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五章 認定(2 / 2)

事實上正是因為勤王軍認輸眾多但又素質低下的這一點,才會給國庫帶來極其嚴重的負擔,所以蕭木從最開始就決定,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一定不能詔令下兵馬進京勤王,因為那無疑是透支大明將來的行為,即便是擊退了皇太極,大明在未來的幾年裏可能都不會緩過氣來。

於是,既然眼下的形勢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蕭木便隻好按照自己原本的打算,去執行那第二步的“冒險”計劃,也就是親自參與到戰鬥之中,用自己親臨前線的方式為前線戰鬥的士卒兵將提升士氣,然後指望著士氣得到振奮的大明軍隊能夠擊敗皇太極的後金軍隊——當然具體做法自然不是蕭木起碼直接衝到敵人堆中像電視裏麵的猛將一樣四處拚殺,畢竟蕭木對自己的武力值有著十分清楚的認識,示意對於他來,能夠做的也就是像之前跟林檎的那樣,穿上厚厚的盔甲,然後在親兵嚴密的保護之下站上京城的城頭,看著前方的將士作戰,僅此而已。

但即便是這樣“相對安全”的“冒險”行動,在其本質上來講仍然是“冒險”行動,既然是冒險,那麼蕭木的這個打算無疑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對——當蕭木把自己要親臨前線督戰的時候,朝中所有的大臣就像是事先商量好了一般,沒有任何猶豫,也沒有任何不同意見,所有人全都擰成了一股繩一樣,齊齊下跪,先是表示他們沒有能夠為皇上分憂罪該萬死,然後又是表示皇上萬金之軀,下萬民江山社稷係於一身,萬不可行此冒險之事。

就在這個時候,朝中大臣之間仿佛全都是團結緊密、精誠合作的典範,就好像之前各種派別、黨派之間的鬥爭一瞬間全都消失不見,無影無蹤,每一個大臣都變成了無黨無派,一心為了皇上,一心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著想的大公無私的人一樣——在當今的大明,能夠讓所有的大臣達到如此團結的事情已經不多了,上一次他們這樣團結的時候,恐怕還是之前在內書堂開課的時候,蕭木堅持不讓參與學習的太監們跪拜孔夫子像的那次。

那一次的事件最終以來宗道的辭官還有蕭木的妥協而告終,不過這一次蕭木卻並不打算就這樣因為朝中大臣的反對而妥協,因為親臨前線督戰已經是他認定了的事——即便是林檎,此前都沒有能夠讓他放棄這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