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是沒有股份的,包括新成立的狂魔基建公司的幾位高管,就是打工。
今能坐在這裏的人,沒有人會有絲毫的遲疑,根本不會考慮。沒有股份的也幹脆利落地在同意書上麵簽字。
一句話,三哥讓誰吃誰就有得吃,不讓誰吃誰就沒得吃。
現在,大家已經很清楚了,今能坐在這裏的人,以後就是三哥的班底,而沒有出現在這裏的人,顯然已經出局。
因此,張衛偉和萬山不在場,更讓大家感到奇怪。和萬山一起加入的向平,此時此刻就坐在分公司板塊那裏。
李路翻開新的一頁,,“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麼就繼續往下。我先講講重組的情況。”
前年,國家組建了北方工業公司,這給了李路靈感。采取什麼樣的架構一直是他頭疼的問題,考慮到主業是搞軍工的,因此他決定參考北方工業公司的模式。總的原則是,重要的企業的絕對控股權必須要牢牢掌握住。為避免出現這次意外造成的影響,因此決定成立紅星工業,把所有的企業股份都放在這家公司裏,通過製度完善的公司來控製,而不會自然人。
這樣至少可以避免“人死了公司也完蛋”的危險。
因此,對紅星工業公司的管理層,就必須要嚴格地考察任命。
“以紅星廠為核心企業,形成一個企業聯合體,這個企業聯合體主要是通過控股公司,也就是紅星工業來維係。紅星廠與紅星防務公司合並,重組為紅星地麵防務公司。我已經和振興公司談好,他們會把海濱船廠移交給紅星工業,以此換取持有紅星地麵防務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
光靠振興公司手裏的紅星防務公司的百分之二十股份,是換不來紅星地麵防務公司的百分之十股份的。這個賬不難算。方鶴成讓李路提條件,李路沒有怎麼猶豫就要了海濱船廠。
海濱船廠隻能造千噸一下的軍用艦艇,主要是作為海軍的艦艇修理廠,沒有什麼技術實力。不過位置很好,有兩公裏的海岸線,這一溜和紅星廠的連起來之後,那可就是差不多十公裏長的海岸線了,占了港灣西邊的一大半。
軍區後勤部沒有怎麼考慮就答應了,因為海濱船廠不算什麼。當然李路有他的考慮,船廠,那必須得有的。
也就是,紅星地麵防務公司的股份劃分是紅星工業持有百分之九十的股份,振興公司持有百分之十的股份。振興公司就是個打醬油的,抱著李路的大腿賺外彙是唯一目的。
那百分之十早晚也是李路的,因為十年八年後部隊經商被叫停之後,這些股份都會被清退。花點錢買回來就是了。
憑借李路和部隊良好的關係,又因為振興公司僅占有百分之十的股份,顯而易見,作為紅星工業旗下最重要的板塊,紅星地麵防務公司就是李路的帝國,誰也插不進手。甚至可以,李路把振興公司拉進來,就有辟邪的考慮。紅星防務公司為什麼不會被盯上,還不是因為裏麵有振興公司的股份。哪個腦子瓦特了的去打部隊企業的主意。
至於紅星工業公司,至少十年內,李路是哪怕零點一的股份都不會分出去,必須要保證百分之百的持有,這樣才能有效應對未來出現的風雲變幻。就好比一支部隊,軍事主官擁有至高無上毋庸置疑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