要調位子,就去燒點香吧!我驚怒地問:你說什麼?那同學高聲道:燒香。我不相信這是真的,一點也不相信!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失望了,我想老師肯定是把調位子的事給忘了。我決定再去說一回。可當我走到她家院子門前,看到的是一個令我震驚的場麵:一個大個子同學正把一箱蘋果搬進班主任老師屋裏,老師的臉上掛著笑,嘴裏說:這怎麼好意思呢?我的腦袋嗡地一聲,腦海霎時浮起我們宿舍那個同學那次譏笑的模樣,我忽然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第二天,班主任老師果真將大個子調到前麵去了。這節課我什麼也沒聽進去,內心卻在一次又一次地呐喊:

老師,你為什麼會是這樣!老師,你為什麼騙我!

老師,你為什麼讓我看不起你!

讀了16歲中學生菁華的來信和《老師,我為什麼看不起你》一文之後,當時作為編輯的我一情久久不能平靜。教師,我們每一個人成長曆程中誰都離不開的老師,古往今來曾被多少優美的詞句所頌揚在人們心目中如此神聖的職業如今難道被玷汙了麼?

我不相信,我不敢相信。我想這大概是一種偶然行為、偶然現象。可就是在我作出否定的時候,一封來自四川、由學生家長聯名寫來的反映自己的子女所在學校教師以教謀私的申訴信飛落在我的桌上。緊接著,武漢一位大學生的信又送到了我的手中。由於那些申訴信未加調查,且涉及問題具體,這裏不宜公開。但大學生來信中所提出的問題卻不能不令人深思。

以上讀者的來信,立即引起我們對師德問題的關注,同時也發現師德問題在當今社會生活,特別是中小學學校教育中的普遍性和嚴重性。於是,我將情況與《中國教育報》資深記者李建平專門進行了溝通、探討,很快引起了她的共鳴。我趁熱打鐵,當即策劃、約請她就此問題作一專題采訪,並於1997年第10期發出了《歸來吧,師德》這篇沉甸甸的報道,意在喚起全社會,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對這一問題的警惕、關注與思考:當今的師德為什麼會滑坡?該如何還教師職業的本來麵目?

1997年的呼喚:歸來吧,師德

下麵就是《中國教育報》記者李建平應約采寫,發表於《中國青年》雜誌1997年第10期的報道:

師德,也是現代人丟失的草帽?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在中國幾乎是一句婦孺皆知的古語。而且,傳道與解惑,還被放在比授業更重要的位置。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師個人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要修養到不愧人師的地步。

教書育人,古往今來無可置疑。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師德的最主要內容,也是對教師最起碼的職業要求。然而,用這樣的要求來衡量當今學!校中的一些教師,我無法不感到陌生與沉重。作為專事學校素質教育報道的記者,這些年來我跑了許多地方的許多學校,耳喧目染,少數教師的言行總是令我為之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