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災人禍(2 / 2)

似乎是對張自忠上將的話比較感興趣,內閣輔洪崇烈將目光投了過去,在這裏總共就坐著六個人,掌管外交事務的次輔顧維鈞去了漢城參與明日談判,這裏除了洪崇烈和張自忠也就剩下莊從詔等四個人了,便也追隨著輔地目光,提起精神仔細傾聽。

張自忠見引起了輔的主意,清清嗓子繼續:“至於援助,我們可以和日方要求,在私下裏進行,畢竟日本人需要的不過是實質上的實惠,而不是一個空名頭。當然,如果日本人非得要我方公開援助,我看就不用多談了,這分明是準備將大明一軍,我們不能上這個當,這是在挑戰大明七萬萬三千萬同胞的底線!”

莊從詔道:“張閣老的意思我明白了,輔,這話很有道理,我第一個表示讚成。”

“那其他人的意見呢?”洪崇烈運用了民主投票的方式,他拿眼睛一一掃視剩下的閣老。

沒有人反對,因為其他人都聽出了輔隱藏的意思,這件事張自忠的並不是沒有道理,沒必要和輔鬧僵。洪崇烈是崇禎皇帝朱由檢時代一代名將,後來被封為武烈公的洪承疇直係後裔,這位“洪剃頭”和真實曆史的結局一點也不一樣,曾經一舉蕩平後金老巢“赫圖阿拉”(新賓),光複遼陽、朝陽、錦州等地,威震遼東,是朱由檢時代“大明二十四公爵”之一,也是一代中興名臣、興國公鍾成的得意大將。

如此強硬的後台,如此深厚的背景,能保證他在坐上輔寶座後不至於根基不穩,而且下麵的人都知根知底,若不是違反原則、觸動根本利益的大事,一般沒人願意得罪洪崇烈。

就這麼著,張自忠的建議獲得了全票通過。

漢城,顧維鈞收到內閣命令,琢磨了一下,在私下裏拜訪芳澤謙吉,隱晦地明了國內的意思。

芳澤謙吉一陣意外,但聯想到大明國內的動蕩局麵,又表示理解,轉身請示自己的嶽父是否接受明國這個不算特殊的特殊條件。犬養毅是親華派兼溫和派領袖,女婿傳來的消息讓他鬆了一口氣,起碼這樣不用和大明那樣的龐然大物硬幹了,便在請示了皇裕仁,以及和軍方通氣後,指示芳澤謙吉接受條件。

殊不知,犬養毅一係列忍氣吞聲的舉動已經激怒了日本軍方,一場針對他的陰謀正在徐徐展開黑色的翅膀……

漢城談判到了這個地步,最關鍵的一步已經邁了出去,剩下的還有兩個問題沒有解決,第一個,便是先“付款”還是先“交貨”的問題。顧維鈞堅持關東軍先退出淩源和葫蘆島,大明才能援助日本,而芳澤謙吉則堅持明國現在就開始援助日本,然後才會歸還兩地。

最終雙方各退一步,日方先歸還淩源,算是“訂金”,等到明國開始援助日本的時候,再歸還葫蘆島。

第一個問題在雙方的共同讓步下總算解決了,還有第二個問題,即要不要簽訂書麵文件。一般來,這種關乎兩國日後國策走向的重大談判是一定要留下書麵文件的,哪怕是備忘錄也要多準備幾份,但這一次的談判內容頗有些見不得光,日本方麵是內閣政府擔心簽訂條約刺激少壯派軍人,導致局麵不可收拾,畢竟是內閣政府主動讓出了大片土地,軍人可不會管你是為了經濟建設還是為了國內政局的穩定,他們隻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實!

大明方麵,則是援助日本的事不宜公開,不僅如此,還不宜大規模泄露,尤其是這段敏感時期!

注:據史料記載,一九二零年的海原地震死亡二十四萬人左右,這裏將其減少了一些。