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木自認他的這一套理論邏輯十分縝密,足以讓在場的所有人心悅誠服,就算有人不同意自己的意見,肯定也會啞口無言,無從反駁。
然而事實證明蕭木還是太年輕,對他將要麵對的困難的意識和準備不足,以至於瞬間都陷入了所有京城三品以上大臣的輪番群毆之中……
“皇上!此事萬萬不可!”
“皇上!禮法不可輕廢!”
“皇上!聖人雲‘有教無類’,豈可因失大?”
就連最近在蕭木麵前一向表現得十分恭敬的錢謙益,此刻也表了不同的看法:“皇上,開蒙學童拜夫子乃是千百年來的古訓,倘若妄加廢黜,恐會引起下震動,臣以為此舉有傷和,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林檎也沒有想到,蕭木竟然能夠臣自己不注意又幹出這麼一件怪事——當著全下讀書人中的佼佼者的麵,宣布要廢除讀書人千百年來的規矩,這分明就是自尋死路的節奏,這種自己作死傻事,果然也就這個木頭腦袋的呆子才做得出來。
不過林檎倒是沒有什麼想要替蕭木解圍的想法,雖然貴為皇後娘娘,但現在臣子們和皇上爭辯的乃是“正統大道”,自己區區一介女流之輩,也就隻能在一邊安靜地做個花瓶,根本沒有開口話的資格。更何況蕭木這個“皇帝”對於那些大臣們輪番的攻擊都有些招架不住,自己這個皇後又“何德何能”,能夠化解眼前的緊張局麵?
要是自己貿然話,搞不好群情激憤的大臣們會以為是自己影響了他們聖明的皇上,給皇上吹了不該吹的“枕邊風”,這才讓皇上做出了種種的怪事,那樣的話,自己附身的周皇後,恐怕就要留下一個“當代妲己”、“紅顏禍水”的名聲。
當然了,這些原因都還是次要的,最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林檎根本就沒有什麼想要幫助蕭木緩解局麵的意向,反而帶著一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心態,在一旁看起了好戲,要是哪個太監現在能端上一盤瓜子茶水之類的零嘴,林檎肯定會重重地提拔他。
對於自己作死的蕭木,林檎沒有一點的同情,而是幸災樂禍地在一旁看戲,期待著欣賞蕭木落荒而逃的狼狽樣子。但很快她就現蕭木的戰鬥力也同樣不是蓋的,麵對氣勢洶洶的群臣,蕭木表現的十分沉著,一口咬定“戴罪之人不得玷汙先賢”、“內書堂沒有無罪講師”這樣邏輯嚴密的論據,用車軲轆話來回反複地與群臣們拉鋸,場麵一度勢均力敵。
這個時候,翰林院和國子監的官員們的缺席對於蕭木的幫助就凸顯了出來,畢竟這兩個衙門裏麵的那麼一群人都是整日裏研究儒家經義,引經據典、尋章摘句無所不用其極的家夥。而且最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兩個衙門,尤其是翰林院,是給未來的內閣儲備人才的地方,裏麵的官員大多比較年輕,自然也就年富力強,精力旺盛。相比之下,現在在場的這些三品以上官員們雖也都是熟讀經義的大儒,但畢竟做到了這麼高的官位,年紀也都是一大把了,精力不像年輕人那麼旺盛,頭腦也不像年輕人那樣靈活。這也讓蕭木稍稍占了一點“便宜”
隻是蕭木現在忙著跟大臣們拉鋸,根本無暇去考慮這個問題。
“朕意已決,諸臣無需再議!”蕭木板著臉,用十分堅定、不容任何人質疑的語氣道,渾身上下散出一種不可名狀的王者氣度,這甚至讓在一旁看熱鬧的林檎都控製不住要對蕭木刮目相看了。
這樣勢均力敵的對峙場麵一直維持了很長時間,直到有一個官員突然冒出頭來,一語驚雷,成功地震驚了在場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