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洛夫命不久矣,大清洗要開始了!”朱清嚴默默地想,純粹的社會主義終究還是積重難返啊。
放下報紙,他將心思轉到了目前的戰局,他不是軍人,更不是軍事家,所以對於打仗一竅不通,但他明白大明目前的危局。也正是如此,在前些的最高會議上,朱清嚴提出讓國防部長張自忠上將和6軍總參謀長饒國華中將趕往西山戰略指揮中心協助劉誠誌共同指揮作戰,而南方戰區司令何泰安中將則可以就近在南京組織防禦,形成東南戰線第二個指揮部,和白崇禧在杭州的前線司令部遙相呼應,抵禦日軍鐵蹄北上。
內閣和國會的官員都隨著行政機關一批一批遷往長安,而6續離開了都,整個最高統帥部一下空了下來,隻有內閣和國會留下的幾個微不足道當擺設的代表孤零零地坐著,剩下的就是軍人了。皇帝的話語權在此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一句話就是一句法律,所謂的“出口成憲”本來在開國皇帝身上是最能體現的,後來即位的皇帝常常會被朝野上的文武老臣壓製不少權力,如今朱清嚴就體驗了一把真正的“醉臥美人膝,醒掌下權”,真是一朝權在手便“荒淫無道”啊!
讓張自忠、饒國華和何泰安這些中央將領走到前線的指揮崗位,讓很多人都產生了誤會,認為皇帝是想緊緊地抓住軍權,哪怕是在戰後,也不會還權於內閣,要讓內閣永遠解散,讓國會永遠休會。畢竟那是最高權力啊,一句話就能決定無數人的生死,尤其是大明這個古老的擁有七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站在七億人的權力巔峰,任誰都禁不住誘惑,不想再走下神壇。
在洪崇烈改革之初,就想以皇帝的至尊身份掌權,以雷霆萬鈞犁庭掃穴之勢一舉蕩平所有阻礙,但朱清嚴思考再三,還動心了一段時間,終究還是拒絕了,連他也怕自己禁受不住那樣的誘惑,成為權力的奴隸。然而,當走上巔峰,朱清嚴又不可避免地迷茫,這就是他心向往之的一切?得到了巨大的權力,收獲的卻隻是心累,太累了,為什麼會那麼累呢?
他恍然驚覺,這不是他要的生活,他要的生活是陶淵明一般的田園歸處,攜妻子和膝下兒女過著平平淡淡地生活,原先那個浮躁地社會不會給他這樣的機會,換了一世,他同樣沒有機會。
好了,已經了主人公太多的私事,還是讓我們將鏡頭轉回戰場吧,唐山包圍圈形成的時候,東南戰線已經又生變化。華北戰線和東南戰線兩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六十多萬日軍,加起來在大明境內的日軍已經達到一百二十餘萬,再加上6續增兵,很有可能達到兩百萬。
台州陷落後,白崇禧命令三十五軍和另一個集團軍共計十萬大軍壓向台州,在日軍攻打台州時,守軍沒有激烈抵抗,台州陷落了,又將主力部隊壓了上去,難道想重新奪回台州?別宇垣一成不理解,攻打台州的兩個集團軍也不理解,所以戰鬥一開始打得特別詭異。
不過,明軍主力攻打台州,本來準備進軍紹興的日軍不得不放棄,轉而迎戰。
台州有四十多萬日軍,攻打的明軍隻有十萬,雖然全是主力部隊,重型主戰裝備也算完備,想再奪回台州很不現實。宇垣一成由此認定白崇禧的目的並不在台州,而在寧波,日軍至此兵力還沒有完全展開,如果被明軍重新奪回寧波,日軍的後路就斷了。
台州四麵都是明軍控製的城市,幾十萬日軍得不到及時的補給,遲早要不戰自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