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1 / 3)

殺父弑母或自殺,不斷上演人間慘劇

一個16歲的初三學生在班裏因成績排名落後,遭母親責罵,本想自殺,在神情恍惚中轉而殺了自己的父母。一位老教師說,是應試教育害了他,害了他全家。這一惡性事件並非天方夜譚,也並非筆者杜撰,而是《北京青年報》1998年4月24日刊登的一篇報道。

無獨有偶。時間到了2000年的2月中旬,一則《好學生不堪忍受學習重負17歲學生殺死生母》的消息被全國各大媒體爭相報道——

浙江:17歲學生殺死生母

據新華社消息,一名17歲中學生因不堪忍受學生重負殺死生母的悲劇發生後,在浙江省引起社會各界對教育問題的深刻反思。

2000年17歲的徐力是浙江省金華市第四中學高二學生。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母親吳鳳仙是金華市食品公司職工。由於徐父長期在外地火車站工作,徐力從小到大基本上是在母親的悉心照料下成長的。母親吳風仙工資不高,就幫別人加工毛線衣賺點錢供兒子讀書,讓孩子過著吃穿全包,一心讀書的生活。初中升高中時,徐力考進了學校的重點班,但高一上半學期排名全班倒數第二名。通過努力,高一下半學期,徐力一躍到了第十名。吳鳳仙喜出望外,要兒子以後每次期中、期末考試都排在班級前10名。然而,悲劇也就從這時候埋下種子。

1999年11月底,吳鳳仙參加家長會議時得知,徐力這學期期中考試的成績排在班級第18名。回家後吳鳳仙很生氣,狠狠地打了兒子一頓。徐力喜歡踢足球,吳鳳仙就說:以後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斷。重壓之下的徐力感到母親對自己太苛刻,而且母親提出的目標無法實現,深感委屈和壓抑。

2000年1月17日中午,徐力從學校回家吃完中飯後,想看會兒電視。吳鳳仙提醒兒子期末考試要考前十名。徐力回答說:很難考的,不可能考得到。母子之間再次為學習發生頂撞。絕望中,徐力從門口拿起一把木柄榔頭朝正在繡花的母親頭上砸去,將母親活活砸死。

徐力殺母案震驚了社會。在徐力就讀的金華四中,同學和老師們反映,徐力平時在學校十分刻苦和節儉,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性格文靜,初中時期一直是三好學生,初二就人了團;進入高中之後,也一直勤奮好學,集體活動很熱心,也樂於助人。他們不解地問:為什麼這樣的好學生會犯下如此暴行?

當地有關專家認為,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子女心理承受力脆弱和缺乏法製觀念,是導致這出悲劇的主要原因。金華市公安局和市教委的人士分析說,從徐力身上可以看到一對矛盾:他一方麵似乎訓練有素,殺死母親後移屍滅跡,還寫字條欺騙父親說媽媽去杭州看病了,並居然照常參加了考試;但另一方麵他又十分脆弱,僅僅因為母親對他學業上的壓力,就滅絕人性地殺了生母。這說明他的心智並不健康和法製觀念淡薄。

金華市教委的人士認為,現在的青少年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家長對子女往往期望過高。子女考試不理想,就有一種愧對父母的感覺,長此以往必然導致心理扭曲;而現在社會上凶殺、言情等讀物泛濫,許多青少年經過不良文化的耳濡目染,又在幼稚中平添了幾分早熟。因此,加強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格培養非常重要。

重慶:14歲少女留下的遺書

從早晨6時20分到6時40分的20分鍾裏,一個年僅14歲的女孩站在8樓樓頂進行了她一生的最後一次思考,然後縱身跳下,隻留下一封千字遺書。

2000年2月末的一天,重慶銅梁某中學初三女生餘金津從8樓縱身跳下,不治身亡。這個生前從不曾被人注意的女孩,卻因她留下的一封千字遺書一下子成了四川多家媒體關注的焦點。

整整兩頁發自肺腑的遺言讀得小金津的親人悲痛欲絕,他們複印了十來份遺書留作紀念。

然而,小金津自殺後的第二天便陸續有遺書複印件開始在校園內流傳,同學們紛紛爭相傳閱同齡人淒婉的遺書,女同學們讀著讀著便禁不住淚流滿麵。許多同學還動手製作了遺書手抄本,一時間遺書成了校園內的熱門讀物。而在校外,有人複印了據說數百份千字遺書四處兜售,每份5角、1元不等。

據當地記者報道,死者所在學校已勒令學生上交遺書複印件或手抄本。縣有關部門也對流傳的遺書悉數收繳,並禁止向外擴散。

那將是一份怎樣的遺書?它何以在一個年輕的生命隕落之後,掀起如此的波瀾呢?從中是否可以分析出小金津選擇死亡的原因?

讓我們帶著被刺痛的心來看一看這份少女帶血的絕筆:

親愛的媽媽、外婆以及我的一切親人:

這兩張紙是我從前就借來準備寫遺書的。沒有多少人能想到,外表看似快樂的我,內心其實不知有多少憂愁。也許誰也不會想到我會就這樣離去,沒有人知道。

我知道我現在成績不好,大家都不太喜歡我了,都對我有成見。我不怪誰,我隻怪我自己。也許我根本就不該來到這個世上,根本就不該;來了又有什麼用?如今我是全家的累贅、負擔,一提起我就搖頭。可是又有誰能真正了解我呢?我何嚐不想學好,我做夢都想。可是我就是學不好,又有什麼辦法呢?你們知不知道,每次你們罵我的時候,我的內心是多麼的痛苦,我突然覺得我是多麼的可憐、無助。我為什麼要來到這個世上,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