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猜測與請辭(1 / 2)

此人正是內閣輔來宗道。Ww WCOM

來宗道本來也不清楚皇上把這麼多的官員叫到這裏的目的是要做什麼。直到方才馮銓出現的時候,來宗道在心裏猜測著皇上應該是想要通過馮銓的例子,給其他的大臣們好好提一個醒,提醒大家實心用事,不要結黨營私、蠅營狗苟——這實際上跟蕭木原本的用意已經十分接近了。

但是剛剛皇上堅持不許太監們拜孔夫子的做法又讓原本已經十分清醒的來宗道又糊塗了起來:開蒙學生拜至聖先師,這本就是千百年來不變的傳統,皇上在這件事情上為什麼要如此固執地堅持己見呢?

雖今要開蒙的蒙童們都是一些太監,但聖人有雲“有教無類”,無論什麼樣的人都可以學習聖人的言論,品讀先賢的文章,所以太監們當然也有資格接受教育,成為至聖先師的坐下門徒。在這個問題上,以來宗道為代表的文官們的想法全都是一樣的,此刻他們全都化身為倡導教育公平的社會公知,捍衛每個人受教育權利的堅定鬥士——當然,至於太監們讀書之後,能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問題,在他們的心中也是理所當然地否定了,或者是直接忽略了。此時此刻,在大明的這個時空根本不會有讀書人會有哪怕一絲絲的關於太監參加科舉的想法,就好像蕭木在穿越之前,也同樣沒有過一絲絲的時光倒流的想法,除了幻想之外。

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太監們的主要工作就是伺候好皇上的飲食起居,而大臣們的主要工作則就是輔佐皇上治理下,成為一代明君,這才是大明社會的主流觀點。

因此,在來宗道的眼中,皇上的做法似乎十分矛盾:皇上一方麵對於內書堂的事情十分關心,可以看出皇上也是希望太監們受到教化,學習了解聖人的言論;而另一方麵,皇上今的做法似乎又是對太監們**裸地歧視,十分殘忍地剝奪了他們成為聖人門生的權利。

當然了,當今子是十分聖明的賢君(這都要歸功於蕭木穿越前鏟除了閹黨的崇禎皇帝本人),這是人盡皆知的,所以來宗道自然不會認為皇上會做出這種自相矛盾的事情,皇上的做法背後必有深意。

在蕭木跟大臣們反複扯著“戴罪之人不得玷汙先賢”、“內書堂沒有無罪講師”這樣的車軲轆話的同時,來宗道並沒有跟著其他大臣一起勸諫皇上,這並不是他支持皇上的做法,隻不過是在分析皇上此舉的用意。

來宗道簡單地分析之後,就排除了皇上歧視太監們的猜想。雖然皇上剛一即位就除掉了魏忠賢,摧毀了閹黨,看不起太監似乎也是理所應當的事,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皇上也不會如此關心內書堂的事情了。況且,就算皇上真的看不起太監,想要羞辱這些閹人,那也不是隨便什麼太監都有被皇上羞辱的資格的,最最起碼也得是坐到了司禮監掌印、稟筆這樣職位的太監才配得上皇上親自羞辱。無論怎麼想皇上都沒有必要拿這些毫無勢力的太監下手,而且還為此把京城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員全都召集起來一同觀看,這簡直就是更加誇張的“割雞用牛刀”,這些太監的麵子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既然皇上並不是有意想要為難這些太監,那皇上不讓他們拜先師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來宗道又接著想到了皇上此舉是想要羞辱馮銓為代表的閹黨骨幹。

這個原因似乎很能得通,最起碼從級別上來講,馮銓還是有這個資格的——曾經的權傾一時閹黨頭目,做過閣老的存在,在京城所有三品以上官員在旁觀看之下,由皇上親自出馬對其進行羞辱,這似乎也得過去。

但來宗道對於這個猜測也不是十分滿意,皇上想要懲治閹黨,羞辱閹黨頭目,大可以將他們全都殺掉,或者是遊街示眾,總之有數不盡的現成的、而且效果更好方法可以使用,為什麼皇上全都視而不見,偏偏選了這麼一個拐彎抹角的方法,誤傷了這一批太監不,還引起了朝臣的不滿,最後演變成了君臣對峙的難堪局麵。

思前想後,排除了所有可能想到的角度之後,來宗道仍然沒有猜到皇上的真正用意。於是,一個原本根本不可能產生的想法,逐漸地出現在了來宗道的頭腦當中:

“難道皇上這樣做跟太監和馮銓都沒有什麼關係,而實際上是對至聖先師有所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