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七章 千金(2 / 2)

科舉放榜的順序是按照成績從低到高的次序來的,也就是,越是考得好的考生,他們的成績就越是會最後被公布出來,畢竟狀元榜眼探花若是被率先公布了,那人們的注意力就會全都集中在他們身上,其他的進士們相對而言就顯得有點可憐了,所以還是這種排名由低到高,逐漸推向高潮的方式比較合理。

對於參加了殿試,暫時卻還沒有街道結果的考生們來,他們的心情無疑就比較複雜了,可以是喜憂參半,喜的是現在自己的考試結果還沒有公布,那就明自己很有可能是考了一個更好的成績,需要在後麵公布,而憂的則是害怕所有考中進士的人全都公布完了,自己的成績卻仍然沒有公布——大明殿試雖然幾乎不淘汰考生,但這畢竟也隻是“幾乎”,若是哪個考生寫的文章真的不堪入目,或者犯了皇上的忌諱,直接落榜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所以對於那些暫時還沒有接到喜報的考生來,他們幾乎都在仔細回憶著自己文章的內容,生怕回想起有什麼不該寫而寫了的內容。

然作為現在大明皇帝的蕭木自然沒有那麼多的忌諱,就算真的哪個考生寫了一些所謂“大逆不道”的話,蕭木也顯然不會在意——雖然閱卷工作由來宗道等考官代勞,而且大多數考生考卷的排名不由他這個皇上決定,但如果真的有哪個考生落榜的話,蕭木無論是出於公平,還是出於自己皇帝的存在感和權威,都是要出麵過問一下的。

不過上麵這些都隻是假設,以蕭木所了解的情況來看,這次參加殿試的考生並沒有一人落榜,所以也就是,成績公布得越晚的考生,他的成績也就越好——隻不過由於信息不對稱的原因,焦急地等待著考試結果的考生們並不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會有那種亦喜亦憂的矛盾心理。

放榜的工作從這一的早上就開始了,一隊隊敲鑼打鼓、吹著喇叭的報喜隊伍出現在街上,每支隊伍成員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就好像考中進士的老爺們是他們自己家的親戚一樣。同樣的,每一隊報喜的隊伍都想盡可能地多跑商幾趟,除了多分享一些金榜題名的喜悅這個名義上的原因之外,自然也是為了能多拿幾份賞錢。

畢竟對於考中了進士的考生們來,給多少賞錢都不足為奇,考中了進士就意味著成為了大明金字塔最頂尖的集團成員,就算是把身上所有的錢全都賞了出去也沒什麼嗎要緊,因為有的是人願意連同自己所有財產一起投到新科進士老爺的門下,更不用那些豪門大家,專門等著“榜下捉婿”在新科進士當中挑選年輕有為之人招進自家做女婿的。總而言之,“千金散盡還複來”這句話用在這些新晉的進士們身上無疑是是再貼切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